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1/10抓起

2014-12-22邓利峰

关键词:讲解优质课堂专业化

邓利峰

【摘要】讲解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体育教师最主要的基本功之一。本文从讲解的内容、时机、方法、反馈四个环节入手,规范体育教师讲解的专业化技能,提高体育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最终真正的实现“高质、高效”的体育课堂。

【关键词】讲解  技能  专业化  达成度  优质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170-02

说起体育教师的讲解,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能“很自信”的说:“No problem”。但试问:“您讲解的效率怎样?”,却不够自信了吧!想想短短一节课40分钟,4、5分钟左右的时间用于讲解是多么的宝贵和珍贵呀!所以有必要关注1/10的时间,因为我们可以主宰与实现!

一、讲解功能要明确,富有指向性

讲解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任务、动作名称、作用、要领、方法和要求等,以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术,进行练习,组织教学和进行思想教育。是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阐述、论证的讲授方式,通过解释概念含义,说明事理背景,阐述知识本质,论证逻辑关系,达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讲解时机要恰当,富有必要性

讲解的时机是由课的内容决定的。无论课的具体任务是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考核课,其讲解的时机都蕴含如下:上课初的说明本课学习目标时;新授内容切入时;重难点突破时;学困出现时;学习遇到“瓶颈”现象时;个性问题出现时;下课前的总结回顾时……

三、讲解方法要多样,富有艺术性

讲解是一项语言技巧,富有艺术性。倘若教师能把讲解技能运用自如,学生的注意力就会紧紧的被你吸引,学生自然会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听,开动脑筋的想,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听懂、想明白、才会做”。

(一)讲解内容要准确,富有科学性

只有讲解内容准确,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与领悟知识与技能,才能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体育技能项目“立定跳远”大凡中小学生都要跳,可同样跳为什么有很大差异,究其成因是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吧。例如“立定跳远的站位”,教材与教师的实践中常常被忽视,导致学生用力不够科学,最终影响学生起跳时最大原动力。其实,站成怎样的姿势?教材说法不一,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通常要么采用“与肩同宽”、要么采用“八字形”、要么采用“随意识”,导致学生用力别扭或“老是使不上劲”。究其成因:其站姿不够科学,不符合人体力学,即用力的轨迹不成一线。应与人体的重心成直线。具体做法:两脚左右稍分开,大小与人体骨盆成垂直线,脚尖与运动方向一致。这样两腿与人体处于垂直作用方向,既不产生夹角,又有利于膝、踝关节的充分用力与伸展。

虽然小小的变化,但对于体育教学的科学性是一种正视、一种态度。

(二)讲解尺度要到位,富有合理性

尺度多少要符合学生年龄接受水平与已有基础而言。如何既考虑“有限时间”,又提高“听讲效率”?

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其讲解的尺度应有所选择。只有让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才有可能接受和掌握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例如“立定跳远”教学中,采用“因生而异”的“讲解尺度”。即,不同年龄孩子的接受与领悟能力不同,其讲解的侧重点有所选择,如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其重点放在了解与初步掌握动作的方法,其达成目标缩减为预摆、起跳、落地,初略了解与懂得技术运动的简单道理;而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其重点放在技能的巩固与提升的方法,其达成目标不断扩充为预摆、起跳、腾空、落地缓冲,充分领会运动技术的用力、发力原理,其讲解的深度与宽度可根据学生的学力状况不断拓展与发散。

虽然两者都学一种技术,而讲解尺度有所选择,比较适合于学生的“接受方式”。

(三)讲解过程要精炼,富有概括性

讲解过程要“少而精”。使得教学内容“既简单、好记,且有趣、好练”。

例如“立定跳远动作要领”。有运动环节条理性的概括——即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同时,繁杂的技术动作可运用“口诀”合理的概括——即预摆:撑开“弹簧”、压紧“弹簧”; 起跳:快如“弹射”;腾空:成一“斜线”;落地:高抬“大腿”、脚跟“着地”、手臂“疾摆”。这样语言简练、条理清楚、有韵味、节奏感强,使得枯燥、无味的技术既像顺口溜,又像歌谣,在学生“朗朗上口”中不断实现“高效课堂”。

要想做到“精炼”。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的书面语言进行个性化的加工、提炼、斟酌,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使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起到相应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

(四)讲解手段要灵活,富有启发性

讲解手段要灵活。使看、听、想、练“四位一体化”,使学生“如临其境”,将抽象、深奥变为形象化、趣味化。

例如“立定跳远的各环节动作”,讲解时赋予手势、体态、动作要融为一体。如预摆环节,上摆时身体像撑开“弹簧”、下摆时身体像压紧“弹簧”。如此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而且容易让学生抓住技术的关键之处,而茅塞顿开。

课堂上若能让学生能随教师的“讲”而“听、思、悟”,那么教学至少一半就成功了。

四、讲解反馈要及时,富有实效性

反馈是对教师“讲解”的有效性作出科学的评价,对于教师所选择与运用“讲解”技能的“优劣度”,做一个直接、有效的评价,有利于促进讲解技能的最优化发展。

(一)表情反馈要积极,富有互动性

学生一般都是活泼可爱,感情丰富,他们的情绪丰富而深刻,对于教师的讲解的“优劣”会“第一判断”。所以在讲解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行为和操作,检查学生对讲解内容的理解程度、速度,监测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是否听懂、想明白,及时收集讲解效果的反馈信息,弄清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及时调整讲解的程序和方式,以达到教学目标,是一项改进讲解效率的必要途径。

1.讲解时学生表情的监测

正面: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被你吸引,学生表现出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听,开动脑筋的想,并能与教师直接互动交流。

负面:学生听讲感到乏味、困倦,表现出多动、不耐烦,甚至在“窃窃私语”,注意力不能集中于教师的讲解。

2.学练时表情的监测

正面:对于学练中能较快速度理解与掌握技能、技术时,表现出无比兴奋、喜悦、自豪,甚至有时对自我表现非常“Happy”,在众人与同伴中“炫耀”。

负面:学生对教学的重难点的突破时“困惑”,“瓶颈”时“无助”,表现出极度的乏味、厌恶,甚至很“随意”或“直接”停止学练。

(二)学练效果要监测,富有预见性

1.与教学预设一致时:重点放在个别学习遇到“瓶颈”现象时或个性问题出现时,属于个人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从而提高全班整体效率。

2.与教学预设差异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涉及的范围,属于普遍性的问题,必须细微观察、查找成因、及时调整、优化方案,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最终彻底解决与扭转局面,从而提高课堂讲解的实效性。

结束语:当然,再完美的讲解也有“瑕疵”,需要我们课前做足、做好讲解的“充分准备”,理清思路,力图将系统的知识、技能、技术呈现给学生;还有讲解的同时尽量与手势、体态、动作示范融为一体,让“1/10的时间”更专业化、更容易“掌控”与“驾驭”, 最终真正的實现“高质、高效”的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杜晓红,于素梅.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体育与健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2]陈金霖.体育课讲解的七要素.《辽宁体育》 1991年03期

[3]郭红峰.浅谈体育课中的讲解与示范.《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1年09期

猜你喜欢

讲解优质课堂专业化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浅谈革命纪念馆讲解工作的认识
初中阶段历史优质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语文优质课堂的构建策略
丢弃“正确的废话”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探索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解析
如何做好数控加工实训工作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