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2014-12-22张露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挑战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国内外大环境的深刻变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和教育对象本身的变化,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本人针对教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解决办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大学生   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63-0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战略任务。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实施以来,大学生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然而,部分大学生中仍然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差等问题,对此我们需要认真面对并采取有效措施。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国内外大环境的变化引发新的挑战

1)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当代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成为西方资产阶级争取和占领的重要目标,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2)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社会思想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对“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这一命题,大学生的坚定性存在下降趋势;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走向问题,有很多大学生表现出茫然点或持非主流观。

3)互联网、信息化等新兴媒体的普及,对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观念的形成的影响日益广泛,对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扩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提供了现代化手段;然而一些西方国家的腐朽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甚至是反动的信息往往乘虚而入,侵蚀了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2.当代大学生自身特点决定了思想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许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成才欲望非常强烈,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育不成熟,抗压能力不强,在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往往压力大、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导致情绪波动,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特征。而大学生群体特点和个性需求也很鲜明,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一些人自我意识强、团结协作能力弱,自我期望值高、应对挫折能力差,自由权利意识强、责任义务意识弱,自尊与自卑同在、理想与失落并存。因此,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3.学校教育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

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还未在高校的教职员工头脑中深入扎根。少数高校没有把大学生思政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少高校存在教书与育人相互脱离的现象。现行的学生思想教育观缺乏前瞻性,存在较大程度的被动性。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其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地位和职业保障体系亟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学生个性的增强和迫于教学目标的压力,使得辅导员每天陷于繁杂的事务堆中,很难有精力研究工作规律、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同时,辅导员外出学习、进修、培训机会的匮乏,影响其业务水平的提升,进而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1.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和协调社会有关方面的力量,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此外,还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沟通,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2.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它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和实效性。

3.通过广泛深入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既积极学习、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

4.有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使他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5.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好地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构建完善、迅速的信息反馈机制和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调动一切力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排查。同时,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探索大学生德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6.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形成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工程。在引导政工干部队伍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要加强辅导员的进修和水平的提高,以便更好的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

参考文献:

[1]吕品,李晓月,刘文光.浅议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高校德育新模式[J].太原城市職业技术学院学报,20l0,(8):107—108.

[2]江雪华.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5):1-4.

[3]霍燕.高校体验式道德教育的探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作者简介:

张露(1988-),女,湖北仙桃人,毕业于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重庆理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挑战思想政治教育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