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新生态

2015-01-14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产业研究中心道可道商学院

现代国企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金融

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产业研究中心 道可道商学院

“互联网+金融”新生态

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产业研究中心 道可道商学院

产业互联网金融使产业资源得到聚合、产业规模得到扩大、孵化了创新业务同时也为主业找到了利润增长点,是产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与路径。

【编者按】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家要制定“互联网+”战略。结合“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的提出,本系列文章通过对国内外“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案例整理,结合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思路,形成对去年“商业模式创新”系列文章的更新迭代,以期能够对国企商业模式变革形成思路借鉴与行动引领。

普适计算之父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马克·韦泽(Mark Welser)说:“最高深的技术是那些令人无法察觉的技术,这些技术不停地把它们自己编织进日常生活,直到你无从发现为止。”他认为随着网络及无线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及任何地点获取、处理及传递信息,最终计算机将分散成各种微小设备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与环境融为一体。

恰如韦泽所言,互联网正潜移默化地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思考一下当下流行的物联网、云计算、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以至IT业界大佬们常常提到的“互联网思维”,你就能体会到时代的脉搏。如今,在互联网技术、商业模式及思维交互影响下,不光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整个商业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概念引起各界深度思考。究竟什么是“互联网+”、“+”什么、如何“+”成为时下的讨论焦点。“互联网+”,即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模式与思维,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其本质是传统产业的网络化与数据化。金融行业本身就有着数据化的天然基因,对“互联网+”有着接纳和融合的先天优越性。

“互联网金融”一度被业界认为是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进行的直接金融、通过商业银行进行的间接金融之外的第三种金融模式,一般指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金融新业态新模式,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是金融业内和互联网业内两方面共同布局“实体经济互联网化转型”的过程。本文将以“互联网+金融”为出发点,探讨互联网金融为金融生态带来的变化与启示。

互联网背景下金融模式新生态

在互联网背景下,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金融模式的创新,对传统金融领域的各个核心环节形成了巨大的挑战。风起云涌的电子货币、第三方支付、P2P、众筹、信息化的金融升级服务,无论哪一种都有使传统金融“被免费”、“被挤出”之势。

(一)互联网货币的挑战。电子货币是数字形态的货币,不仅作为支付手段,同时具有交易和价值储藏等金融商品属性,因而有为客户带来盈利的可能性。电子货币分两类,一类是电子化货币,如数字支票、电话卡、公交IC卡等,这种货币与法定货币存在着直接兑换关系。一类是银行外的第三方发行互联网货币,如魔兽世界的G币,QQ社区的Q币,京东的京豆等,与法定货币不存在直接的兑换关系。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广受争议的比特币。比特币是基于网络空间的精密算法而产生的脱离于各国央行之外的全新货币,有其自身的独特的兑换关系及发行机制。在美国,很多公司都已经接受比特币支付;在2013年8月19日,德国政府正式承认比特币的合法“货币”地位,可用于缴税和其他合法用途;目前中国央行尚不允许接受比特币。货币的发行被认为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直为中央银行垄断。而在互联网经济下,多元化发行主体的虚拟货币的爆发性增长,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中央银行的垄断。此外,互联网货币不仅可以用于计价和交易,也常作为网络平台的营销和激励手段,甚至替代法定货币直接参与商品或服务的购买,产生了对法定货币的“挤出效应”。随着网络经济规模变大和复杂程度提高,互联网货币必然会减弱中央银行对货币总量的控制,进而影响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的使用。

(二)第三方支付的兴起。非银行的第三方机构,通过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包括交易手续费、资金信贷利息、服务费收入和沉淀资金的利息等。第三方支付包括两类,一类是对最终用户的有担保型支付,如在B2C网站上网购时买方预付款到平台,收到货物后再通知平台付款给卖方的支付方式,如支付宝;另一种是对电商企业的无担保型的支付解决方案,如快钱。支付本身就是金融的核心职能之一,第三方支付企业曾一度被舆论挤到被叫停或开罚单的边缘,频频爆出的POS机套现、套用低费率及行业商户类别码等违规问题,是急需完善管理和监控机制的一个领域。

(三)中小企业筹融资解决之道。随着消费者需求的进一步多样化、个性化,细分市场需求成就了众多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也产生了大量的在当前银行的信用评估体系下无法得到满足的资金需求。早在2005年的英国佐帕(Zopa),以及在2006年美国的放贷俱乐部(Lending Club)等P2P网络借贷平台,就完成了互联网对民间借贷的改造。2012年美国立法,支持创业者在互联网上进行股权众筹融资。目前全球已有近2000家的众筹网站。P2P (Peer-to-Peer lending和众筹作为互联网带来的金融创新模式,各国都视为中小企业筹融资解决之道。

(四)信息化的金融服务模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必将有信息化的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的不断涌现,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是金融领域的升级服务形式。主要细分模式包括:

1.信息化的金融机构升级服务。信息化的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网络、信息及通信技术,对传统金融业务的运营流程进行解构、改造或重构,以实现经营管理全面数字化网络化的金融机构。金融危机之后不久,荷兰ING集团就在美国成立了网络直销银行(即云银行)鼓励客户在互联网上直接操作,节约银行人力成本,从而能为用户提供高于业界水平很多的存款利率吸引用户,使其自身在次贷危机后的银行业残酷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国内,招商银行推出全新概念的“微信银行”、平安银行推动使用的客服机器人等等的金融服务,形成升级服务,不但意味着更便捷高效的用户体验,也是传统金融企业面对互联网时代挑战的必备回应策略。

