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医疗创新迈向云端

2014-12-14姜红德

中国信息化 2014年20期
关键词:王磊卫生室中科院

本刊记者|姜红德

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成立伊始就以低成本健康研究和推动为目的,启动了以中科院高新技术成果为主要支撑的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

今年9月,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深圳市相关负责人宣布,未来至2020年将投资10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行业。“三名”指的是名医、名院和名诊所,是近年来深圳市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吸引医疗卫生人才和资源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

深圳市医管中心主任罗乐宣表示,2014年深圳医疗改革将从运行机制、办医模式和诊疗服务模式等方面逐步展开。在这些逐步开展的工作中,包括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在线医疗服务平台,建设智慧医院、实现医院的“去行政化”;通过开放医疗资源与国内外知名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关系,实现开放的办医模式;在诊疗模式上,借助网上预约等工具,开展团队服务试点,优化医疗服务链条,打造综合高效的服务流程等。

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医工所副所长王磊近日在北京对记者表示,目前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的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已经在深圳落户,成为医疗健康创新和医疗改革的重点项目,已经获得深圳医疗卫生相关投资过亿元。

聚焦健康的抓手

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困扰已久,也是当前医改的改革重点和主要方向。深圳近年来已经发展为我国特大级城市,每年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800多万,这么多的人口给深圳现有的医疗健康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越来越多的外来看病的患者也都集中与此,给本来就紧张的深圳市医疗资源带来了压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深圳市与中科院联合打造的中国第一个工业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成立伊始就以低成本健康研究和推动为目的,启动了以中科院高新技术成果为主要支撑的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低成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与深圳地方的合作中,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主要加强了与社康领域信息化系统的结合。目前已经覆盖深圳全市58家公立医院和634家社区医疗机构,系统包含有1600万人的健康档案,诊断数据超过10亿条,全年门诊量7900万人次的记录,成为深圳医疗创新走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重要举措。

据王磊介绍,中科院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已经覆盖全国26个省级行政区,集中了6000多个基层卫生组织,实现了5000万人口受惠,重点在福建宁德、内蒙、青海、安徽等省市进行了示范。

目前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分布广泛:在全国各地村级卫生室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体检和大病筛查;在全国2~3级城市,通过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建立不同层级的网络,并实现区域联网,如在青海、内蒙等地搭建了大量的流动医疗车;在一线城市的大医院中,通过自主研发的低价医疗设备更换国外的同类设备,达到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

“在上述领域,通过更好的性价比更换国产的专用设备是我们的重要抓手。”王磊介绍,由中科院先进研究院参与孵化的联影公司已经可以提供各种高性能、低价格的专用医疗设备,有的设备比同类国外产品价格要低上千万元,可以提供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

核心技术创新支撑

具体来说,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包括健康云和海终端两项核心技术。健康云平台是利用云计算、云注册、云交换、云索引等自主可控核心技术,为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医卫机构、医务人员提供低成本、易使用、易维护、高安全的医疗管理软件和数据服务系统,实现区域医疗卫生数据共享、区域业务协同,快速提升区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并共享利用。

海终端是指为村卫生室提供专用的多功能健康检查设备及壁挂式全科诊断系统,将适宜的医学影像、生物、电子、信息等集成技术运用于海终端设备,加上全球首创、自主研发的微流控生化分析仪等高新技术产品的植入,不仅为居民提供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氧、耳鼻、视力等几十项“全科”健康检查,解决了村卫生室缺乏设备、服务水平低的难题,更为村民看病提供了便利,全力打造“乡村半小时医疗服务圈”。

王磊表示,健康云和海终端并不是在每个示范点同时必须的,如在福建宁德市的示范点主要是以海终端的形式体现,而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健康云可能会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在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中,有多少是中科院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据介绍目前中科院除了投入以深圳超级计算中心为主的云计算资源之外,还有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COS应用到各种移动设备端,从而实现了医疗工程底层实现可控。中科院自主开发的中间件Midware也被应用到各种心电图、心脑血管、血压等数据挖掘中,这些数据又被再次应用到各种精度诊断和重病风险防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磊举例,“通过对患者数据的发掘,我们发现海量心电图有助于帮助医生实现精度诊断。同时通过对心脑血管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医疗人员对中风的二次风险实现更准确的判断和治疗,这些数据分析和挖掘都离不开我们的高科技技术和产品” 。

中国科学院白春礼院长视察“数字健康管理”设备系统(从左到右:白春礼、樊建平、王磊)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深圳医疗健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覆盖:从与临床相关的医疗个案,到区域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实现远程医疗;同时健康工程已经从诊所,延伸到了家庭等各种看得见的院外领域。

据最近的数据统计,过去一年全国总诊疗人数中,来自村卫生室等基层机构的数字达到36亿人次,而同时来自各大医院的诊疗人数为16亿人次。目前村卫生室的各种医疗诊断设备还比较落后,迫切需要进行升级换代,而各地方财政收入在设备更新中投入的资金又非常有限,这样以海终端重要的技术和产品将会受到欢迎。

同样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各种慢病逐渐成为居民健康中的重点问题,迫切需要得到重视。而目前我国各种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机构则很难做得到个性化管理,给慢病的治疗及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这些问题如果能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解决,前景将会非常美好。

猜你喜欢

王磊卫生室中科院
卫生院代村卫生室采购基本药物会计实务探讨
红孩儿扮演者已成中科院博士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安徽省“百医驻村”行动常态化
Carriage to eternity: image of death in Dickinson and Donne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作品选登
不再被“圆”困住
“根本停不下来”
村卫生室管理办法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