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何做阿米巴?

2014-12-24黄锡伟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4年4期
关键词:阿米巴稻盛运作

阿米巴模型的核心就是让员工和管理层一样具有经营意识,也去思考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问题。

最近,开公司的小师弟知道我在研究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型,专门和我探讨阿米巴模型。小师弟公司差不多100多人,非常符合稻盛和夫当初设定阿米巴时的状态,几次探讨达成共识,现录为下。

稻盛和夫创业开始,技术和市场一把抓,这和许多初创小公司的老板是一样的。公司到了一百多人时,这样的方式就不行了,要想让每一个部门长如同老板一样有责任心、有动力、有能力和决断力去经营部门,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可能的。

于是稻盛和夫想出了一个阿米巴的经营模式。从直观上看,这就是一个企业经营单位独立核算的模式,之前许多企业都有类似的方法,但稻盛和夫的方法有什么别致之处?稻盛和夫的方式是将核算单元直接设到车间、到班组,到最基本的经营小单元,差不多十几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个阿米巴(单元)。这里面包含经营的资产、日常耗费,每一个阿米巴都要问自己:我们的人均附加价值是多少(输出产品的价值扣除人工工资以外的所有成本和费用的数字,除以为这个阿米巴工作的人)。

注意到这里比较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各个阿米巴之间的转移定价,大致可以采用销售产品定价的逆推法,对生产环节中各个阶段的阿米巴,用平均毛利率法进行定价。

其他服务于主生产过程,如工程部门的阿米巴计算有两种方式,对于建设类的项目,可以视作是公司买单下的固定资产建设,在成本基础上根据人工投入进行相应的费率计算,按时完成则获得了平均生产率,提前或落后就是一个人均生产率,这里形成的固定资产则作为生产部门使用资产的折旧依据。对于维护类服务,需要生产部门和工程部门的代维协议,对维护质量、维护成本、维护及时性提出相关的约定,由生产部门买单,折算到生产过程的成本中。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推进工程部门的建设责任性,也有效解决了内部部门之间日常维护的扯皮和低效。

许多做独立核算部门的企业也有类似的算法,但为什么效果根本就不同呢?因为有一点是不一样的,就是这种计算并不是财务部门算出来给公司运作部门。许多公司的财务部门结账、算账、出报表,可能每一个月需要好几天,差不多到了下个月的第七、八天能出上个月的部门级别的报表就相当不错了。

在阿米巴系统中,至少要求每周末结束日时,差不多两三个小时之内就完成各个单位的阿米巴计算(包括本周的实际数据,以及下周的预测数据),这要求平时的管理精准到相当程度,这样的计算对部门长的运作才是有现实的意义。这是一个阿米巴在运作中最大的不同。

在这个特点的基础上,部门必须在每周进行评点和分析自己的劳动生产附加价值,提高有效工作效率,完成符合质量的产品生产。可以看到,这时候小颗粒的阿米巴(十几人的团队)可以让每一个人的效率都发动起来,进行有效改善。这和许多公司核算单元动辄几百人是不同的。

有的企业,了解到阿米巴经营模式就跃跃欲试,立即想将公司划分成阿米巴进行运作,但稍稍一动就觉得非常困难。这是因为,每一个阿米巴应该有独立的工作边界,对于边界内的资产和费用成本有清晰的度量,对生产产出应该有明确的定价,没有这些边界数据,阿米巴单元的衡量变得极其困难。

这时候要解决的是:对于资产类的分割,以及对于产品服务的定价分割需要清晰和明确的定义,否则将很难让这些阿米巴象一个独立公司运作。还有的公司彻底失去了运作这个方式的决心和信心,因为公司日常的预算和决算还没有做好,每一个月的预算和决算做得拖拖踏踏,好不容易搞完预算可能当月已经走了一半了,预算和决算工作做得相当的被动,如此的管理能力能支持阿米巴吗?

回答竟然是:这时必须要做阿米巴,必须要让各个业务单元明确边界的情况,因为预算决算只是看数字的偏差,不能反映部门的实际贡献率,此时如何及时让各个单元明确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率很重要。小师弟明白了,阿米巴模型的核心就是让员工和管理层一样思考,也就是让每一个人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人。

猜你喜欢

阿米巴稻盛运作
听稻盛和夫讲“感知幸福”
勇敢与小心
浅议耶律德光于大梁城的政务运作
企业创新机制的设立和运作研究
《稻盛和夫:活力》
关于W公司引入阿米巴经营的几点思考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阿米巴”经营的成本管理实践
中国式阿米巴落地实践之激活组织
“分”是为了更好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