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镜育真人

2015-01-21吉海荣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班主任老师孩子

吉海荣

唐太宗有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堂堂一国之君尚且以大臣魏征作镜子,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工作中的失误,真的不愧为伟人,了不起!我们做小学班主任的,也常常把自己当作镜子,观照孩子身上的美与丑、得与失,评头论足。其实,易位观之,孩子何尝不是一面珍贵的镜子?这面镜子常常在不经意间告诉我们:你的方法对头吗?你把握细节了吗?你的眼光放长远了吗?你有爱的付出吗?如果你常常在镜子前照一照,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 孩子是台显微镜——对准音调拨琴弦

【场景】

镜头一:低年级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常常会为学生不交作业而恼火,于是定义为:“不交作业就是没做,没做就是懒。”真的都是学生懒吗?后来我做了一番调查,发现因为懒不做作业只是个别现象,大部分是因为孩子不会收拾书包找不到作业本造成的:有的家长嫌孩子收拾书包慢,干脆自己收拾;有的孩子不会收拾,自己乱塞一通;有的是家长检查作业后没有把作业本收进书包去。学生不交作业的原因有这么多,大多和收拾书包的自理能力缺乏有很大关系。

镜头二:曾经有一位家长向我诉苦:她家孩子早上老是不吃饭,请求班主任帮助:“老师,孩子就听你话,你能不能叫他早上吃饭?”我听了哭笑不得,现在的独生子女被家长宠惯了,家长没办法解决了只好请老师来“下圣旨”。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不辜负家长的一片苦心,我建议在家里也模仿我们班级搞个星星园地,每天好好吃早饭就在园地里画颗小星星。老师授权,家长监督,孩子汇报。就这样,孩子第二天上学向我汇报:“老师,我今天得了一颗吃饭星星。”那自豪的模样像是考试得了一百分。

【反思】

要想从一台精密的显微镜下看到物体的真面目,调好焦距是关键。孩子有时就像显微镜,有时像琴弦,我们班主任只有找准问题发生的根源,对准音调才能拨动琴弦,奏出优美的乐曲。上面的两个镜头是我做班主任时遇到的两件小事。我一直都很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当我找到学生不交作业的主因时,不再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勤奋学习的思想教育,而是教育学生养成整理书包、好好吃饭等生活习惯。为什么同样是督促孩子吃饭,前者“强摁牛头”也不吃,后者一颗小星就乐意吃呢?还不是方法不同,最后的结果就不一样嘛!

我们常常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加以否定,但有时候,头痛之时也许医脚才能解决问题。也许学生不交作业跟整理书包有关;纠正学习习惯也许要从改变生活习惯入手;吃饭问题换一种方法变罚为赏也许就会收到奇效;生理上的问题也许得从心理上找到突破口;也许思想上的障碍要从生理上解决。只有用心找准切入口,方法对头了才能让孩子觉得犯错误也是一种收获,在失误中同样可以学到东西。我们是为了改进而批评,而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纠错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想使孩子的心同你讲的话发生共鸣,你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这段话道出了“为人师者”的艺术性。我们班主任要有一份耐心,要善于洞察孩子问题的成因,对准音调,拨动琴弦,弹奏出最美的旋律。

二、 孩子是面放大镜——防微杜渐抓细节

【场景】

镜头一:小学生最爱告状了,班主任如果在教室里一直呆着,一定会状纸不断:一会儿告状××打了我一下,一会儿又告状××推了我一下,不一而足。其实我们班主任早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于是不去理它。直到有学生哭哭啼啼、头破血流地来告状:××绊了我一脚,头磕破了。老师才惊觉,于是一阵忙碌,怒发冲冠,狂吼如雷,一顿大批自是难免。

