APP下载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

2015-01-24张玉梅温红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5期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胆囊

张玉梅温红娟

(1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2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

张玉梅1温红娟2

(1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2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瑞芬太尼;丙泊酚;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治愈率高、创口小、手术疼痛少、出血少和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要求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时因手术持续时间较短要求麻醉具有较好的可控性,手术治疗进程受麻醉效果的影响。瑞芬太尼的起效迅速,镇痛效果明显,不会在患者体内出现蓄积现象,不管静脉输注时间持续多长,都能够将血浆半衰期控制在4 min以内,并且不受患者年龄的影响。笔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8例患者,麻醉效果较为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近年来笔者参与的88例均经临床确诊且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但除外存在肺、肝、心脏功能异常,存在听力、精神障碍和药物滥用史的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31~69岁,平均年龄为(48.5±4.3)岁;对照组44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30~72岁,平均年龄为(47.9±4.1)岁。术前患者均无严重肝肾和心血管疾病,为长期服用阿片类和苯二氮类药物。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和体质量以及手术时间等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手术进行前6~8 h内叮嘱患者不得进食和饮水,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对其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以及平均动脉压(MAP)进行监测。对患者行经鼻导管给予流量为3 L/min吸氧,若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持续10 s不足90%,则立即对患者行面罩吸氧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加压供氧。开放患者右前臂静脉,于麻醉前行静脉注射阿托品,注射剂量为0.25 mg[1]。治疗组患者行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静脉推注1.5 mg/kg丙泊酚和1 μg/kg瑞芬太尼,观察患者的麻醉效果,待其睫毛反射消失后即可进行手术治疗麻醉维持所用药物和应用剂量为丙泊酚0.1 mg/(kg•min)和瑞芬太尼0.1 μg/(kg•min)[2]。对照组患者行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静脉注射1.5 mg/kg丙泊酚和2 μg/kg芬太尼,麻醉维持剂量丙泊酚为0.1 mg/(kg•min),芬太尼为2 μg/(kg•min),根据麻醉情况适当追加丙泊酚,追加剂量为0.5 mg/(kg•次)。

1.3 观察项目: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止痛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恶心呕吐的发生例数。

2 结 果

2.1 数值变量资料的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为(7.9±1.4)min,平均拔管时间为(9.8±2.2)min,止痛时间为(17.4±2.3)min;对照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为(11.9±2.0)min,平均拔管时间为(14.3±2.3)min,止痛时间为(21.6±2.4)min。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止痛时间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2.2 分类资料的比较: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出现2例疼痛(4.5%),未见恶心呕吐;对照组8例出现疼痛(18.2%),4例出现恶心呕吐(9.1%)。两组患者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3 讨 论

在治疗胆囊疾病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该手术持续时间比较短,接台频率比较高,因此对麻醉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喉罩、CO2气腹等使人体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围麻醉期除了要确保患者生命体征能够保持稳定以外,还要求手术完成后患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苏醒,并迅速拔管,尽可能的减少患者在手术室内的留置时间,同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瑞芬太尼为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新型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消失快、重复用药无蓄积作用、镇痛作用强等特点。其化学结构中的丙酸甲酯键能够被组织以及血液中的非特异性酯酶降解和代谢,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可经组织和血浆内胆碱酯酶分解,能够迅速发挥麻醉作用,而且可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对患者行长时间静脉滴注,不会对药半衰期产生影响且不会产生蓄积作用,不会抑制患者正常呼吸,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瑞芬太尼能够干扰循环系统,导致脉搏减弱和血压下降[3];加之其半衰期短,术毕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迅速下降,无法为术后提供镇痛,患者腹壁和膈肌神经由于受到术后残留二氧化碳的刺激而产生疼痛[4]。瑞芬太尼药动学研究显示其消除半衰期仅为3~10 min,停药后血药浓度迅速下降,患者很快感到疼痛,而此时患者还没有处于完全清醒状态,对周围环境缺乏准确判断而出现的一种惊恐状态就是躁动出现的原因。

丙泊酚是一种短效的静脉麻醉药,临床上应用范围较广。主要具有不良反应少、恢复迅速、血药浓度降低快以及血浆清除率高和作用时间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诱导、维持以及联合麻醉中,为了防止对患者呼吸以及心血管产生干扰,在进行麻醉药物应用时需要严格把握应用剂量。虽然丙泊酚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但是镇痛效果不甚理想,因而临床上通常将该麻醉药物与阿片类强镇痛药物联合应用[5]。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可以弥补丙泊酚镇痛作用弱[6]、不良反应多见以及瑞芬太尼镇痛效能强大但镇静作用不足的等缺点,明显缩短单独应用丙泊酚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止痛时间,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减轻对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并由于镇痛充分,降低术中体动反应,便于操作,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二者的协同作用一方面丙泊酚减少了抑制诱导插管以及术中牵拉刺激而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所需瑞芬太尼用量,另一方面由于使用了瑞芬太尼降低了维持麻醉所需要的丙泊酚血浆浓度,因而使患者复苏加快[6]。

本文资料表明,对照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止痛时间均长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将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的麻醉过程中效果较为理想,术后患者能够快速清醒,可控度较强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顺利进行手术治疗,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吴群飞.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3,25(5):60-61.

[2] 沈益林,冷述新,李朝辉.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2):57-58.

[3] 王允飞.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2):83-84.

[4] 邱耀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7):1900-1901.

[5] 李薇青,石江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7):115-116.

[6] 黄悦,杭燕南.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性杂志,2006,22(22):294-295.

R614

B

1671-8194(2015)15-0085-02

猜你喜欢

丙泊酚芬太尼胆囊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系统在小儿耳鼻喉手术中的应用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