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与“强势家长”要化“挑战”为“合作”

2015-01-21胡黎明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小可强势小美

胡黎明

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开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很多家长在社会地位、知识能力或是经济实力上相对老师具有更多的优势,他们对社会和学校教育的理解方式也不同。加上现今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对学生权益的保护,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促使他们成为了强势家长,这就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挑战。如何与强势家长相处,在沟通交流中实现家校的完美合作?笔者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认为须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 调适阳光的心态,坦然面对挑战

李镇西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中这样说:正确对待周围的舆论并随时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是每一位班主任精神上“自我解放”的关键。

1.正视感受,凸显自我

习惯于师道尊严的观念,很多时候也习惯于以强势方式亮相的班主任遭遇家长的强势,往往会情绪激动,或是手足无措。作为班主任,要想与强势家长处好关系,首先就得正视自己的不良情绪,理解自己的“不快”体验。其次要明确应有的态度,面对强势家长,我们不俯视、不仰视、不歧视,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坚持自己的育人原则。然后就是要积极主动地面对,在更加细致、全面、完善的工作中展示自我。

2.理性分析,提升自我

冉乃彦这样说过:班主任要放眼发展,创造性地去解决建立班主任和家长新型合作关系的问题。作为班主任,要立足育人的前沿审视家长强势中的教育优势,汲取有价值的成分。客观冷静地思考,强势家长具有不少的教育优势: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帮助孩子更好地获得社会性发展;对孩子的教育更加民主、开放;等等。

因此,班主任面对家长的挑战要保持相对开放的心态,把这种挑战看作是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从心底认同与强势家长交流是一种职业,更是一次专业提升的历练。

二、 亮出可信的举措,沉着迎接挑战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面对强势家长的挑战,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让他们信服的举措。

1.展现专业,赢得信任

强势家长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挑战,我们要有专业底气,能让家长看到自己未察之处,听到自己未言之语,得到自己未行之措。

[案例]小美妈妈找到班主任,要求给小美换座位,原因是同桌在上课时总找小美说话,造成了小美成绩的下滑。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的小美妈妈一直以来对小美抱着很高的期望,只要小美成绩稍有下滑就找老师。事实并非如小美所言,它只是小美为了逃避妈妈的责备在给自己的成绩退步编造理由。老师让小美给妈妈写了一封信,题目为《妈妈,你知道吗》。小美在信中向妈妈诉说了内心对成绩的焦虑。

由于家长的社会地位高,自然就抬高了孩子的地位。在夸赞声中长大的孩子缺乏自强、自奋的意识;自我感觉良好的家长无法正视孩子成绩上不去的现实。在与小美妈妈的沟通中,老师还结合小美在校的各种表现,分析了妈妈的强势带给孩子的性格隐患,同时向她提了几条建议。小美妈妈在看完女儿的信以后,也对自己的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2.畅通渠道,拉近距离

面对强势家长,班主任要创设真诚、平等的沟通氛围,创建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校通、班级QQ群等渠道,让他们畅所欲言。我们要用民主、开放的心胸倾听家长的心声,交流中有分歧、冲突、矛盾时,就应及早沟通,以免贻误时机,加深误会与怨气,不利于达成认知上的同步。

[案例]小昱最近经常向爸爸抱怨数学老师课上得不好,他不喜欢上数学课,也不喜欢学数学了。小昱爸爸把这一情况告诉了班主任老师,要求学校更换老师。班主任把这一情况向学校作了汇报,提出请家长来学校进行一天督学的申请。第二天小昱爸爸走进了课堂,他不但听了这位数学老师在自己孩子班级上的课,还听了在其他班级上的课。他发现这位老师并不像孩子说的那样,课上得相当不错,并在与其他孩子的交谈中得到了印证。通过这一天的督学,小昱爸爸明白了问题在自己孩子身上。作为工业园区内高级知识分子的小昱爸爸,这一天的督学活动算是给他上了一课:学识水平不等于教育水平。