镜头二:一天园园报告班主任:“老师,我刚刚借涵涵书看,她同意了,可她却用笔在我这儿画了一下。”我顺势一看,袖子上有一点黑色水彩印。涵涵马上否认:“不是的,她拿的时候,我正要画画……”话没说完,已经开始抹起眼泪来。“你们俩可是好朋友呀!”班主任接着问:“园园,涵涵是你的好朋友吗?”她点点头。“对呀!是好朋友就要互相理解。涵涵是不是故意画的?”班主任轻轻地问。“我也不知道。”她回答说。“对了,那就当她是无意弄上的吧!你看涵涵到底是你朋友,你要看书,人家就借给你了,还是很够朋友的,是吧?”她又点点头。“你现在还想不想和她成为好朋友?”“想!”“好,是朋友就要大度点,这点黑算什么,不要因为这黑伤了朋友的和气,对吧?”看着园园又重重地点点头,班主任拍拍她的肩头说:“快去给涵涵擦擦眼泪吧,你们还要继续做好朋友呢!”小姑娘轻快地拿出纸巾安慰起好朋友来了。

【反思】

以上两个镜头都是关于班主任对学生矛盾冲突的化解,前者是等到事情放大以后再去处理,结果情绪化严重,不能理智地对待和处理;后者是在矛盾很小的时候就及时引导,细致入微地从朋友的含义到如何和朋友相处,春风化雨般地进行指导,学生就能很愉快地接受。现在的孩子因为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与方法,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引导不及时就会酿成大麻烦。所谓“千里长堤,毁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班主任要教给学生与人相处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只有心胸开阔、大度的人才能交上朋友。

学生就是一面放大镜,在事情萌芽状态的时候,我们常常不易发觉,可学生会把我们的错误一点一滴地放大,直到不可收拾才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班主任有时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也许是繁琐的事务麻木了身心,对孩子的小痛小痒有时真的是警醒不起来,只有当事情到了一定程度后才猛醒。作为一名具有科学育人观的班主任,不单要对已经发生的大现象给予关注,寻求解决办法,还要对平时的小细节及时捕捉、及时引导。更应该通过平时的班级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学会分享与共处,要防微杜渐抓细节,及早预防这些交往障碍的发生。我们班主任要有一份细心,及时捕捉矛盾焦点,呵护孩子的成长。

三、 孩子是面望远镜——放远眼光为发展

【场景】

镜头一:一天,我原来教过的学生费菲来看我,转眼两年她就长到了1.75米。 “你还打排球吗?你怎么想起打排球的呢?”我问。“说起来真是偶然,有一天我和我妈转街,妈妈进店里去了,我在门口等她。一位体校的老师看中我,并且和我妈取得了联系,他跟我妈说很希望我打球。说我身材很好,我妈从来没见过这么热情的老师,也给他说动了……”她脸上挂着微笑,像开闸的洪水一样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和上小学时截然不同。

镜头二:后来我让费菲给现在我教的学生讲两句,她答应了。“说什么呢?”开始还忸怩,“吉老师原来是我班主任,她教了我六年,她是位优秀的教师,我为有这样的好老师而骄傲和自豪。”台下一阵掌声。“同学们,我原来在小学时,学习不认真,就知道贪玩,那时候成绩很差了。现在我才知道学习有多么好!我成绩也跟上来了。”台上一个孩子问:“费姐姐,你现在在班级是多少名次?” “我现在在班上中等。”台下的学生有些失望。我实在不能再让学生失望,产生误解。我对学生说:“我们要感谢费姐姐的诚实,做人诚实就是很好的品质,是做人的根本,我很高兴看到费姐姐今天的学习成绩有这么大的进步。她现在排球打得很棒,她已经找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这才是最最重要的,人只要有兴趣、有目标,并且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就一定有出息的,同学们说对吗?”“对!”

