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英语教材进行文本再构的探索

2015-01-21陈剑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语境文本儿童

陈剑

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也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主要依据和来源。然而,“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比如现有英语教材中仍然有不真实、不地道或无意义的语言材料,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周围世界等问题。其次,任何教材一般都不是为某一特定的学习者群体编写的,因此不可能完全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由于教材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教教材”,而应该创造性地“用教材教”。文本再构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主要方法,它能有效解决教材与实际教学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使得教学材料更加贴合教学实际,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和运用。

本文结合牛津上海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的一节观摩课的教学,分析和总结文本再构的策略和方法,以期通过对文本的有效再构,提高课堂实际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有效习得语言,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一、 教学内容的呈现与分析

本课时是基于本单元Look and say板块进行的对话教学。此板块主要呈现了一位教师与两位同学以图片为语言素材,谈论春天大自然中事物的颜色。主要涉及本单元重点句型“What colour is/ are…? Its/ Theyre …”。

仔细分析教材中对话文本会发现以下问题:首先,对话的内容较为单调,只是围绕颜色谈论颜色,交流内容不够深入;其次,教材只是以一张有关春天大自然的图片为对话背景,对话语境不够完整,也缺乏趣味性;再次,对话的语言较为单一,只是为了呈现重点句型而进行简单的问答,缺乏实际交流时的自然与灵活。如果教师只是依照教材提供的对话素材进行教学,学生也就只能依靠单调乏味的机械练习来学习语言,实际语言运用能力难以得到训练和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 文本再构的策略

授课教师基于对文本的解读和学情分析,为顺利完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即学生能灵活运用核心句型“What colour is/ are…? Its/ Theyre …”询问大自然中事物的颜色并拥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再构了一篇新的文本:

Mr Li: Lets look for the colours of the sun!

All: OK!

Kimi: Angela! Angela! What colour is the sun?

Angela: Its green, Kimi. Look! The sun is shining on the leaves. What colour are the leaves?

Kimi: Theyre green.

Angela: Yes, theyre green!Theyre like the hands. They say ‘Hello! Hello!

Kimi: The sun is green, I think.

Kimi: Tiantian! Tiantian! What colour is the sun?

Tiantian: Its golden. Look! The sun is shining on the ears of the corn. What colour are they?

Kimi: Theyre golden.

TianTian: Yes, theyre golden. Theyre like the ears. They can hear the wind. Woo…Woo…

Kimi: The sun is golden, I think.

Kimi: Cindy! Cindy! What colour is the sun?

Cindy: Its pink! Look! The sun is shining on the flowers. What colour are the flowers?

Kimi: Theyre pink!

Cindy: Yes. Theyre like the stars. Twinkle! Twinkle!

Kimi: The sun is pink, I think.

Kimi: Green? Golden? Pink? Shitou, what colour is the sun?

Shitou: Look! The sun is shining on the rainbow. Its colourful!

All: Red, orange, yellow, green, blue, purple, violet! Yes, the sun is colourful!

Mr Li: Good job! You find the colours of the sun!

All: Hurray!

与教材中的对话文本相比,再构之后的文本内容更加丰富、语境更加完整、语言也更加生动。这样的文本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掌握核心语言项目,逐步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对授课教师再构文本的认真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几种策略对教材文本进行有效再构。

1.文本再构的内容要注重融合性和创新性

再构的文本内容来源于教材,而又要高于教材。教师在进行文本再构时,要注重文本内容的融合性和创新性。此处的融合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文本内容是教师将所教单元各板块有机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即单元内部的融合;二是文本内容是基于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本单元的核心语言项目以及适量的新知识三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即单元内外的融合。有时为了提高再构文本的质量,这两个层次的融合需要同时存在。而创新性是指再构文本的内容呈现形式要突破教材中单一、乏味、机械的对话或语段等模式,应基于对知识的有机融合,创造具有情境性、真实性和新颖性的文本内容,如趣味故事、多维对话、韵律诗或儿童歌曲等等。这样的文本呈现形式会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有助于学生学到更为真实、丰富和灵活的语言。

