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长的视野和担当

2015-01-21中州大学郑州450044

中州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大学校长担当视野

毛 杰(中州大学,郑州450044)



大学校长的视野和担当

毛 杰
(中州大学,郑州450044)

摘 要:大学校长作为高校的行政负责人,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大学的兴盛,离不开富有智慧、经验、人格魅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卓越领导者,大学校长的视野和担当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大学校长的历史使命和角色定位,确定大学校长应具有的视野和担当,指出大学校长作为社会精英和公众人物,不仅应该具有国际化的视野,而且要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说真话做真事,敢字当头,敢作敢为,成为社会道德的化身与行为的典范。

关键词:大学校长;视野;担当;国际化

大学校长是一个舶来词,英文中称为President(美国)、Chancellor(英国及传统的英联邦国家)或者Rector(德国及欧洲大陆国家),指大学组织的最高行政负责人。大学校长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观其校长,知其学校”,或者“观其学校,知其校长”。

大学的品味和风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取决于校长领导下的团队精神,取决于他对教育规律的推崇,对学校文化品格的高扬。纵览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创建和发展历程,大量实例证明了一流大学的目标都是在大学校长的出色领导下实现的,一名优秀校长在一定程度上撑起一座名校。当人们谈起著名大学的发展历史时,就会提起一些校长的名字,比如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校长艾略特(Charles W Eliot),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校长康普顿(Karl Taylor Compton),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等。学校因为校长的声望与日俱增,校长也因为学校的发展成为校史上不可磨灭的重要一笔。

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做好一个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大学校长作为一所大学的负责人,需要事无巨细地处理学校各项行政工作,其视野和担当关乎学校的前途和命运,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鉴于此,大学校长应该有怎样的视野和担当,笔者谈谈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

一、大学校长的视野

视野指看待评价问题和认识了解自己的眼光和高度。新时期,我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发展潮流,世界发展日新月异。一名大学校长应具有良好的大局观和国际视野,站在全球的角度了解历史和当今社会,把握全球、全人类文明发展的走向和趋势;还必须加强自身对大学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中探索,不断丰富自己特有的教育理念,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使其服务的大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特色,立于不败之地。

(一)大学校长拥有国际视野的具体要求

1.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伴随通信、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国际间高科技和知识的传播所需要的时间大大缩短,现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经济建设进入全球化时代,给高等教育带来大发展的机遇。人才、信息等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生产要素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佳配置,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流动必然带动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更加频繁,合作更加密切,促使各国的教育资源更加开放。高等教育跨校、跨地区乃至跨国的学位课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市场需求方面强力拉动了教育的国际化进程。“网络大学”也将突破国界的限制进入国际教育市场。事实上,国内已经有很多大学通过网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人才的国际化。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既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也是进一步推进世界全球化的必要条件。一个人的大学时代是其成长的关键时期,面对全球化背景下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大学校长要站在国际化的角度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绝不能目光短浅,闭门造车。

2.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作支撑,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是最早开始实行创新教育的国家之一,早在1973年,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四所大学就建立了“创新中心”。相比之下,我国创新教育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末才提出这一概念。而且,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在诸多方面限制了创新人才的成长,比如大学教育方法单调,缺少动手实践,考试评价制度单一等。十几年来,国内很多高校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尝试了一些改革,提出一些举措。但客观来讲,中国的创新能力仍明显逊色于西方发达国家,依然缺乏适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土壤,尚未形成一个系统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国家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型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育的创新。高校是思想、文化、科技、人才资源的聚集地,而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大学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是先进科学知识产生和传播的沃土,应该成为创新之源。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创新资源的流动性加快,大学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有“走出去”意识。因此,创新型大学的建设要求大学校长具有国际视野,多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成功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方位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3.教育国际化的要求

