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对提高多重耐药菌管理总结分析率的效果

2015-01-10曹兰芳刘萍石晓院余彩娥邹楠茜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品管圈药学耐药

曹兰芳,刘萍,石晓院,余彩娥,邹楠茜

1.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云南昆明 650021;2.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云南昆明 650021;3.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云南昆明 650021

抗击耐药性需要全员参与,人人知晓,而品管圈管理工具是一个行之有效、易持续开展提升医疗品质与患者安全的质量改善活动[1]。为分析成立多重耐药菌品管圈前后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管理总结分析的变化。该科于2014年1月16 日成立了多重耐药菌管理品管圈(简称多耐圈),以提高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管理总结的分析水平为主题的活动,经过10 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收获了一定的经验,现将该科做的多耐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是一所三级医院,拥有床位数是1 500 张,有29 个临床科室,现场资料采集为2014年1—10月各临床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管理总结分析部分。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2014年1月由感染管理科负责,成立多耐圈,由感染管理科、临床药学室、细菌室、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普外三科、神经外科、创伤科共10人组成。有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有硕士生及本科生。

1.2.2 选定主题 根据平价法来通过主题的评价,按上级政策性、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依照最高5 分、普通3 分、最低1 分进行评分,最终科室多重耐药管理总结的质量分析水平评分为238 分,排列第一位,成为主题,结果见表1。

表1 主题选定

表2 活动前后多重耐药菌管理总结分析情况比较[n(%)]

1.2.3 拟定活动计划书 根据活动步骤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表,活动时间为1月16 日~10月15 日完成。

1.2.4 现状把握 在2014年1月23、24 日,应用了该院多重耐药菌检查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科室多重耐药菌管理总结的分析率只有7.6%,根据调查绘制了多重耐药菌管理总结分析率低的柏拉图,根据80/20 原则,提高对多耐总结分析的认知,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强临床指导,加强教育培训是我们改进的重点,并通过真因验证得到确认。

1.2.5 目标设定 依据改善前现状把握柏拉图分析结论的82%为改善重点,圈能力为95%。目标设定=现况值+[(1-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0.076+[(1-0.076)*82%*95*]=79.57%。目标设定将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管理总结的分析率从目前的7.6%,提升至79.57%。

1.2.6 对策拟定及实施(1)对多耐总结分析认知不足采取了:①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的业务学习及培训。②共同制定临床切实可行有实际意义的多耐管理措施。③在月质量反馈会上对全院领导、科主任、三级医技师及护士长进行培训,并要求将此次培训内容传达到每一位工作人员。(2)对职能部门监管力度弱采取:①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全程管理,下科室进行督导检查,常规监管和对重点环节的监管相结合。②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互动,并建立反馈通报制度。(3)对多耐总结分析指导少采取的措施是:①召开了多重耐药菌质量分析会,由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创伤中心、细菌室、临床药学室、后服中心及感染管理科进行交流。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及处理问题,互动学习。(4)对多重耐药菌培训效果差,知识没有及时更新采取的措施是①我们聘请全国及省内的知名教授进行授课。院级培训和科室培训相结合,培训结束后进行测试,由细菌室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出一期关于耐药菌的简讯,临床药学室定期公布临床用药情况及分析。

2 结果

该研究于10月10、11 进行活动后的检查,检查结果提示科室对多耐管理总结分析率已经达到92.4%,活动前后多重耐药菌管理总结分析率比较见表2。

在分析中是否统计本科室耐药菌的株数由0%上升至89.7%,是定植还是感染或院内感染由3.4%上升至89.7%,消毒隔离措施做得如何由3.4%上升至93.1%、抗菌药物使用分析13.8%上升至93.1%、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由17.2%上升至96.6%。

3 讨论

目前,多重耐药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我国卫计委发布了关于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该研究多耐圈是由多部门、多学科组成的团队,管理部门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共同合作的活动,让规章制度更有可操作性,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弥补了管理部门一些没有想到的细节和不能做到的部分,同时管理部门也发挥了管理、统一思想、协调的作用,将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结合在一起,让员工自觉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由权、参与权、管理权[3]。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管理总结的分析率由7.6%上升至92.4%。这和杨敏在文献报道的一致,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比较,ICU 护士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落实率由73.78%上升到95.95%[4];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及传播的方法主要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意识以及提高医务人员对于手卫生标准预防等消毒隔离措施的依从性[5]。

该次品管圈活动圈员运用集体智慧、团队精神、共同参与、商讨、调查,激发了圈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和团队的凝聚力,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它是一项尊重人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基于人人都想做好事情的理念,让员工有热情参与工作,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7-8]。并且它是一种很好的管理工具,它使每一位成员成为质量观察员、改进员、成为医院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者[9]。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管理总结的分析率,从而应对和防范耐药菌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

[2]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1]号.

[3]倪栋梅.“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7-98.

[4]杨敏,刘敏.品管圈活动提高ICU 护士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措施落实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5)250-251.

[5]陈芳芳.加强多重耐药菌病人的护理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J].全科护理学,2014,10(5):1230-1231.

[6]张幸国,赵青威,李盈,等.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实用药学与临床,2009,12(4):233-235.

[7]陈湘.“品管圈”对门诊药房服务质量管理的促进作用[J].海峡药学,2012,24(7):242-243.

[8]洪志达,万隽,张伟华.品管圈在医院药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8-10.

[9]季亚芹,谷之娥.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03,33(4):268-269.

猜你喜欢

品管圈药学耐药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Ibalizumab治疗成人多耐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超级耐药菌威胁全球,到底是谁惹的祸?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品管圈“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