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安全:有追溯才有市场

2014-12-14邢帆

中国信息化 2014年20期
关键词:农产品食品质量

本刊记者|邢帆

食品安全似乎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民不可一日不食,食不可一时不安,就算老生常谈也要谈。毕竟在中国,为保证食品安全建立的可追溯制度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市场链条,还需要政府的推进,各地的落实,企业的贯彻,还需要进一步让各方力量都认识到:食品,安全是第一位,有追溯才有市场。

顶层不断完善

食品溯源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信息化建设层面一样离不开政府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与指导。在今年9月举办的第四届智博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处长郭翔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目前主要从三个方面在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工作。一是统筹规划,2013年8月份,工信部印发了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计划,明确提出了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目标,推动在婴幼儿配方乳粉、白酒等领域开展质量安全的信息追溯建设试点,面向消费者提供企业公开的法定信息,实施随时、随机的追溯,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第二项工作是推进试点,2013年2月开始推广物联网技术建立体系,并提出逐步将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100%全覆盖。目前婴幼儿配方乳粉是128家企业,拿到首批许可证的是82家,还有很多企业通过努力实现全覆盖。

第三项工作是整合资源,工信部与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利用技术改造资金、物联网专项资金等从不同的角度来支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

郭翔解释,这也进一步明确了两个任务,一个是建立六个系统,企业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系统、标识服务系统、应用公共系统、客户查询系统、安全认证系统等六个系统;第二是制定了两类标准规范。下一步还将完善工作机制,扩大成果应用,向其它的食品行业推广,进而形成全社会追溯的局面。加强合作实现共享,还要加强技术服务,加强平台建设,加强服务。完善技术规范,加快标准制定。其中,这六个系统涉及企业与面向公众服务的多方面管理查询工作,需要更多部门与技术的参与。

解决田地里的问题

众所周知,食品安全的源头是在田间地头,想要真正的追根溯源,就必须要向下深入,解决田地里的问题。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任吴金语透露,到2013年年底,全国农垦系统,包括部分地方企业,共有283家完成了农垦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其中种植业达到了573万亩,水产品养殖面积55万亩,畜禽养殖6865万头只,涵盖了谷物、蔬菜、水果、茶叶、肉蛋、水产和乳品等主要产品,在国内外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方面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吴金语介绍,围绕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建立,中心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统一标准、结合技术与实科学开发追溯系统。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环节,落实这些关键环节的技术应用(物联网传感器部署等)是实现农产品质量追溯的重要前提。中心以标准化生产为前提,对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节点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依托现代信息系统为企业量身订做出适合企业的产品追溯系统,实现了关键环节数据采集、整理、传输、管理和查询信息化,明确了生产各环节的相关人员质量责任,落实了质量安全责任主体,为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建立了完整的追溯链条,实现了从终端到源头的全程追溯,有效的强化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确保其质量安全的责任意识。

利用现代化手段强化管理,实时监控,努力确保质量安全。吴金语一语点破:打造舌尖上的安全,政府部门不能只做追溯制度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更要切实履行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责任。为保证上市和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心建立了农垦可追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平台,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对企业追溯系统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追溯产品生产和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努力将问题产品控制在上市之前。自2012年以来,通过网上监管、相关企业反馈信息六千多条,发现并控制多起农药安全性控制不符合要求等质量安全隐患。

利用数据中心协助在立法层面,建立公信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对所购买商品的相关信息享有知晓真实情况的权益。当前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缺乏信心,甚至产生恐惧信息,就是因为消费者享有的相关信息不对称。可喜的是,随着人们依法维权意识的增强,对信息知情意识也日渐强烈。为了适应和满足广大消费者知情的愿望,依法维护其知情权,中心建立了质量追溯数据中心,开辟了在线查询平台,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语音、短信、二维码等多种渠道查询到所购买产品的生产者、生产时间、质量检测等相关的信息。截止到去年底,累计接受消费者有效查询30余万次,这其中既包括大陆的消费者,也包括来自香港以及中东和中亚的消费者。

