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可以成为我的专业

2014-12-22秦雨晨

大学生 2014年24期
关键词:使命感柬埔寨志愿者

秦雨晨

蓝茜爱好很多,尤其热爱公益事业,上大学的时候,每个假期她几乎都在路上。大一的暑假她跟着支教团队进入北川灾区支教,从此走上了公益的“不归路”。热爱旅行的她还用义工旅行的方式去了云南旅游。

大三的暑假,她参加了全球的学生组织AIESEC,整个夏天都待在柬埔寨的孤儿院做志愿者。她工作的孤儿院位于柬埔寨首都金边郊区,有很多中国游客,中文在那里非常有用。所以志愿者的工作就是教孤儿们英语和中文,蓝茜很快就喜欢上了孤儿院里的孩子们:

“柬埔寨的孩子们皮肤黑黑的,眼睛很大,大多数都很活泼可爱,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上课的时候非常认真。有一次,距上课时间还有一会儿,我在白板上把要教的内容先写下来,一回头,吓了一大跳——所有孩子都趴在地上(因为大教室是个空屋子,没有桌椅)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地抄着我黑板上的东西。上课的时候,他们从没有乱闹乱吵过,而且积极参加活动,跟我想象的混乱场景完全不同。之前看过一些电影,山村的孩子都野惯了,常常把课堂搅成一锅粥,而且我之前在北川支教的时候,也确实领教过山里孩子的“活泼”,但这次完全不同。课后,孩子们还会缠着你玩,叫着“daddy,mummy”就跑过来拉着我们的手玩各种游戏,或者仅仅是扑进怀里,笑着看着我们。他们会做一些简单的折纸,折一朵花、一颗心或者一艘船。我们在孤儿院的时候,经常会有小孩拿着一只他刚刚折好的小东西跑过来递给你,有时候是拿着一幅他们画的画送给你。他们不会说太多英语,只是把东西给你,然后就跑开或着拉着你的手。”

蓝茜被柬埔寨孩子们的纯朴和认真所感动,也觉得教学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以前在国内,她对老师这个职业非常抵触,而在这里“我切肤地感觉到了做老师可以不那么苦大仇深,这本来是一份快乐的职业。”蓝茜还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中写到:我发自肺腑地爱着、心疼着这些孩子。跟他们在一起时,满足、快乐,生命的意义,在每一个瞬间涌满你的身体。

在孤儿院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了一段时间,蓝茜发现孤儿院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语言教学,而是在环境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很大缺陷和可以改进的问题。“孤儿院非常小,只有28个孩子,一个几平方米的小院子,一座小房子,小房子里有一间昏暗又狭窄的小教室,一间办公室,一间用来做教室、餐厅、男孩卧室等多功能的空屋子,小阁楼上有一间小一点的屋子,是女孩子的卧室,楼下就是厨房。然后什么都没有了。整个孤儿院大概只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最值得注意的也是我最想为孩子们解决的问题是:孩子们全都没有床,他们全部睡地板上,放个枕头,盖张薄毯子甚至什么都不盖就睡了。而院长用自己的生意支持着孤儿院的巨大开销,经常入不敷出,还要向别人借钱。”蓝茜说。

和孤儿院的院长详聊之后,她和几个志愿者朋友想了很多办法改善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她先向院长申请做一些筹资及发展项目,并组织了一个志愿者团队,开展起“Small hand, Big love”项目,教孤儿院的孩子们做简单的手工艺品,然后就抱着孤儿院的资料和孩子们做的东西到最热闹的街道,挨家挨户和那里的咖啡厅与餐厅老板谈合作,当然碰了不少钉子,但也确实收获颇丰,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甚至也有人给蓝茜提出更多可行的好点子。

找到了售卖手工艺品的渠道,蓝茜和伙伴们又四处奔波联系大型公益组织的资助,非常成功地拿下了几家公益组织的资金支柱。收获了很多帮助,蓝茜很受鼓舞,她继续努力地为孩子们找到了法国人开的图书馆,免费开放给孤儿院的孩子们。“感谢上帝,给予了人类善良,感谢人类,发明了公益组织。”蓝茜在她的工作日之中写到。

