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对待毕业班学生的流行风

2015-01-21何林苗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花样追星班级

何林苗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步入六年级后,我们更多地是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希望我们的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进入六年级,孩子们的个子一下子蹿高了,可心思也复杂了,总感觉发生的七零八碎的事情特别多,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例如:某某花了很多钱买了不少与某个明星有关的饰品;谁谁谁课堂上抄歌词,被老师批评了;某某同学因晚上玩电脑游戏而未完成作业;有不少同学在私下里看小说;谁又带手机到学校来了……粗略了解下,这些其实都不是个案,有些早已成为了班级中的流行风,有些同学为了追潮流、赶时髦,也加入这个流行风潮中。以往,笔者总是发现一桩单独处理一桩,可后来发现收效甚微,层出不穷的花样依然风靡班级,自己也累得疲惫不堪。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顽疾,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 理性看待风靡的花样,做到坦然面对

流行是指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指社会上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或某权威人物倡导的事物、观念、行为方式等被人们接受、采用,进而迅速推广以至消失的过程。其又称时尚。流行的事物、观念、行为方式等不一定都是新出现的,有的可以是在以前就出现或已经流行过,只是在最近又流行起来。流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衣饰、音乐、美术、娱乐、建筑、语言等。而班级中的流行花样,有些是跟社会同步,有些又有所不同,具有校园特色和孩童气息。只是,我们的老师总以成人的眼光,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习惯性地以分数和“听话”为准则来要求和评价我们的孩子。因此,那些层出不穷的花样就为我们老师所不容,很多都被禁止和取缔。但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有的转为地下,有的反而愈演愈烈。

回顾我们的童年,与现在孩子的童年横向比较后发现:那些流行风靡的花样,两者是何其相似,只不过,有些是随着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新新事物而已。

为什么现在的我们还是能健康成长,照样能成才?那些曾经风靡的花样倒成了童年美好的回忆了。这说明,班级里流行的花样并非那么十恶不赦,也并不一定是洪水猛兽。单纯的堵不能解决问题,只要引导得当,反倒能让孩子们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二、 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心中有底

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发现,主要还是我们对于孩子们那独特的心理特点了解得不够。高段的孩子,进入青春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相当于小学后期和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反抗抵制,情绪不稳定。人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了,自我意识、评价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不过由于意志力不坚强,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所以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使他们带着健康的心理进入青春期。

流行风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因为大部分孩童对于新事物的出现总是比成人更多一份好奇和新鲜,再加上从众心理的驱使就形成了盲目跟风,并渐渐在班级中流行起来。

三、 揭开神秘面纱,在流行中成长

1.掀起神秘面纱,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霍桑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在一生中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和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为数不多。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的情绪,切莫压制下去,而是要千方百计地让它宣泄出来,这对人的身心和工作都有利。

(1)课上利用作文走近流行风

鉴于曾经被严厉禁止,很多班级里的流行风都不会那么光明正大地呈现在教师的面前。如何了解这些班级里的流行风呢?或许,布置一篇题为《我们班的流行风》的作文,班主任就可以对班级的现状和学生的真实需求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课下利用空闲感受流行风

很多时候,课余时间走进教室你会发现:学生对于老师的到访总会充满戒备,呈现在你面前的多半是正襟危坐的好孩子形象。唯有让孩子卸下防备,换位思考,坦诚相待,与学生交谈,打成一片,适当地参与其中,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多站在他们的立场看问题,渐渐地孩子们也会包容接纳你的加入。流行风,来去一阵风,总有其独特的时效性,我们不能小觑它给学生、给整个班级带来的影响力。是听之任之还是围追堵截?还是主动出击,让它为我所用?笔者选择了主动出击。

2.直面班级流行风,挖掘教学资源

美国的海姆·G·吉诺特博士说过: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要就事论事,给孩子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

(1)利用班级流行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追星风”是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经历的,如今随着电视网络媒体的普及和媒体综艺节目对于娱乐的大力宣扬,班级里追星之风始终经久不息。如前一阵子热播的《来自星星的你》,其中某位主角不光在成人世界里知名度很高,连孩子们也在谈论。在不能改变环境的前提下,我们唯有改变自己的内心。为此,我们利用班队课时间来专门探讨“追星”这一热门话题。我们先给孩子们看了一些盲目追星导致悲剧的案例,也揭秘了一些明星成名前的辛酸历程,并共同探讨,我们追星到底追的是什么?得出的结论是:我们要追的不是他们光鲜亮丽、左拥右呼的外表和生活,追的是他们执着努力、永不言弃的精神!

