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及策略

2014-12-22高慎云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

高慎云

【摘要】高一学生面临新的学习环境、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和改变学习态度。许多初中毕业生以优异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数学成绩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本文试从教师、学生的学习方法、教材、教辅等方面寻找原因,并给出策略。

【关键词】学习方法  听课效率  学习品质情感  情感的交流  思考探索研究  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45-01

我校是一所县级省规范化中学,学生生源相对比较好,但每一届初中毕业生中总有一部分以比较高的数学成绩进入高中后,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渐渐沦为数学后进生。少数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害怕数学,讨厌数学,直至放弃数学。学生厌恶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何在?又有何策略?本人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和比较高、初中数学的教与学。在此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1.初、高中教材的变化影响

初中教材往往内容通俗、具体,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题型少而且简单。对于不少定理没有严格的论证或以公理形式直接导出,从而避免了证明。另外,初中教材坡度小,直观性强,对于每个概念都配备大量的习题和练习;加之升学压力,教师多采用反复训练,机械重复的方法,让学生熟悉每一道题的求解而不是理解。但高一教材一开始就给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集合、映射等近代数学知识;接下来是抽象性更强的集合运算问题、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提高了一个层次。

2.教辅材料的影响

由于省教育考试中心没有明确指定配套的辅导材料,很多学校配套的辅导材料也不尽相同,加之教辅市场的开放,书店里的各种教辅资料铺天盖地,而大多数学生不能辨别其价值性,而且对自己的弱点不了解,往往选择了一些不适合自己特点的资料和习题集,从而陷入无尽的题海当中.甚至有些教育主管部门编辑出版的图书也存在一些不适合高一新生的数学习题。

如某省高一年级配发的同步练习册里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数列a■是首项为2,公比是■的等比数列,Sn是它的前项的和,(1)用Sn表示Sn+1,(2)是否存在正的自然数使得■>2成立?调查发现不仅在902名学生中能够做出第二问的不到20人,就是部分年轻教师也颇感辣手,试想这样的习题配给高一新生又有何意义,它只能使学生产生一个又一个的挫折感,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3.不良学习习惯,不当的学习方法严重影响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他们上课注意听讲,满足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只是满足于课堂上听,没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多数学生缺乏积极思考的习惯,学习不能持之以恒。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害怕困难,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自己去寻求解决的办法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过程。

4.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是和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之一,他们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高一的老师多是高三循环下来或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

高三循环下来的老教师,他们往往眼界过高,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之间用高三复习时的难度要求高一新生;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又对教材、教法不熟悉往往抓不住重点、难点。

5.学生的学习品质、情感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高中和初中的数学成绩的悬殊造成了学生学习心理上的负担。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许多学生的情感往往很脆弱,承受不住太多的挫折,几次考试分数过低就有可能使他们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转化数学后进生的策略

高中数学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的效率,针对调查分析中出现的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1.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如何,严重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的优劣。良好的听课效率主要来源于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以及及时总结、独立作业、质疑解难和课外练习等几个方面。

制订计划以明确学习的目的,合理安排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推动学生积极向上,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合实际不可好高骛远。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如果把香蕉放在猴子无论如何努力也抓不到的地方,则猴子经过努力后就会放弃,再也不会去抓。但如果放在一个它努力一下即可抓到的地方,那么下一次稍稍提高一点则它会进一步寻找解决的办法。因而,计划不可过高,它应是台阶式的逐步提升。

2.教师角色的转变

(1)注重与学生的情感的交流

“亲其师而信其道”讲出了一种好的师生关系带来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师们早已熟知的古理。无论古今,生亲师,才有可能学好“道”;师爱生,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不是接受的“容器”,而是可以点燃的“火把”。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点燃的“火把”最适宜的火种。

3.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巧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已学过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思维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其中组织课堂讨论是一种使用较普遍的有效方法。

4.精选资料,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针对教辅市场上形形色色、浩如烟海的资料,要指导学生精心选购、甚至放弃教辅资料的选用。即使对配发的某些资料也要对其中偏、难、怪的习题大胆删除或压后处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个人要大量占有资料,汲取精华、提炼那些与课本内容紧密相关,能较好的检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维的习题,适度适量的补充给学生,以减少学生选题的盲目性、减轻学生数学学习的压力。

总之,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冷静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并加以指导。教学中积极钻研、兼容并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比较好的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经过辛勤的努力,我所带的两个班在各个档次上均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教师职业道德》 第六章、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委人事司编