在蓝茜离开柬埔寨的时候,已有一家当地的大型公益组织跟孤儿院建立伙伴关系,手工艺品顺利开始售卖,孤儿院也有了自己的网站。“公益是细水长流,不是一时冲动,不是情绪涌动,能持续下去才是对孩子对这个世界最大的爱。”

公益成为我的专业

柬埔寨的志愿经历让蓝茜离意识到自己有“助人自助”的天性以及策划执行公益项目的能力。所以她更加明确地知道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觉得“公益可以成为我的专业”,于是大学毕业之后选择去英国莱斯特大学读公民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

在英国期间,蓝茜一边在学校进行学术学习,一边对英国的慈善行业进行观察。她第一次接触到了“社会企业”这个概念,蓝茜在英国学的专业是公民社会,其中一门课是Work in Social Enterprise(在社会企业中工作)。她第一次接触的社企是学校的学生自创的,以工作坊的形式教在当地寻求庇护的难民做巧克力,然后把他们做的巧克力拿到合作的超市售卖,产品都标有这家社会企业的Logo。通过工作坊,他们也会教难民英语及基本的生活技能,帮助他们融入英国社会。

蓝茜还选择到当地的社会企业实习,从中接触到了英国社会企业模式以及咨询评估的方式。蓝茜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慈善事业置身于市场环境中,专业化、管理化能够保证公益事业持续良性发展,也是激发员工积极性和机构活力的动力系统,并不会因为市场化而违背慈善的本质。这些方法对于中国也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硕士毕业之后,蓝茜先用自己在英国赚的外快作为旅费,西行去到西班牙、法国、土耳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用了3个月的时间游历了十多个国家,最后从香港回到内地。

蓝茜始终认为,公益事业就是自己的工作,于是回来之后她进入了现在工作的这家社会企业,主要的工作是为政府、企业、学校和其他发展型机构提供公益项目设计和管理咨询的服务。蓝茜感受到,国内的公益行业和英国差距还很大。“中国的社企才刚起步,而英国已经发展得炉火纯青了,连随便一个小城都有社企发展和支持中心。英国是慢慢从小镇发展起来的,资本积累和社会资本都很扎实,小镇上都是中产阶级,每家每户几乎都是独房且拥有几辆车,中产阶级的普遍稳固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职业公益人其实一直在强调和澄清一点:我们不是所谓的‘好人,没那么高尚,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份职业。而做志愿者时,可能多少会有点道德高尚感吧。至少对于我个人而言,我从小都有一种‘改变社会的使命感,可能从小妈妈给我讲的英雄故事讲多了。正是这种横亘在心中不变的‘使命感促使我永远都在选择完成自己使命感的职业。而现今我能看到的,可以完成我的使命感的就是公益。所以我义无反顾。并且对于我这个善变的、喜新厌旧的双鱼座,能一直坚定一个信念、坚持一定要做一件事,是很难得的。”

“我的生命由旅行、摇滚乐、文学艺术和公益组成,这几样事物是常让我热泪盈眶,感到热血贲张的。很多个周五的夜晚,我和同事抱着一堆资料从办公室疲惫地出来,走在灯火辉煌的街头,我都有一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感觉。因为我们是在启蒙,在推动,在破,在立,在开天辟地,在做崭新的事,艰难辛苦是一定的。一定程度上,选择公益的确选择了一条不那么安逸的路。选择这条路的前提是你是想做实事,也有不少人在这个圈子里瞎混,不过这种人哪儿都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自己要坚守。”

——蓝茜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使命感柬埔寨志愿者
志愿者
中小学教师感知使命感对践行使命感的作用机制研究
柬埔寨·贡布
我是志愿者
柬埔寨鲜芒果出口猛增
柬埔寨:失落的天堂
我是小小志愿者
美国青年华人热议十九大:激发强烈使命感
工作使命感:一个正在复苏的研究课题*
工匠精神之责任感与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