【反思】

上小学时,费菲可是常常不交作业,不想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我何曾用心听她这么流畅地跟我说过话。每次都是犯错误时被我批,语文老师批完数学老师批,我们何曾对她敞开交流大门呢?幸亏那体育教练发现了千里马,幸亏她找到自己的爱好特长与奋斗的动力。她评价我的时候,我感到心口有一股热浪在上涌,这就是那个我常常批评,在我眼里是个“差”学生的孩子对我的印象吗?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几把评价孩子的尺子,从此我们不能再用唯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孩子。再见了,什么名次;再见了,什么差学生。差学生不会全面都差,不会是永远都差!“差生”能衡量一个孩子的品德吗?名次能衡量学生的爱心吗?能衡量学生的健康吗?能发现学生的特长、闪光点吗?我们步入教育行列这么多年,怎么越教越往死胡同里钻呢?让我们快抽身出来吧,孩子就像一面望远镜,他的发展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料。我常常带着一副“近视镜”,甚至夹杂着“有色眼镜”来面对所谓的“差生”,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把混浊的眼睛擦亮,什么时候才能把眼光放远一点,看得广一点?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我们必须摘掉“近视镜”。我们班主任要有一份诚心,为了孩子的未来,留一份尊严,留一份发展的空间。

四、 孩子是个平面镜——爱的传递无限暖

【场景】

镜头一:那天,一个学生跑到我面前:“老师,我想跟你聊天。”“好呀,把凳子拿过来,我们坐着聊。”几个女孩子都凑上来,围坐在我四周。她说:“老师,你下个星期有事吗?”我不假思索:“没事!”“那你能跟我们一起去黄山吗?”“去黄山?”“是的,我爸妈单位组织去黄山,我想让你和我们一起玩。”“为什么?”我不明白是什么原因。“不为什么,就是喜欢!”我心里热乎乎的:“不为什么,就是喜欢,理由简单得让人感动。我就是她的玩伴,我在她的心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她喜欢和我一起出去玩这就够了。

镜头二:体育节那天,一些孩子也围上来唱歌、跳舞、做游戏,孩子们还教我学会了转呼啦圈,孩子们要给我做按摩。“你们会做按摩?”我问。“我常常给妈妈做按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老师,你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天气冷了,就让我们多穿衣服;有时上体育课,我们会脱掉衣服,你又马上让我们穿上;你还常常让我们多喝水;有时你看教室光线暗就把灯给打开;有时你还说教室空气不太好,就打开窗户给我们透透气。你真好!我来给你揉一揉。”

【反思】

全国教书育人模范桂贤娣老师一周有三问:一问,你爱你的学生吗?二问,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三问,你的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爱吗?是啊,提起学生,每个班主任都充满感情地表达对他们的爱,而你播撒的爱学生能体会到吗?今天我好吃惊呀,谁说独生子女什么都不懂?不懂体会爱?这一群小精灵什么时候体会了那么多的“有时”、那么多细微呢?我不禁对他们刮目相看,这些孩子真不简单!孩子的心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那么灵动那么敏感。我只是做了我认为应该做的事,平平凡凡,普普通通,孩子们竟然都感受到了。一股幸福的暖流涌上我的心头,我好幸福啊!

我们常常会照镜子,你对着镜子笑,镜子里的人也会咧着嘴笑,你哭他也哭。孩子就像一面珍贵的镜子,当你付出了情感和行动,孩子们早晚会体会到。我们常说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其实,当老师付出了一杯水的情感,孩子们回报的可能是一条流动小溪的爱意。爱的传递是相互的,是双向的,孩子们不断地感动着我,我也要求自己不断地感动学生。距离的远近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真情投入。班主任每天都和学生在一起,我们和学生在国旗下立正升国旗;我们一个一个动作地教学生做操;我们忘情地给拔河的学生加油助威;我们紧张地关注着学生上台演讲比赛;我们和学生尽情地玩耍嬉戏……有人说小学班主任只是小保姆,有人说小学班主任只是孩子王。而我要说我们更像是“全才”,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人才;我们更像是“天才”,天天和孩子打交道、心系学生的人才。我们班主任,怀抱满腔的爱心,随时播撒,不计得失,诲人不倦,无怨无悔。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内省智能在优秀的政治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教师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这种智能能让人正确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会从各种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劣,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反思内省”是我们班主任必修的一门课,是班主任重要的习惯,也是班主任自主发展的有效路径。我又想起了唐太宗的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班主任可以接上一句:“以生为镜,可以育真人。”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班主任老师孩子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