[2]程亚焕, 《数学教学观与数学差生》 数学教育学报 2001.10(2)9—15

[3]叶鹏,陈建民,李平军.《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 网络资料

[4]张大军 《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第七章 2000.7endprint

【摘要】高一学生面临新的学习环境、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和改变学习态度。许多初中毕业生以优异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数学成绩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本文试从教师、学生的学习方法、教材、教辅等方面寻找原因,并给出策略。

【关键词】学习方法  听课效率  学习品质情感  情感的交流  思考探索研究  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45-01

我校是一所县级省规范化中学,学生生源相对比较好,但每一届初中毕业生中总有一部分以比较高的数学成绩进入高中后,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渐渐沦为数学后进生。少数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害怕数学,讨厌数学,直至放弃数学。学生厌恶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何在?又有何策略?本人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和比较高、初中数学的教与学。在此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1.初、高中教材的变化影响

初中教材往往内容通俗、具体,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题型少而且简单。对于不少定理没有严格的论证或以公理形式直接导出,从而避免了证明。另外,初中教材坡度小,直观性强,对于每个概念都配备大量的习题和练习;加之升学压力,教师多采用反复训练,机械重复的方法,让学生熟悉每一道题的求解而不是理解。但高一教材一开始就给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集合、映射等近代数学知识;接下来是抽象性更强的集合运算问题、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提高了一个层次。

2.教辅材料的影响

由于省教育考试中心没有明确指定配套的辅导材料,很多学校配套的辅导材料也不尽相同,加之教辅市场的开放,书店里的各种教辅资料铺天盖地,而大多数学生不能辨别其价值性,而且对自己的弱点不了解,往往选择了一些不适合自己特点的资料和习题集,从而陷入无尽的题海当中.甚至有些教育主管部门编辑出版的图书也存在一些不适合高一新生的数学习题。

如某省高一年级配发的同步练习册里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数列a■是首项为2,公比是■的等比数列,Sn是它的前项的和,(1)用Sn表示Sn+1,(2)是否存在正的自然数使得■>2成立?调查发现不仅在902名学生中能够做出第二问的不到20人,就是部分年轻教师也颇感辣手,试想这样的习题配给高一新生又有何意义,它只能使学生产生一个又一个的挫折感,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3.不良学习习惯,不当的学习方法严重影响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他们上课注意听讲,满足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只是满足于课堂上听,没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多数学生缺乏积极思考的习惯,学习不能持之以恒。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害怕困难,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自己去寻求解决的办法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过程。

4.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是和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之一,他们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高一的老师多是高三循环下来或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

高三循环下来的老教师,他们往往眼界过高,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之间用高三复习时的难度要求高一新生;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又对教材、教法不熟悉往往抓不住重点、难点。

5.学生的学习品质、情感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高中和初中的数学成绩的悬殊造成了学生学习心理上的负担。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许多学生的情感往往很脆弱,承受不住太多的挫折,几次考试分数过低就有可能使他们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转化数学后进生的策略

高中数学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的效率,针对调查分析中出现的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1.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如何,严重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的优劣。良好的听课效率主要来源于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以及及时总结、独立作业、质疑解难和课外练习等几个方面。

制订计划以明确学习的目的,合理安排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推动学生积极向上,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合实际不可好高骛远。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如果把香蕉放在猴子无论如何努力也抓不到的地方,则猴子经过努力后就会放弃,再也不会去抓。但如果放在一个它努力一下即可抓到的地方,那么下一次稍稍提高一点则它会进一步寻找解决的办法。因而,计划不可过高,它应是台阶式的逐步提升。

2.教师角色的转变

(1)注重与学生的情感的交流

“亲其师而信其道”讲出了一种好的师生关系带来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师们早已熟知的古理。无论古今,生亲师,才有可能学好“道”;师爱生,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不是接受的“容器”,而是可以点燃的“火把”。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点燃的“火把”最适宜的火种。

3.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巧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已学过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思维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其中组织课堂讨论是一种使用较普遍的有效方法。

4.精选资料,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针对教辅市场上形形色色、浩如烟海的资料,要指导学生精心选购、甚至放弃教辅资料的选用。即使对配发的某些资料也要对其中偏、难、怪的习题大胆删除或压后处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个人要大量占有资料,汲取精华、提炼那些与课本内容紧密相关,能较好的检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维的习题,适度适量的补充给学生,以减少学生选题的盲目性、减轻学生数学学习的压力。

总之,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冷静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并加以指导。教学中积极钻研、兼容并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比较好的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经过辛勤的努力,我所带的两个班在各个档次上均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教师职业道德》 第六章、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委人事司编

[2]程亚焕, 《数学教学观与数学差生》 数学教育学报 2001.10(2)9—15

[3]叶鹏,陈建民,李平军.《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 网络资料

[4]张大军 《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第七章 2000.7endprint

【摘要】高一学生面临新的学习环境、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和改变学习态度。许多初中毕业生以优异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数学成绩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本文试从教师、学生的学习方法、教材、教辅等方面寻找原因,并给出策略。