教育国际化越来越成为一国保持人才和科技竞争优势的基础,成为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人才国际化需求推动了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教育的国际化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主、客体的概念,为人们更广泛地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机会。发达国家利用本国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势,对外开放其教育市场,形成了教育的国际产业,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是一个成本低、收效快的培育人才的途径。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由来已久,从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到清初的西学东渐,都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的探索。然而,近代以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十分缓慢,处于萌芽状态。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初步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积极推进,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还远远不够。与发达国家相比,来华留学生在结构和规模上与预期都有很大差距,留学生多是被中国传统文化吸引,集中于语言和工艺方面。而且国际化发展水平在地区间不平衡,中外交流也不均衡。因此,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要求大学校长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站在国际的平台上思考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差距及应对策略,深入探索人才交流的途径,吸引国外人才并不断提高办学层次的国际化水平。

4.提高学校竞争力的要求

当前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一所大学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大学校长的国际视野,是高校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力。

首先,大学校长的国际视野,有利于高校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经验,在国际交流中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本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学实力,带动大学的快速跨越式发展。其次,大学校长的国际化视野,能够更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留学生,营造学校国际化的氛围和环境,从而有利于学校间的国际交流,这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二)大学校长国际视野的路径选择

1.拥有全局观念,明角自身定位

具有国际视野,就是看待问题要有“全球”的眼光,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握问题。对大学校长而言,就是要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视角来审视学校自身的发展,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平台上思考自身的培养目标,明确自身定位。与世界高等教育中的参照目标对比,学习借鉴办学经验,推进改革创新,从而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未来趋势。

2.寻求对外交流合作,构建全球性大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大学正是致力于创造机会、搭建平台、拓宽途径,以促进每个个体的禀赋得到最大的实现。为了适应全球化趋势,在竞争中崛起,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合作。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学生流动,增加到海外学习的学生人数,一般采用项目和计划支持等形式。(2)教师流动。教师流动为全球的竞争性的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术的国际化。可以采用聘用外籍教师、提供经费为本校教师出国交流等形式。(3)课程国际化。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一个学科时得到不同国家的观点,而且也能够学习到别的国家的学科内容。(4)国际合作办学。越来越多的国家之间合作办学,可以把别国的教育资源扩展到本国的教育市场,实现共同发展。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国际合作的办学经验。(5)学术活动的国际交流。包括国际会议,国际交流论坛等。

3.有取舍的引进,争做西方的标杆

具有国际视野,并不是把国外所有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移植过来,应该借鉴的是符合本国实际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借鉴是努力实现超越的一个前提,这里的超越既指自我超越,也指努力超越西方的标杆,甚至成为西方的标杆。提倡国际化,并不是对本土思想的全盘否定,应当把国际理念与本土思想结合起来。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人能以“拿来主义”的心态对待异域文化,进而与本民族文化恰当融合,汲取异域文化的精华而去除其糟粕。

二、大学校长的担当

随着大学各种职能的拓展,大学已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到可以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日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而社会对大学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大学的使命由最初的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拓展到新时期要求的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职能日趋多元,人们对大学校长的角色也产生了不同的期待。大学校长是多重身份和多种角色集于一身的人,大学校长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要比一般的高级知识分子更要有担当。所谓担当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指人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全力以赴地履行义务。历史上就涌现出很多铁骨铮铮的校长。抗日战争时期,竺可桢校长带领浙江大学师生四度迁徙,在战火中护校,在流亡中治校;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不贪恋政治光环,曾两次拒绝民国政府邀请她担任教育部长的请求。因此,一个大学校长的担当就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敢说真话做真事,敢字当头,敢作敢为。

(一)大学校长的角色定位

在不同时期,人们对大学校长的期望是不一样的,因此大学校长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不一样的,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杰拉德·卡斯帕尔教授在2003年中国广州举办的大学校长论坛上,对校长角色作了系统阐释:21世纪大学校长需要扮演九种角色,即首席执行官、校理事会理事、筹资人、教育家、学者、公众人物、社会工作者和娱乐伙伴。笔者认为,新时代大学校长应切实履行好以下职责:

1.执行国家的政策

作为社会机体的重要一分子,大学校长要扮演的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执行者角色。校长作为大学规范运行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引导大学这一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有序的运行,维持社会的良好运转。从社会身份认同看,国内的大学校长都具备行政级别的高级职员,必须服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执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在自主办学的基础上,其指导思想不能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相抵触。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在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这就要求大学校长必须自觉钻研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和监督,并在法律的边界内倡导学术自由,办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

2.研究领域跨学科的创新性

研究者的角色是扮演好其他角色的基础和前提。一是大学自身发展的要求。大学是创造和传播知识、培养和输出人才、开发和应用先进科技的重要阵地。大学校长必须具备特有的教育理念,这就需要大学校长的研究领域具有跨学科的创新,进而使大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特色。二是培养创新研究队伍的需要。作为大学校长,只有积极投身到研究中去,身先士卒带头研究和组织协同攻关,才能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来丰富其高等教育理论,因应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才能更好地完成和丰富大学的各项职能。三是提高大学校长素质的要求。鉴于大学学术组织的特殊性,大学校长作为教育家必须具备重视教育、博学多识、研究教育、改革教育的素质。最重要的是要自觉研究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获得系统的教育理论、丰富的教育和管理经验,创造性拓展大学的教育职能。因此,大学校长是现代教育和管理理论的研究者和创新者,能担负起高等教育研究者的新角色,设计和规划学校长远发展战略,不断推动学校的改革创新,巩固和发展学校的既有特色,做学校发展的领路人。

3.作为学术带头人

大学校长需要对“单位”的整体利益负责,必须对大学的发展前途作出规划和安排,是大学发展前景的设计师,是大学发展方向的领导者。大学校长要扮演好自己的“学术组织领导人”角色,必须建立一个富有成效的管理系统。大学校长又是学者集体的代表,要作为学术利益代言人代表学术界,向社会阐明学术的基本主张、学术的基本价值观,获得社会的理解和认可。大学校长的基本身份是学者,具有独立的学术思想,必须秉持学术自由的主张。大学校长是大学学术利益的自觉维护者,自觉宣传大学形象,向社会充分展现自我,是大学根本利益的代表。

4.主动反映社会利益

大学校长还是社会利益的主动建设者。大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人单位,大学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实现自己的合理诉求,不能脱离社会需求孤立办学,必须实行依法自主办学,提供种类繁多的公共教育需求来获得社会的支持。大学校长是学术利益和社会需求的协调人,克服部门本位主义,具有心怀天下的视野和胸怀。

(二)大学校长的担当

1.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大学的使命应该是“注重知识发现和传播”的理想主义与“注重社会进步和改造”的实用主义的结合。因此,一个有担当的大学校长,不仅关注大学自身的发展,还应当致力于对公共利益的关照和对全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引领。如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担任校长期间为了抗议“张勋复辟”、“五四运动”学生被捕、北大教授含冤被捕等事件辞职数次,表现出了社会担当。

2.说真话,做真事,坚持真理。如果学生在学校都不敢说真话、做真事和坚持真理,那么到社会上更没有人愿意说真话。长此以往,说真话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反而弄虚作假、阿谀奉承之流大行其道。大学校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到全校师生员工的品行,一个有担当的校长,必须能够坚持说真话,做真事,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有“人不敢言,我则言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的英雄气概。只有这样,说真话的人多了,做实事的人多了,才能在高校、乃至全社会形成“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

3.敢于主动改革。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度集权的政治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不仅容易产生“官本位”意识,甚至滋生腐败,而且还存在资源配置随意,重大决策不够民主,教学组织制度陈旧落后等问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主要依靠政府主导推动,高校自身改革并不积极主动。由于改革必将触犯多个主体的利益,而且很多校长在任上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哲学,只求自己平安度过任期,不愿意改革创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呈现出裹足不前的状态。因此,一个有担当的大学校长,应该主动破旧立新,敢于主动改革,具有敢于率先“吃螃蟹”的精神,具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殉道者精神。