3.家长参与,融洽关系

[案例] 小悦的妈妈是位园艺工程师,是植物养护方面的专家。在学校开展的爱绿护绿活动中,老师邀请她来学校向学生传授养护植物的知识。在几次讲课中,她真切地感悟到了学校的育人理念,教师的育人情怀。在一次家长会上,她作为班主任的铁杆家长发言,为良好的家校合作增添了正能量。

从中我们可以惊喜地看到: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既可以满足高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合理请求,又可以让他们认可教师的工作,还可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

三、 巧用和谐的沟通,有效转化挑战

我们用真心、动真情、做真行——有效沟通。

1.给予尊重,达成共识

[案例] 王老师被请进了校长室,得知了班中小方爸爸的投诉:王老师当着同学的面冤枉他儿子偷吃鸡腿,给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要求老师给他一个解释。一头雾水的王老师懵了,感到莫名其妙。

王老师稳定了情绪后拨通了小方爸爸的电话,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立场,诚恳地反思自己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疏忽。面对王老师的真诚,小方爸爸也放低了姿态。在沟通交流中发现这是个误会,是小方和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王老师毫不知情。只是因为小方向爸爸哭诉时,意思没有表达清楚,就有了前面的事。事后,小方爸爸也向王老师表达了歉意,表示今后再遇上问题要多听听老师的看法。

小方爸爸经营着一家不小的公司,在与老师相处的过程中习惯于把自己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有事就走上层路线。与这样的家长打交道,老师无须郁闷,只要从“为了孩子”这一共同目标出发,站在家长的立场,用诚恳的态度、以尊重的姿态与家长沟通,无形中就能赢得家长的尊重,也就赢得了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共识。

2.正向引导,形成合力

强势家长往往更习惯于认同自己,坚持自己的见解,拒绝别人的意见,更不愿意去做出改变。

[案例]班中有个叫小晨的学生经常不做周末作业。班主任认为这很可能与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态度有关。在与他家长交流的时候,老师发现身为一公司老总的爸爸只注重小晨每回考试的分数,关于作业,他认为只要是懂了,不做也无妨。老师先肯定家长对小孩的关注,在家长接纳了老师的沟通后,开始引导其注意小晨的成绩曲线:成绩最稳定的那段时间恰好是小晨认真完成周末作业的时间,而那段时间恰好是家长抽出时间陪同小晨完成周末作业的。在这样的引导下,小晨爸爸明白自己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了小晨的学习态度,表示自己要做出改变。

这样的正面沟通与引导,只关注对的,把家长注意力聚集在对的事情上,从做对的事情上总结经验,扩展开去。这种沟通和谐自然,没有盛气凌人的态度、居高凌下的指导,能在平等对话中形成教育合力。

3.借力架桥,完美对接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有两大任务,其中一端即是家长教育。强势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高,关注就更多。如果我们能通过孩子去影响家长,那么这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沟通方式。

[案例]家境富裕的他年近四十才有了可爱的女儿小可,可以说孩子是在百般呵护下长成的花朵。小可爸爸回回见到班主任总不忘说声:“小可个子小,老师帮我多照应。”小可不仅个子小,而且动手能力差,遇事爱哭鼻子。与同学有点小矛盾,他爸爸就向班主任告同学的状。班主任多次向她爸爸提议:这样的呵护不利于小可的成长,要放开手给她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可是她爸爸始终认为这样不妥。

小可又与同学闹矛盾了,老师引导她找找自身原因,主动找同学谈和;小可在练习跳长绳时摔倒了,老师鼓励她擦去眼泪,坚强面对……小可有了改变,就有了表扬和肯定,也就有了良性的循环。小可不再让爸爸在上学路上帮她背书包,开始主动在校门口与爸爸说再见……她爸爸说:“看来,我的想法与做法真的是不妥!为了小可好,我将与老师一起努力。”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长们越来越强势已是必然。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我们要立足教育同伴的角度,保持阳光的心态,形成正确的举措,掌握沟通的方法,把家长们的强势看作我们专业成长的推动力。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小可强势小美
强势崛起的商业,共塑城市新繁华
褪色的玫瑰
李小可作品欣赏
推理:小美过生日
小可的红皮鞋
蜡烛跷跷板
“指数暴跌日强势抗跌股”的次日大喜大悲命运
推理:红颜大草莓
角色街
强势行业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