例如,本节课再构的文本内容丰富且极具创意。首先,新的文本内容将核心语言项目与相关的新旧知识进行了高度融合。文本围绕本课的核心句型“What colour is/ are…? Its/ Theyre …”展开,其中有关彩虹颜色的描述来自于本单元Listen and Enjoy板块,即歌曲The Rainbow的学习板块。还有些内容是学生本单元之外学习过的,如句型“They are like…”来自于上一单元Shapes的Listen and Enjoy板块,单词shine来自牛津上海版《英语》二年级下册Module 1 Unit1 What can you see?的Listen and Enjoy板块。还有个别内容是学生未学过的新知识,如句型The sun is shining on…的现在进行时这一时态,以及短语the ears of the corn。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的帮助下,也非常顺畅地掌握了这些新语言的含义和用法。其次,授课教师摆脱了原有教材中较为枯燥、机械的单一对话呈现形式,创造了主题突出、情景完整、语言灵活的多维互动的对话文本。这样新旧知识融合、交际情景真实的文本,内容丰满、详实、灵活,且富有意义,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新的语言项目,而且能及时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已有的语言知识。学生在这样的文本情境中,能充分体验语言的丰富性和交际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

2.文本再构的语境要注重整体性和趣味性

文本再构的语境要具有整体性,因为在整体语境下的语言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词或句子,而是有情节、有系统、有条理的完整语段。在完整的语段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连贯,会不断关注到语言的形式,并主动去建构和理解新的语言项目,从而准确把握语义和语用。而新颖、有趣的语境创设会吸引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愿意主动去模仿表达、尝试交际,提升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而且在趣味语境下的语言学习会给学生带来更为深刻的印象,给学生留下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痕迹,更有语言学习的愉悦体验。

例如,本节课授课教师的再构文本以时下学生非常喜爱的明星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为再构文本的创作基础。以村长Mr. Li布置孩子们Look for the colours of the sun的中心任务展开,通过Kimi与Angela、Tiantian、Cindy和Shitou 的对话呈现了孩子们眼中太阳的不同颜色,而后在人物Shitou的指引下,孩子们发现了太阳照射下的彩虹是五彩缤纷的,推断出The sun is colourful,并得到了村长的肯定与表扬。再构文本的任务活动完整,对话内容丰富,情境新颖有趣。学生在这种具有整体性和趣味性的语境下,能主动接触、体验、理解、记忆和运用语言。再构文本为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本节课的核心语言项目提供了很好的训练素材。

3.文本再构的语言要注重生活化和儿童化

儿童的生活世界里充满着童趣和童真,儿童的语言有着独特的情趣与魅力。文本再构的语言是否符合儿童表达语言的习惯和规律、是否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是衡量再构文本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师要走进儿童生活、了解儿童的语言特征,通过对教材中的语言有机融合与适度拓展,再构出生活化、儿童化的文本。这样的文本语言能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图式,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发现所学习的语言来自自己的实际生活,这样能促进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实践语言,从而达到学为我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仔细品读本节课的再构文本会发现,文本语言充满着生活气息和儿童味。例如,文本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大自然,去寻找太阳的颜色,呈现了许多在大自然中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如leaves、ears of the corn、flowers、rainbow等。选择这些生活中的事物作为语言材料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引发学生尝试去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欲望。再看文本中的这些语句:“Theyre like the hands. They say ‘Hello! Hello!/ Theyre like the ears. They can hear the wind. Woo…Woo…/ Theyre like the stars. Twinkle! Twinkle!”再构文本中有象声词,有拟人句,还有比喻句,这样的语言构成会使得文本变得生动、丰富、形象,非常符合儿童的语言特征和表达方式。具有生活化和儿童化语言的文本会促使学生更加愿意去学习、模仿、表达和交流,也能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三、 总结与思考

教师在进行文本再构时,要注重文本内容的融合性和创新性、文本语境的整体性和趣味性以及文本语言的生活化和儿童化。同时,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文本再构的选择性

什么样的文本适合于文本再构?什么样的课型可以利用文本再构策略进行教学?教师从什么样的角度进行文本再构?什么样的再构文本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和知识经验?这些问题都值得教师在进行文本再构之前认真思考。教师要做到考虑全面、分析透彻、精挑细选,以求充分发挥再构文本的教学优势。

2.文本再构的适度性

再构文本要基于教材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宜过长或过短、过难或过易。再构文本的“主题要体现教材原有的主题,内容要体现原教材的核心知识,长度要符合课堂所能容纳的篇幅,水平要符合学生的英语能力,形式要符合教师的风格”。

3.文本再构的挑战性

文本再构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英语专业水平、教学理论素养,还要有较强的分析和研究教材的能力,同时也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虽然文本再构会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但由于它有着独到的教学优势,会带来显著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努力尝试去再构教材,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文本再构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教师除了独立进行再构文本之外,还可以借助教研团队的力量,做到通力合作、资源共享,从而共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惠娇.基于语篇意识的文本再构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3 (4).

[2] 章锡飞.对小学低年级教材进行文本再构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2(1).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语境文本儿童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