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在更大范围内示范带动和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中心对广大农村和地方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如何实现质量安全追溯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针对农村生产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的特点,首创了以分散农户为主要使用对象的IC卡追溯模式,通过一户一卡、持卡销售、按卡收购、凭卡打标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分散农户质量安全责任难以落实和追溯的问题。

企业是第一责任人

想要在复杂的环境下实现推广追溯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光靠政策与标准显然是不够的,生产企业不仅应该发挥作用,而且应该充当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光明食品集团(以下简称“光明”)产品发展部总经理余从田介绍,光明食品集团是上海一家以食品产业链经营为核心的集一二三产为一体的现代都市产业集团,目前拥有近20家子公司,有4家国内上市公司和一家海外上市公司。目前的业务包括现代农业、食品加工制造、商贸流通、非食品业务。在业务构成上,现代农业占10%,加工制造占40%,商贸流通占35%,其它业务占14%。这样一个大型食品产业链企业对于食品安全也有自己的定位。

长期以来,光明一直在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管控体系建设。包括强化分级管理,落实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制定实施了有关制度。包括制定行动计划、管理办法、应急预案,确定了安全考核制度,监督监测制度,安全报告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一方面在考核制度上,纳入到KPI考核体系。同时纵向建立覆盖集团、子公司和所属企业的日常的管理工作网络。横向建立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主体,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控网络。

持续推进产地环境和优质名牌产品建设与认证。余从田介绍,目前光明已经确立了现代农业发展目标:要做全国领先的生态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成为上海最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成为国内有影响的现代农业种源基地。充分发挥国有农场自然环境良好、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管理的优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施无害化的生产方式,促进低碳减排和环境保护。同时持续推进无公害农场和农业标准化建设,

在推广质量追溯制度,加强食品安全可追溯管理方面。光明推进企业开展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产品认证,实施优质名牌产品战略。与集约化经营管理相适应,推进食品产业链全程控制。通过追溯制度建设,目前建立了光明食品集团食品安全监管查询平台,为集团层面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企业层面加强全过程管理,和向消费者提供便利查询等方面服务奠定了信息化的基础。 到2012年年底,实现大米追溯17万亩,猪肉18万头,平台基本上实现了生产可记录、信息科查询、流向和追踪、责任可追究的目标。目前其短信查询、语音查询、网站查询均与农业部农垦局中国农垦发展中心实现共享。

食品安全是一项对全产业链提出可控要求的项目。从播种、喂养到采集、加工、运输、直至超市货架,每一个环节都包括在内。目前农业部门已经开始进一步向下进行技术普及,利用物联网技术收集田间信息,并通过手机等终端将天气、农业防护等知识传播给农户。在光明这样的食品企业中,信息化的身影无处不在,从智能生产车间到仓储物流的监控,以及信息查询平台。大数据能够为数据中心提供信息增值,而分析结果则能够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更多领域的共享。因此追溯管理能够提升供应链上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这里面包括食品可追溯性和企业的可追溯管理,国际上和国内都有很多标准。总体来讲,可追溯管理,是从供应链上追溯农产品的历史、位置。我们国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包括各个分段监管部门都在推进这项工作,是多部门推进,多模式推进,多途径推进的状态,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推广成本都较高。从企业切实的体会来讲,建议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源,低成本推广质量追溯制度。尽管技术对于食品安全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在追溯应用上与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包括很多追溯系统不兼容,追溯系统的使用效率低,追溯技术相对比较落后,追溯的快捷性受到限制,相关利益主体缺乏参与意愿等。在这方面应该加强部门的协同,特别是监管政府部门能够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建设。这不单是来自企业的希望,也是全食品行业实现安全可追溯的重要建议。

猜你喜欢

农产品食品质量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质量投诉超六成
危险食品
农产品争奇斗艳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