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

2014-12-31韩利英陕西省西安北车医院陕西西安710086

吉林医学 2014年27期
关键词:耐受性心理手术

韩利英 (陕西省西安北车医院,陕西 西安 710086)

随着社会进步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已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保健知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明显增强及患者对医疗效果期望过高等种种原因,导致手术患者不同程度存在不良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处理,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甚至引起各种严重的后果[1]。因此手术室护理对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手术耐受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2013年3~9月在我院择期手术的100例患者,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探讨对不良心理状态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2013年3~9月在我院择期手术的100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5~60岁,平均45.6岁。手术患者意识清楚,均为初次接受手术,其中肝胆手术32例,胃肠手术21例,骨科手术28例,妇科手术1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5~58岁,干预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2~6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对照组手术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进行护理干预的护士进行相应的培训,有计划的进行护理干预,使其明确干预护理的具体事项,掌握操作方法。

1.2.1 心理干预:详细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参加手术的巡回护士于手术前1 d访视患者,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包括手术内容和承担的任务,取得患者的合作与信任。认真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向患者提供一些手术方面的信息,使患者正确认识病症以消除其紧张情绪,意识到目前治疗手段已经相当成熟,不仅临床治愈率高还具有风险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此外现在的麻醉技术能使患者在没有痛觉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手术过程[2]。同时应尊重患者,注意保护好患者的隐私,讲明手术需要暴露的部位,取得患者的同意和配合,避免患者没有精神准备而产生心理反应和负担,同时应尽量减少患者的暴露。特别是一些影响外形和功能的手术,患者往往有羞怯和自卑心理,自我形象紊乱,护士应加强暗示性心理引导,要以姐妹的身份去同情、关心、理解其难以言表的苦衷,有意识的提供一些生理、解剖等知识给患者,使患者了解这一疾病发病原因及手术的必要性,改正错误观念,消除羞怯心理,积极应对手术。与家属共同给手术患者正能量的传递。

1.2.2 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在术前访视时可以给手术患者发放关于手术护理内容的小册子,以正确的医学和生理学知识告诉患者此项手术是必需和安全的,并向患者演示手术中的体位摆放,和手术患者互动,消除对手术的神秘感。同时进行放松训练和意念引导,教会患者行为应对的一些具体方法,使其掌握正确的心理调节方法,将意念转移到疾病之外,放松心情,自觉配合治疗[3]。术中手术患者敏感性增高,猜疑心加重,手术室医务人员的每句话,甚至语气及神态都让患者思虑甚多,且记忆深刻。在手术室时微笑被口罩遮挡,患者看到的是眼睛,听到的是声音,此时巡回护士熟练的操作,亲切的语言,适时的安慰都会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手术成功信心。

1.3 调查方法:由专门的责任护士负责发放调查表,认真说明填写方法,让患者自己填写,不加任何暗示,完成后对调查表每一项认真进行复核。有缺项者均认为不合格表,不予以统计。术后3 d进行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两组患者在手术后3 d进行效果评价。①不良心理状态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以SAS和SDS评分≥51分为界,即SAS和SDS评分≥51分即可判定发生焦虑、抑郁;②手术耐受性评价。根据患者自述疼痛缓解程度对手术耐受程度进行分级,分为完全耐受、基本耐受、不能耐受,计算手术耐受率。手术耐受率=(完全耐受数+基本耐受数)/总例数×100%

1.5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手术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手术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得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干预前 术后3 d SDS评分干预前 术后3 d干预组 50 55.6±4.02 45.31±5.03 55.68±6.12 44.1±3.17对照组 50 54.9±3.12 51.25±4.56 55.30±4.20 50.4±3.18 t值 0.21 2.24 0.61 2.50 P值 >0.05 <0.01 >0.05 <0.01

表2 两组手术患者干预前后手术耐受性比较(例)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得分比较:见表1。

2.2 两组手术患者干预前后手术耐受性比较:见表2。

3 讨论

护理干预又称行为矫正,是通过使用护理措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指干预的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外在行为和具体可描述的心理状态,进过学习、调整或改变个体异常心理病态和躯体症状,以建立健康行为[4]。综合护理干预是完全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实施各个方面的干预,主要包括医疗干预,心理干预等,从而使患者处于最佳状态[5]。手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无论对治病多重要,对患者都是一种强刺激,会产生疑惑、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活动。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心理上的应激会直接影响患者生理活动,临床以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为主要表现。护士应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心理,运用肢体语言交流,用微笑和鼓励的眼神面对患者,给予患者鼓励,让患者积极的面对疾病,安慰患者,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减轻其疼痛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反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了①干预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这主要是术前的心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心理阈值,从而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6],提高了手术耐受性;②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可通过稳定情绪,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减低,解除儿茶酚胺类激素对迷走神经的抑制,从而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使手术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干预后手术耐受率为84%,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耐受率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了手术耐受性,缩短了住院时间,使手术患者早日顺利康复。综上所述,对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运用整体护理给于正确的心理及行为干预,使手术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手术,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生理、心理感受均得到有效的改善,遵医行为加强,手术耐受性提高,增强治疗的效果。

[1] 李冬梅,任胜利.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疼痛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2):4.

[2] 乔天秀.系统护理对60例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13,34(25):5279.

[3] 何 兰.围手术期对眼科疾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130.

[4] 王兴虹,丛 中.临床心理政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86.

[5] 林喜爱,高金姣,杨林霞,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患者心理状态级疼痛的影响[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36.

[6] 贾习军,冯宗怀,李杏色,等.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学龄期患儿情绪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8,30(6):892.

猜你喜欢

耐受性心理手术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手术之后
4个地被菊新品系对湿热胁迫的耐受性研究
心理感受
巴氏醋杆菌核酸修复酶UvrA对大肠杆菌耐受性的影响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miR-29b通过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胃癌细胞对顺铂的耐受性
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中枢痛的疗效和耐受性分析
中西医干预治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围手术期10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