4.敢于启用和保护有争议的优秀人才。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流人才成就一流大学,一流大学也必定不乏一流人才。人人都谈爱才,可是多数人的爱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甚至是叶公好龙。由于一些杰出人才的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就被领导直接否决,生怕承担责任。比如现在大多数高校都把博士学位作为准入门槛,无形中助长了形而上学的思想。一个有担当的大学校长,对人才要有爱才、惜才、容才的大度,对有不同个性、学术观点、政治派别的教师“兼容并包”,对优秀人才降低准入门槛。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上,声明不论派别、年龄、学历、政见,只要有才有德、坚持革新进步、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就能容纳。1916年,蔡元培破格聘用了只有高中学历的梁漱溟,使梁先生终成一代哲学大师。

5.敢于承担责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管是改革还是创新,都有犯错失败的可能,但不能被失败吓到,好的设想值得多次尝试。大学校长作为公众人物,面对外界的监督和批评,要有直面现实、严格自律的勇气。一个勇于认错改错、态度端正坦诚的大学校长,将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一个有担当的大学校长,就是通过知识的贡献,以塑造一个智慧与道德的前景,从而引领社会的伟大价值。

6.勇于创新,促进教师的发展。大学校长的重要使命是促进教师的发展,这也是大学最重要、最基础、最持久的工作。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只有教师发展的工作做好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得到实现。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教师是质量的关键,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思想观念、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研究才有探索,有探索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超越。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校长要激发教师的热情和对教学的敬畏之心,理解教师工作的意义和神圣的使命,让他们爆发出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帮助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建立学习型组织,以便有的放矢地采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强有力措施;帮助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使终身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反对标准化,鼓励教师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有法而无定法,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的发展要学习规范,更要鼓励崇高;要基础扎实,更要鼓励个性;要继承传统,更要勇于创新;要掌握技艺,更要丰富灵魂。

三、结束语

大学不是诗人的出生地,但一所大学如果不能激起年轻人一些诗心的回荡,一些对人类问题的思考,那么这所大学缺乏感染力是毋庸置疑的。一所富有感染力的大学,就是通过知识的贡献,提供种类繁多的公共服务,秉持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鼓励崇高以丰富灵魂,塑造一个智慧与道德的前景,从而引领社会的伟大价值。如果说大学是社会的大舞台,那么大学校长就是总导演。一个有担当的校长,不仅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卓越的管理才能,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说真话做真事,敢字当头,勇于负责,唯有如此才能带领团队引领一所大学向世界一流院校迈进。

参考文献:

[1]眭依凡.关于大学校长及其作用的讨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2]陶行知.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M]//陶行知全集:第一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3]王飞.大学校长的身份:承认、危机与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4(2).

[4]贺国庆.大学校长和大学发展[J].教育研究,2013(3).

[5]韩廷明.大学校长应具“教育家修为”[J].探索与争鸣,2015(7).

[6]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编.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沈银珍.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8]李如忠.环境工程专业创新教育实践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14(11).

[9]阎升光,杨梦.关于教育国际化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2(8).

[10]张男星,桂庆平.拓展国际视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访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J].大学:学术版,2011(9).

(责任编辑 吕志远)

A University President’s Vision and Accountabilities

MAO Jie
(Zho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44,China)

Abstract:A university president,as the responsible person,is the soul of a school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The university’s prosperity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outstanding leader with wisdom,experience,personal charm and pioneering and innovative spirit,and university president’s vision and accountabi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and role positioning of the university president,determines the university president’s vision and accountability,and points out that the president of a university,as a social elite and public figure,should not only have the international vision,but have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Meanwhile,the university president should become a model of social morality and behavior.

Key words:university president;vision;accountability;internationalization

作者简介:毛杰(1968—),女,河南柘城人,硕士,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管理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中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收稿日期:2015-08-16

文章编号:1008-3715(2015)05-0090-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7.12

DOI: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5.05.017

猜你喜欢

大学校长担当视野
官方话语的传播效果研究——以大学校长毕业致辞为例
国内大学校长研究发展的历史分期
——以期刊文献进行的考察
居· 视野
Study in Lithuania : Not a minority language country , a variety of languages can be switched at any time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不来的理由
顺应党建趋势,党员干部如何作为
你的名字叫担当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