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毕业综合实践”探讨《报关业务技能》课程教学设计

2015-01-23朱小丽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通关毕业货物

朱小丽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316021)

毕业综合实践环节是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培养结果的全面总结和检验,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2013年我校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工作的通知》,港口管理学院对2011级各专业的毕业综合实践环节进行改革,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也是改革对象之一,经过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折射出一些问题,进一步证明我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学生专业素养及实践技能亟待加强。

一、从“毕业综合实践”看《报关业务技能》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毕业综合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与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范围、要求、职责及程序,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也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岗位技能,巩固和运用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际工作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能力;同时,更可以反应出教学的薄弱环节。

从我校2011级及2012级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学生参加毕业综合实践的情况来看,70%以上的学生从事与报关相关的行业,通过与学生毕业实践返校的汇报及与校企合作企业的沟通交流,发现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报关业务技能课程教学存在两个突出问题:

第一,授课内容重“应试”则会轻“应用”。自2014年起,海关总署已不再举行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推出了报关水平测试,这意味着报关员将不再持证上岗。对于重视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来说,课程内容的选取无疑非常关键。我校2011级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赶上了“报关员”考证的“末班车”,2012级踏上了“水平测试”的“头班车”。课程团队在考证改革的过渡期自然倾向侧重“应试”,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有限的授课课时内无法兼顾,这就使得学生在毕业综合实践环节暴露出实践操作能力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的问题。

第二,技能实践与岗位实践的对接程度不够。报关业务技能课程虽然设有技能实践环节,但实践内容与学生毕业综合实践环节从事的岗位内容的对接程度不够。参加毕业综合实践的学生反应虽然在校有模拟过报关程序,但与实际工作还未能做到无缝对接。同时,由于重“应试”,虽然学生获取了“报关员”资格证或“水平测试”证书,当学生走上实践岗位时依然需要经过岗前培训,这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目标明显相悖。

二、基于“毕业综合实践”的《报关业务技能》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基于“毕业综合实践”对报关业务技能课程进行设计时可借鉴“3PS”设计理念。所谓“3PS”即PROCESS-PROJECT-PRCATICE,通过与本专业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分析报关员工作过程和任务,开发报关员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以报关业务程序(PROCESS)为主线,结合报关业务项目(PROJECT)组织教学,利用实训不断练习(PRCATICE)巩固。

(二)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的设计是课程设计的核心环节,在3PS设计理念的基础上,以报关业务程序为线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接收程度,采用从简单到复杂的渐进式模式,兼顾报关水平测试中对报关员的相关要求。课程内容重新设计后共包含七个工作项目(见图1):认识通关活动、一般进出口货物的通关、保税货物的通关、减免税货物的通关、暂准进出境货物的通关、其他进出境货物的通关、各类海关监管货物进出口报关单的填制。

首先,在“认识通关活动”的项目中使学生对各类海关监管货物有所了解,初步认识基本通关程序及各种通关作业模式;然后,在此基础上与合作企业使用实际业务资料按照不同货物的报关业务操作流程“前期阶段、进出境阶段(进出口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货物放行)及后续阶段”共同开发一般进出口货物、保税货物(保税加工货物、保税物流货物)、减免税货物、暂准进出境货物及其他进出境货物通关的五个报关业务项目,并以实际报关流程中报关企业细分的各个工作岗位设计具体项目内容;最后,通过实训强化各类监管货物在进出口申报时报关单的填制,报关单实训项目资料通过学生毕业综合实践返校汇报资料进行汇编。通过三大模块七个项目的内容设计,使学生真正掌握报关业务技能,实现与毕业综合实践及毕业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三)教学方法设计

报关业务技能课程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在前修课程进出口税费及商品归类两门课程已经的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可灵活多样。

项目教学法:根据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的报关业务项目使用项目教学法将项目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应的能力训练项目。按照每类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业务流程,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先做后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案例教学法:对于课程内容中五个报关业务项目的设计由易入难,一般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是基础,其他几个报关业务项目在通关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特殊情况,设计的教学项目无法涵盖所有情形,此时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引入相关知识点及对应的处理方法。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使学生学会处理报关业务操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各类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单填制实训结束后,可以将学生分成进行分组,分别扮演海关作业流程中不同的角色,如:进出口收发货人,报关企业的理单员、输单员、报关员助理、报关员、查验员,海关关员等,要求学生模拟完成报关业务流程。为了更好的使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在模拟前可以安排学生现场参观报关大厅感受报关操作或与专业合作企业共同摄制报关操作流程的教学录像,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置身工作场景,较好的模拟实际工作内容及流程。

(四)教学场所设计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教学场所不能仅限于传统的教室,也不能局限在校内,应将教学场地挪至“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相应的报关业务专业实训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当然,也可借助“朗朗课堂”实战教学平台建立课程教学网站,将授课内容、PPT、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传,与学生在线互动,达到巩固教学内容的目的。合适的教学场所不仅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更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技能训练,可以最大程度地模拟实际业务的各个环节。

(五)考核方案设计

改变原有的重理论的闭卷式终结考核模式,采用“机考(理论)+过程(实操)”的考核模式。这种考核方式重视学生的技能考核,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同时为了满足学生参加报关水平测试的要求辅以理论考核,以计算机随机组题机考为主。新的考核方式要求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技能操作及综合素质,使课程的考核更加接近应用实践。

三、《报关业务技能》课程实施的几点建议

(一)注重校企合作企业的紧密联系

新的课程内容的设计依托于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各个教学项目的设计、资料搜集、内容指导及教学录像的摄制等都离不开合作企业的参与。因此专业建设团队必须加强与校企合作企业的紧密联系,促进交流,陆续开发及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二)强化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虽然我校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均持有报关员资格证书,在唯证是举的“应试”时期足以满足教学要求,但在新的课程教学设计下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要求很高,同时也需要较强的组织能力及全局掌控能力,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下企业实践必不可少。

(三)重视课程教学资源的梳理整合

课程内容设计初期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的教学项目及毕业综合实践环节学生返校汇报整合的报关单填制实训资料都源于真实业务资料,作为课程教师要注重所获取的业务资料的积累及梳理,将其转换成课程教学资源,也要注意不断更新。教师可将实际业务资料转换制作成PPT,编成案例或汇编成册,甚至编写成项目实训教程,这样不仅使学生受惠,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教师不断摸索、改革。

[1]张贵英.高职《报关业务操作》课程教学研究[J].高教研究,2012,(1):52.

[2]陈鑫.全国报关技能大赛带给《报关业务》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启示[J].对外经贸实务,2013,(9):73-75.

[3]梁蓓蓓.基于行动导向的《通关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7-18.

[4]于小霞.浅析报关员提高报关业务技能的方法途径[J].消费导刊,2014,(12):121.

猜你喜欢

通关毕业货物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通关英雄榜
我们今天毕业了
一碗面的通关密码
逛超市
毕业季
通关游戏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