沉溺于网络游戏是近几年家长和老师都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据调查了解,班级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孩子都在玩网络游戏,教师一次次地个别谈心总感觉效果不是很明显,究其原因在于家庭因素和学生的自控能力缺失。为此,我们举行了一场主题为“玩电脑游戏的利与弊”的辩论会,让学生畅谈玩游戏的好处与弊端,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和一次次针锋相对的辩论中,孩子变得更理性,看待问题也更辩证。然后让孩子写一封给同学、给家长的倡议信,这样既纠正了孩子的认识不足,也让孩子和家长达成了共识,更锻炼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班级流行风,明是非,树正气

随着农村家庭电脑普及率的提高,班中不少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QQ账号。他们利用QQ聊天沟通,并在班里时常谈论着,有的甚至是炫耀,渐渐地,那些没有电脑或智能手机的孩子坐不住了,回家嚷嚷着一定要家长买电脑或者智能手机,更有甚者,偷家里的钱去买智能手机。攀比心理此时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针对这一现象,在班中开展了关于“攀比与竞争”、“自信与自卑”的讲座,并提醒有QQ账号的同学要学会自我保护,不要轻易向陌生人泄露自己和同学的真实信息,教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

(3)利用班级流行风,挖掘文化知识的增长点

曾经有一段时间,班级里特流行玩一种叫“三国杀”的纸牌游戏,孩子们为此废寝忘食。可调查之后发现,孩子们对于游戏人物比较熟悉,可对相关的事件却不太了解。为此,笔者趁着班中那股三国热,推荐孩子们阅读《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等书籍,让孩子们走进名著,并开展读书交流会,让他们从文学的角度去感受三国的魅力。

“抄歌词”又是一股新的流行风。孩子们热情洋溢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工整地摘抄一些自己所喜欢歌曲的歌词,有的还画上插图、贴上贴纸等,让人不禁感慨他们所倾注的心血之深。刚好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一个《轻叩诗歌的大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于是,笔者结合走进诗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专门开辟了“歌词的赏析”这一环节,从语文的角度让孩子品味赏析歌词,进而学会甄别流行歌曲中歌词的优劣。

(4)利用班级流行风,教会孩子理性思辨

美国的海姆·G·吉诺特博士说过:如果老师急急忙忙地立刻给孩子说出答案,那就不仅仅使孩子丧失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且还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有段时间,班级里开始流行看小说,男生看《斗罗大陆》、《斗破苍穹》等书,女生读一些校园小说或者言情小说,还有大量的漫画。虽三令五申强调和反对,仍屡禁不止,甚至是愈演愈烈。为此,笔者专门和孩子们举行了一个小型座谈会,让孩子们畅谈为什么喜欢看这些书,再结合笔者自己的切身体会和阅读经历谈为何禁止,并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给孩子们推荐了玄幻类和言情类中的几本代表作,最后与他们约法三章:想看小说必须先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允许课余时间在学校里看这些书,但限时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教室里少了追逐打闹,少了争吵,只要一完成作业,大家就会捧着一本书静静地阅读。一个月后,在读书交流会交流读书心得时,孩子们不光了解到了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也学会了取舍和理性地去思辨。

以往,学生对于班级中流行的事物总是不喜欢被老师知晓,因为一旦知晓后不是禁止就是被没收。可自从采取了上述策略后,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遮遮掩掩了,有时还会主动跟老师反馈和探讨当下班级里流行的新花样,并能附上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处理方案。从此,孩子们变得更关心班集体,变得更愿意与人交流,也更会理性地看待和思考一些问题,谁能说这不是流行风带给孩子们的成长呢?

参考文献

[1] 阿德勒.挑战自卑[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2.

[2] 刘翔平.寻找生命的意义[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3] [美]海姆·G·吉诺特.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

[4] [美]海姆·G·吉诺特.孩子,把你的手给我[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花样追星班级
班级“无课日”
让追星不疯狂
追星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编辑部追星日常
追星不如追艺术 赶上看展览的漫步人生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花样人生
花样美式
花样折纸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