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能:打造“能源互联网”品牌

2015-01-14李明思

现代国企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高安热电厂

文=李明思

京能:打造“能源互联网”品牌

文=李明思

做品质还是做品牌?中国企业往往选择前者,国际跨国公司却多倾向于后者。在“互联网+”概念盛行的今天,中国企业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比如京能集团全力打造国内首座数字化电厂高品质的同时,也更注重自身品牌的建设。

自从今年两会总理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各产业都往互联网上靠,当下同样受宠的能源板块也不例外,“能源”与“互联网+”整合起来的效应有点“1+1>2”的意味。

有了政策红利,一直低调的京能集团(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京能集团”)也开始通过其正在打造的全国第一个“数字化电厂”大肆宣传“能源互联网”品牌。如果说从传统的燃煤电厂、热电联产电厂到数字化电厂是京能集团提升品质的举措,那么,通过管理创新打造的“能源互联网”京能新模式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塑造。

品质:从燃煤电厂到数字化电厂

4月2日,京能集团数字化电厂技术推广会在高安屯热电厂召开。将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于传统的发电行业,这在国内还是第一家,“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在这里成为现实。

走进该电厂“虚拟仿真验证平台”,戴上3D眼镜,立体的工厂立即呈现在眼前。操控屏幕上的人物可以在厂区内行走,刷门禁卡进入厂房,为机器更换零件……一切流程都同现实中一样真实且自如。

据悉,作为京能集团重点推广的科技项目之一,该数字化电厂项目于2013年8月6日在高安屯热电厂正式启动。项目组本着“先试后建”原则,先后完成了地下管网和建筑三维数字模型135卷册。通过虚拟施工,模拟建造,共发现管路等碰撞20余处,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和返工成本。该电厂位于朝阳区金盏乡马各庄,发电能力约180万千瓦,供热能力约2400万平方米。目前,高安屯热电厂京能2台燃气机组已经于2014年12月建成投运;国华2台燃气机组设备安装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机组调试工作,计划今年夏季大负荷期前投运。建成后将替代国华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压减燃煤130万吨,占全市1300万吨压煤任务的10%。

从燃煤电厂到燃气电厂,再到数字化电厂,高安屯热电厂作为政策红利的先遣队一直努力前行,建设数字化电厂之后,最直观的改变就是电线换成光纤,传统的模拟控制信号变成数字控制信号,届时在传统的钢铁外表下涌动的将是数字信息。这套数字化系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虚拟仿真验证平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可以让发电厂不同专业、业务类别的数据集之间实现深度的跨域交叉关联和虚拟现实的人机互动,更好地辅助企业集约智能化管理。

数字化工厂的另一个直观体现是人力的节约。高安屯热电厂只有在集中控制室能够见到工人,而工人一旦进入厂房区,大数据系统能够准确获取定位,确保其人身安全。

虽然实现数字化,但电厂排放问题一直成为社会各界的诟病之处,这势必会影响京能“电”这个肉眼无法识别的产品的品质。两会前,知名媒体人柴静耗资百万拍摄制作的一部《穹顶之下》瞬间引爆雾霾和环保话题,将电厂排放问题推向舆论的热点。对此,京能集团一位副总经理在接受北京电视台采访时提到,目前,京能集团配合北京市市域内取消燃煤电厂的要求,逐步拆除在京的燃煤电厂,加快推进四大热电中心建设,还集中投入了超过25亿元的资金对集团所属的燃煤发电和燃气发电企业进行环保设施改造。显然,有点辟谣的意思,但值得提出的是,高安屯热电厂涉及到治理排放的除尘、脱硫和脱硝设施一应俱全,京能“电”的品质得到了最大限度上的保障。

除此以外,高安屯热电厂的另一大特点是采用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技术,能够比常规设计供热量增加约19.7%。该厂将在今年开工建设国内首个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系统,这也是世界首例大规模的余热利用回收工程应用项目。据悉,预计今年年底,供暖季之前,这套设备能够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系统投运后,将能增加供热面积约25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提高约21.6%,大大缓解由于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供热缺口。同时,折算节约标准煤4.5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万吨/年、收集冷凝水约64吨/小时。无疑,这些都增加了京能“电”品质的附加值。

可见,京能集团在打造国内首个数字化工厂的过程中做足了“品质课”,专门成立了“数字化电厂创新组”,创新组成员要负责数字化电厂建设的执行、协调、问题处理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落实,强调要重视过程管控,将数字化电厂建设做实、做细、做精。

在营销实践中,但凡成功的国际品牌,无不将品质建设视为重中之重,如“索尼”、“松下”就曾经是高品质的代名词。清洁的电力就是电厂的产品,而京能建设“数字化电厂”正是本着安全、质量效益的内在需求,也是京能集团可持续性地生产高品质“电”产品的最佳选择。

而且,借助高品质的电力产品,高安屯热电厂为京能集团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推广工作上将建设方案、技术标准、设备选型等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划,并实现了与京能集团ERP系统(一种信息化系统)的有效融合。可见,从燃煤电厂到数字化电厂,京能“电”品质在一步步大幅度提升。

品牌:从管理创新到“能源互联网”新模式

今年两会以后,能源互联网的概念被进一步扩大,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分布式能源范畴,说白了,其本质就是互联网深度参与到工业生产、能源领域中,从而将生产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京能集团将ERP信息系统融入到电厂里,本身就是“两化融合”的典型代表。

