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劳永逸

2014-12-24王甲佳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4年4期
关键词:一劳永逸懒人老字号

企业管理实践中,速胜论是不存在的,一线劳动不可替代。

IT领域,我们对一劳永逸的期待是永无止境的。前几年,云计算风起云涌的时候,CIO们先是有些恐慌,后来有些窃喜,是不是很多事情都不需要做了呢?计算都云上去整了,我还需要那么费力地做流程梳理吗?在喧嚣了好久各种云之后,似乎又沉寂下来。时至今日,我们还是无法对很基础的工作淡漠。

大数据飓风来袭的时候,CIO突然发现,原来还有这样精妙的世界,一个个传奇的数据分析案例,不禁让人跃跃欲试,世界原来可以如此简单。我们给大数据更多的使命,甚至有些企业还提出了“数据重塑企业”的战略,这个话题还没有来得及冷掉,互联网金融又开始了。那种感觉就是谁都可以开展网上金融业务了,甚至比批发点东西铺个路边摊还容易。

对于移动互联网,也是如此。最近一段时间,不下50个CIO朋友和我探讨,怎么将公司的业务都部署到移动互联网上?怎么去做APP?怎么去和微信公众号集成?能想到的业务领域几乎都想到了,移动审批、请假,项目讨论组,电商,采购计划,销售报价,CRM等等。好像一夜之间,有了移动化就可以解决过往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大救星”来了。

懒人,确实是社会科技前进的动力。我们都希望自己可以尽量少的付出,获得更高的回报。但是以现在的便捷传播,让这些方便懒人的优势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被抹平。创新,特别是基于既有问题的微创新则是不可缺少的持续工作。新技术的出现,为我们带来可以简化工作、提高效率的可能,但是不等于每个企业都能顺畅地适应并充分利用,即便是那些具有颠覆意义的新技术,也不能在一夜之间让我们的企业在行业内实现颠覆性的大逆转。

前些天,我和苏州一个餐饮老字号的领导谈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他说了一句话,非常让我受刺激,他说:“我们是要做500年的企业,不是要做500强的企业。”所以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策略方面,他们并没有要求大而全,并没有要求前后贯通,系统集成。看上去有些保守,实际上是在小步快跑,确保在稳健前提下的进步,比如,客户到店点单,这家老字号希望通过移动端方便客户选择就可以,并不要求在订单提交后,在后台可以打印,更不要求将单子传递给后厨。为什么呢?

一是照顾到服务员的文化水平,是不是适合熟练地掌握操作方法;二是不希望影响到在点菜环节与顾客的互动,这个互动有那么个文化味道。这和我们平常见到的老板有很大不同,或许是老字号在文化传承方面的考虑,也或是过于保守。但是后来我们分析,这是最稳健的!在这个环节实现后,或许,他们会考虑我们常常说的系统集成。但是现在只需要这一点点。也就是客人不管是远程还是现场提交了订单,都需要服务员当面确认,手工抄写后再下单。这有什么启发吗?

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态度,他们或许是从历史角度去看的,这位负责人还说了一句话,让我感觉意味深长,这句话是“人性没变,则商业不会变,目前人性的变化还是一个相当长的慢变量”,哇,老字号就是老字号,字句之间都是哲学。

或许我们的CIO们还是急切了一些,新技术,如果只用一点点,稳健地向前推进,这或许并不适合所有企业,尤其是将效率、协同列为重要诉求的企业。但是这样的技术引进策略还是值得人们深入学习的。因为并不追求一劳永逸,事实上,世界上也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

回想起20年前,我刚工作的时候,是在公司的企业管理部,那时候,我们讲究的是9项基础工作: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规章制度、职工教育、班组建设、成本核算、5S工作。这些已经成为古董的词,早已被6西格玛、KPI、战略等词所迭代。然而在你希望缩短交货期的时候,最终还是要去补课,比如定额、计量和标准化。

这些是无法被省略的。新的技术和新的应用带给我们的快乐,确实不是一劳永逸的快乐,而是启发我们思维的快乐。

换句话说,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速胜论是不存在的,一线的劳动不可替代,当然,它也不会像我们先人那样一定需要那样的艰辛。

猜你喜欢

一劳永逸懒人老字号
滴水藏海
中华老字号 百年福同惠
鑫炳记太谷饼: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TEST OF TIME
基于STM32的懒人垃圾桶
一键定制 秋冬彩妆懒人包
光头神探
懒人美味
一个懒人
京台老字号热络互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