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祖国医学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2015-01-24丁庆刚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5期
关键词:平喘气道支气管

丁庆刚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祖国医学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丁庆刚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支气管哮喘属于祖国医学中“哮证”、“呷嗽”、“哮吼”的范畴,为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支气管哮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且多次发作极易发生传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长度受到不利的影响,因此早期有效的治疗显得非常重要。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总是很高,属于难治疾病之一。

祖国医学;支气管哮喘;辩证治疗;综述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祖国医学称为“哮证”、“哮吼”、“呷嗽”等。据报道,西方国家人群中患病率为6%~10%,而国内患病率相对略低,为1%~2%,因此对于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防治的探究十分迫切。

1 病因病机

1.1 急性发作期。《证治汇补》云:“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祖国医学认为,“伏痰”遭遇外感六淫邪气引触,顽痰随气机上升,痰与气二者相互搏结,阻塞气道,使肺管变得狭小,气机不畅,肺失宣降,从而引动顽痰,二者互为因果,出现喉中痰鸣,气息喘促,甚则喘咳,不能平卧的症状。

1.1.1 痰瘀致哮。唐容川《血症论》:“内有瘀血,气道阻塞,不得升降而喘。”患病日久,常伴有瘀血内停,郁遏气机,津液输布失常,聚而成痰,痰与瘀互相结合而形成哮病的宿根。

1.1.2 风邪侵袭。祖国医学认为“风性善行数变”,“善行”是风邪易行而无定处,“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变化无常和发病急骤。《素问•太阴阳明论》有云:“故犯贼风虚邪者,……上为喘呼。”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邪乘于肺,则肺胀,……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哮喘病病因多由天气变化剧烈,因而骤然发病,并且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外感性,易于复发,传变迅速,这与风邪的特征十分相符。韩树人[1]认为“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其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机,并提出“哮喘专主于风”的理论基础。

1.2 缓解期:祖国医学认为哮喘缓解期主要是与脾肺肾三脏有关。脾升清,主运化,为生痰之源;肺主上焦之气,司呼吸,为储痰之器;肾管下焦,为先天之本,内含真阴真阳,主蒸腾气化。如果哮喘病长期多次发作,寒痰损坏脾肾之阳,痰热灼烧肺肾之阴,则可以由实转虚,由发作期变为缓解期,临床上表现为肺、脾、肾等脏气虚弱的症状。

2 辩证论治

《景岳全书•喘促》说:“扶正气者,须辨阴阳,阴虚者补其阴,阳虚者补其阳,攻邪气者,须分微甚,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然发久,气无不虚……若攻之太过,未有不致日甚而危者”。2.1 内治法

2.1.1 急性发作期:①热哮:黎经兰[2]用麻杏石甘汤加地龙、僵蚕、半夏,治疗热哮证急性发作期患者43例,若咽痛的加射干;咳嗽剧烈的加枇杷叶、紫菀;痰黄稠的加川贝母、瓜蒌皮、黄芩,疗效显著。②寒哮:《金匮要略》中治疗寒痰伏肺,肺失宣降之哮喘,治当以宣肺祛寒,化痰平喘。治疗哮喘的最早记载是《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篇,其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指出了寒哮发作时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刘红梅[3]用加味小青龙汤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患者57例,加味小青龙汤中桂枝、麻黄、发汗解表平喘;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干姜、细辛可祛风散寒,温肺化饮,降逆止咳;其中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麻黄加半夏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为治疗发作期哮喘的主要药物;细辛用量很少,配合甘草能宣肺化痰止咳;莱菔子降气化痰平喘;紫菀、紫苏子、款冬能止咳平喘;白芍加桂枝则能使营卫调和,抗邪固表;诸药合用,可发汗解表,燥湿化痰平喘,临床疗效卓越。③风痰瘀哮:邵长荣提出活血化瘀法治疗哮喘病,用川芎平喘合剂治疗哮喘23例,实验表明,丹参、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可降低体内IgE浓度,因此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利于炎性介质的吸收,促进血液循环,有明显的止咳平喘的作用。

2.1.2 缓解期:李振华[4]指出哮喘病其表在肺,其根则是在肾和脾。主张治疗哮病要注重肺与脾,肺与肾的关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肺为气之主,肾为其之根,哮病日久,由肺及肾,哮病反复发作,肾虚不纳,治以补益肺肾法。

2.2 外治法

2.2.1 针灸疗法:唐友斌[5]运用针刺相表里的肺与大肠经穴治疗支气管哮喘,取穴孔最、合谷、尺泽、鱼际、曲池等,治疗原则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肺俞是肺之精气所输注的地方,针刺能调肺气、止咳平喘、补虚扶正,改善肺功能,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明显。

2.2.2 中药贴敷疗法:中药贴敷的优点是既能使经络疏通,使气血调理,还能使药物通过穴位到达病位,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更合理的发挥药物的功效,而且安全无毒,简单易行。吴爱莉[6]用复方斑蝥膏贴敷于定喘、肺俞、膈俞等穴位,治疗慢性哮喘疗效显著。

中药内服合以针灸、贴敷等治法。不仅可相对延长患者哮喘发作间期,甚至可以根除哮喘之夙根,以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1] 谈欧,王德钧,韩树人教授谈“哮喘专主于风”[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3):233.

[2] 黎经兰.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43例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1):38.

[3] 刘红梅.加味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57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1):167-168

[4] 王海军,王亮,李振华教授治疗哮喘经验[J].中医学报,2012,6(11): 1421-1422.

[5] 唐友斌,秦黎虹.针刺肺与大肠经穴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90-92.

[6] 吴爱莉,吴晓莉,徐慧芬.复方斑蝥膏敷贴穴位防治哮喘、慢性支气管炎200例[J].中国针灸,1999,19(3):140-142.

R256.12

A

1671-8194(2015)15-0054-01

猜你喜欢

平喘气道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