其实,京能集团之所以能在政策红利发布后快速跟风甚至引领“能源互联网”模式,与其长期以来的管理创新理念有很大的关系。资料显示,京能集团成立于2004年12月,由原北京国际电力开发投资公司和原北京市综合投资公司合并重组,是北京市政府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7年以后,2011年12月,北京市委、市政府从优化首都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高度,决定将京能集团与北京热力整合,实现了第二次重组,促成了电、热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善,使京能集团成为首都电力、热力能源投资的主体,从而确定了“能源为主、适度多元、产融结合、协同发展”的战略;2014年12月,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主导下,京能集团又与京煤集团实现了重组,总资产达到2200亿元,职工人数将达到5万人。目前,经历了三次重组后的京能集团电力装机规模1748万千瓦,集团直供北京地区的发电容量680万千瓦,占北京平均用电负荷的75%,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超过2.45亿平方米,占北京市总供热面积30%,是北京市热电供应的最重要企业,有力地保障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

仔细阅读上面这段发展史,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从2011年的第二次重组开始,京能集团便发生了质的转变,由投资型企业向投资经营型企业的转变,这种转型给京能集团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能只追求投资回报,而是必须要注重内在品质的提升和品牌的塑造。

为了这种新品牌的塑造,京能集团重点抓管理创新,打造了业内著名的“岱海模式”, 并开展全面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这两种管理创新成果均荣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大奖。

“岱海模式”是京能旗下岱海电厂开创的新模式,岱海电厂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海拔1224米的岱海湖,两台60万千瓦大型火电机组以点对网方式直接为北京电网供电,成为北京乃至华北电网的重要电源支撑点。与其他火电厂有别,这个岱海电厂,并不只简单地从当地获取资源,而是友好地对待当地生态,将周边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统筹考虑。

岱海电厂具体措施有哪些?

首先,岱海的温泉城、宾馆、滑雪场、文化苑、欧式旅游中心等等,都是京能集团投资建设的,仅70户人家的义和东村,有接近一半的家庭都有人在这些京能企业上班。据了解,京能企业中使用了很多当地人。并且,京能集团对当地青年人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而当地人的收入也有了明显增加。

其次,搞好厂内烟、气、水、灰渣的排放,绿化美化环境。岱海电厂环保成绩单可圈可点。经国家环保总局检测,岱海电厂1、2号机组烟尘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79.4毫克/立方米、82.3毫克/立方米,不到国颁控制标准的一半;二氧化硫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45.1毫克/立方米、93.0毫克/立方米,大大优于国家颁布要求的1200毫克/立方米指标;氮氧化物最大排放浓度也优于国颁标准。

不止如此,京能集团先后投资4500多万元用于节水工程,一期两台60万千瓦机组实际年耗水量较常规机组节水50%左右;另外,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实现了岱海区域污水零排放和污水净化利用。岱海电厂,称得上是资源节约型项目的典范。

要谋求资源效益最大化,必须综合开发,集约利用,这是“岱海模式”的一个出发点。当然,京能集团也清醒地意识到,作为一家企业可以积极有效地推进这一区域的开发建设,但不可以、也不可能独家包办。因此,京能集团提出可以通过有效的体制和机制,引进社会资金、形成集群优势,实现长远目标。

由此可见,岱海模式中的创新体制,在于将价值取向并不完全相同的两个主体——企业和政府通过一种纽带整合在一起,使其不是单靠协商而能进行有成效的工作,进而承担起保护与开发建设的重任。实践证明,这种整合体制是有效的,解决了政府和企业的两个担心。企业担心一旦效益显现,土地等旅游资源升值,初始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政府担心企业光拣赚钱的事干,而置环境于不顾。两方利益统一到“岱海”这一利益共同体上,“岱海模式”保护了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最终实现了政府、企业和当地群众多赢的结果,不仅取得了资源效率的最大化,也实现了多种利益群体的共赢。而且,值得提出的是,京能集团岱海电厂的每一步都是其品牌效应的提升。

除了“岱海模式”,还有一项令京能人津津乐道的管理创新模式即全面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2014年是京能集团的“管理提升年”,截至2014年年底,京能集团共梳理162项内控管理流程,分四批次共完成105项管理标准的编制、审核和发布工作,覆盖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基建项目投资管理、股权事务管理等公司核心业务和管理全过程。下一步,京能集团提出将继续推进标准体系的完善工作,加快以标准化为基础,融合审计内控、法律及预算监督,完整管控体系建立的进程,进而全面提升上市公司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水平。

世界顶级品牌大师华特·朗涛(Walter Landor)说,一个品牌就是一个承诺,通过识别和鉴定一个产品或服务,表达一种对品质和满意度的保证。所以,做品牌就是做承诺。而京能集团岱海电厂的做法就是在做品牌。品牌的价值就在于让顾客了解、认同乃至热爱企业及其产品,如此看来,各界是认同岱海模式的,继而也认同京能集团的,更是认同京能的品牌的。

其实,除了发电厂,京能集团也在布局新能源,目前集团运营的风电规模超150万千瓦,正在筹备建设的达100万千瓦。与众多能源企业一样,京能正在编织它的“能源互联网”大网,或许,“能源互联网”只是噱头,要想在这场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打造好品质和品牌这两张王牌。

猜你喜欢

能源互联网高安热电厂
卢诺冰剪纸作品选
高速公路工程计量与合同管理研究
中电工程西北院设计的阿克苏热电厂实现双投
能源互联网技术形态与关键技术
能源互联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能源互联网的技术特征与实现形式
某热电厂风机电机节能技术改造
浅谈能源互联网储能节能技术发展及应用
关于金山热电厂节能减排途径的探索
凤凰涅槃 再续辉煌——高安城乡广播“响起来”的做法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