【关键词】学习方法  听课效率  学习品质情感  情感的交流  思考探索研究  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45-01

我校是一所县级省规范化中学,学生生源相对比较好,但每一届初中毕业生中总有一部分以比较高的数学成绩进入高中后,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渐渐沦为数学后进生。少数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害怕数学,讨厌数学,直至放弃数学。学生厌恶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何在?又有何策略?本人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和比较高、初中数学的教与学。在此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

1.初、高中教材的变化影响

初中教材往往内容通俗、具体,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题型少而且简单。对于不少定理没有严格的论证或以公理形式直接导出,从而避免了证明。另外,初中教材坡度小,直观性强,对于每个概念都配备大量的习题和练习;加之升学压力,教师多采用反复训练,机械重复的方法,让学生熟悉每一道题的求解而不是理解。但高一教材一开始就给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集合、映射等近代数学知识;接下来是抽象性更强的集合运算问题、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提高了一个层次。

2.教辅材料的影响

由于省教育考试中心没有明确指定配套的辅导材料,很多学校配套的辅导材料也不尽相同,加之教辅市场的开放,书店里的各种教辅资料铺天盖地,而大多数学生不能辨别其价值性,而且对自己的弱点不了解,往往选择了一些不适合自己特点的资料和习题集,从而陷入无尽的题海当中.甚至有些教育主管部门编辑出版的图书也存在一些不适合高一新生的数学习题。

如某省高一年级配发的同步练习册里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数列a■是首项为2,公比是■的等比数列,Sn是它的前项的和,(1)用Sn表示Sn+1,(2)是否存在正的自然数使得■>2成立?调查发现不仅在902名学生中能够做出第二问的不到20人,就是部分年轻教师也颇感辣手,试想这样的习题配给高一新生又有何意义,它只能使学生产生一个又一个的挫折感,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3.不良学习习惯,不当的学习方法严重影响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他们上课注意听讲,满足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只是满足于课堂上听,没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多数学生缺乏积极思考的习惯,学习不能持之以恒。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害怕困难,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自己去寻求解决的办法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过程。

4.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师是和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之一,他们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高一的老师多是高三循环下来或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

高三循环下来的老教师,他们往往眼界过高,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之间用高三复习时的难度要求高一新生;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又对教材、教法不熟悉往往抓不住重点、难点。

5.学生的学习品质、情感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高中和初中的数学成绩的悬殊造成了学生学习心理上的负担。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许多学生的情感往往很脆弱,承受不住太多的挫折,几次考试分数过低就有可能使他们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转化数学后进生的策略

高中数学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的效率,针对调查分析中出现的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1.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如何,严重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的优劣。良好的听课效率主要来源于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以及及时总结、独立作业、质疑解难和课外练习等几个方面。

制订计划以明确学习的目的,合理安排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推动学生积极向上,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合实际不可好高骛远。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如果把香蕉放在猴子无论如何努力也抓不到的地方,则猴子经过努力后就会放弃,再也不会去抓。但如果放在一个它努力一下即可抓到的地方,那么下一次稍稍提高一点则它会进一步寻找解决的办法。因而,计划不可过高,它应是台阶式的逐步提升。

2.教师角色的转变

(1)注重与学生的情感的交流

“亲其师而信其道”讲出了一种好的师生关系带来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师们早已熟知的古理。无论古今,生亲师,才有可能学好“道”;师爱生,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不是接受的“容器”,而是可以点燃的“火把”。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点燃的“火把”最适宜的火种。

3.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巧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已学过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思维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其中组织课堂讨论是一种使用较普遍的有效方法。

4.精选资料,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针对教辅市场上形形色色、浩如烟海的资料,要指导学生精心选购、甚至放弃教辅资料的选用。即使对配发的某些资料也要对其中偏、难、怪的习题大胆删除或压后处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个人要大量占有资料,汲取精华、提炼那些与课本内容紧密相关,能较好的检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维的习题,适度适量的补充给学生,以减少学生选题的盲目性、减轻学生数学学习的压力。

总之,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冷静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并加以指导。教学中积极钻研、兼容并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比较好的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经过辛勤的努力,我所带的两个班在各个档次上均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教师职业道德》 第六章、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委人事司编

[2]程亚焕, 《数学教学观与数学差生》 数学教育学报 2001.10(2)9—15

[3]叶鹏,陈建民,李平军.《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 网络资料

[4]张大军 《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第七章 20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
浅谈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浅谈初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
小学英语复习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心得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