2.互联网金融门户金融服务。金融门户的核心是提供一个网络平台,将各个金融机构的产品放在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垂直比价的方式挑选金融理财产品的一种平台服务方式。目前的互联网金融门户进行了如信贷、保险、理财等的业务细分。突出的金融门户,如好贷网、91金融超市、大童网等。

3.第三方理财服务机构理财服务。是指独立于银行、保险、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第三方,根据对客户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的了解,为客户提供理财规划的中介机构。互联网及移动技术的兴起,带动互联网第三方理财服务延伸到普通客户,以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汇聚普通客户的长尾闲置资金,并满足了客户碎片化时间进行理财的需求。典型代表是阿里巴巴的余额宝,以没有限额、进入退出便捷且以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产品形式存在,资金又无太大风险,是真正体现互联网精髓的理财服务模式。

互联网巨头也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及数据处理能力的发展正逐步渗透金融领域的各个层面。百度正利用其搜索技术及海量信息打通搜索和理财的关系,阿里巴巴余额宝打通海量用户的存量资金与理财的关系,而腾讯正利用微信支付打开社交和支付的关系。各个互联网业界大鳄想分金融一杯羹,或增值或取代,对整个社会来讲都是一种进步,对于传统金融来讲,能做的或许只有拥抱变化融合创新。

蓄势而发的产业互联网金融模式

产业互联网金融泛指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各个行业各路资本纷纷涌入跨界合作抢滩金融红利,产业+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初见端倪,在各产业的生产、营销、融资、流通、投资等环节的互联网金融实践。如中信银行和海尔集团跨界合作,推出了供应链网络金融平台、万科地产联手搜房网发起首单房产众筹模式、苏宁云商的高调登场等,都是通过某种合作途径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尝试。正是这种种尝试使互联网金融成为一个多维多元的充满包容性的互联网金融业态。从国内外产业互联网金融实践来看,互联网背景下的产融结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的应用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崛起。《欧洲货币》杂志称供应链金融为近年来“银行交易性业务中最热门的话题”。供应链金融,是从资金流的角度将供应链节点上的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对其上下游企业提供授信支持,为产业伴生的信用网络集群提供封闭式金融服务。互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是大数据及在线供应链管理,而这二者是互联网本身就具备的优势。例如,阿里巴巴的小额贷,就是通过系统对贷款人的大数据分析,提供信用贷款或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实现小额贷款的高效低成本交易,真正实现了一分钟放贷。阿里巴巴正是利用平台的累积的客户交易信用记录数据进行信用风险评估,使资金在生态圈内流通,赚取上下游企业的金融利润,也促进了产业生态圈的健康发展。还有众多软件公司、物流公司、平台资讯网站及一些传统上市企业利用其拥有的上下游资源改造或延伸服务到互联网金融领域。例如,用友软件就把互联网金融作为其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以行业“老大”的身份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中小企业成长,又能赚取金融利润,加强了上下游企业的聚合与管控,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信用风险。

图:传统金融与供应链金融成员关系对比

一般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为“1+N”的融资模式。“1”代表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一般为大型企业,充当风险管理中心的角色;“N”指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供应链成员企业,一般情况下通过存货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或预付款融资。基本的供应链成员资金流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互联网金融+”产业(也称产业互联网金融)的融合趋势。去年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大会上提出了产业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互联网金融+”产业的核心则是对自有资金的归集使用,使资金在产业生态圈有效流通或直接投资在其他领域进行优势互补型的跨界协同,然后反哺产业,而不是将资金放在银行挣百分之几的利息。互联网金融+农业、互联网金融+制造业、互联网金融+新能源等引起了广泛谈论,如何让互联网金融服务于产业的产融结合就成了热门话题。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相互结合或融合,以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最大化的产业金融模式。产业+互联网+金融,三者的结合必将使产业、互联网与金融业务多方受益。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各行业的跨界融合不断升温,激发了传统产业结构的变化,通过互联网的渗透拉长了企业价值链,而在价值链基础上建立的产业闭合金融生态圈,为产业的平衡稳定多元发展奠定了基础。产业互联网金融使产业资源得到聚合、产业规模得到扩大、孵化了创新业务同时也为主业找到了利润增长点,是产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与路径。产业只有从原来基于廉价劳动力的低端制造模式向更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升级,才能在竞争中不被淘汰,而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道路。中国现阶段,产业互联网金融存在巨大的发展机遇,例如海尔集团、联想、三一重工等无一不是涉足此种扩张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中国国有大中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以互联网为引领,走产业与金融双轮驱动协同发展的快速成长路线。

颠覆式重建 or 帕累托式创新?

“互联网+金融”,到底是金融领域的颠覆式重建,还是帕累托式的创新呢? 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对旧有金融领域秩序的解构,部分在颠覆式地重建,部分在帕累托式创新,二者并存共同发展。从互联网金融的整体趋势来看,互联网无疑是给传统金融“+”入的新鲜血液,尽管短期内如P2P、众筹等模式给传统金融一度的垄断地位带来挑战,而互联网本身的平等、开放、普惠、自由的精神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投资理念和消费习惯,因而去中介化去中心化的筹融资过程将会成为新常态。社交化碎片化的理财互动理财体验将会成为主流,产业互联网金融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全国性的互联网征信平台的出现,无疑会助推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建立,为金融业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传统国有金融企业和传统产业中的众多国企而言,面对互联网的强势来袭,“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正如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所说:“最后能够存活下来的既不是最强壮的物种,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而是对变化做出最快响应的物种。”对时代做出快速反应的企业,方可生存,也许是最终的答案。

(执笔:邵春燕)

猜你喜欢

金融
现代金融征稿启事
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实践探索
金融开放应在审慎中阔步前行
祛魅金融衍生品
金融与经济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