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贮藏温度对滁菊鲜品有机酸、黄酮类成分的影响

2014-12-05刘汉珍毛斌斌马世堂周国梁张孝林方艳夕杨桂香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芦丁有机酸绿原

刘汉珍,俞 浩,毛斌斌,马世堂,周国梁,张孝林,方艳夕,杨桂香

(安徽科技学院 食品药品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菊科菊属植物滁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cv.Chuju Ramat.)为安徽省四大道地药材之一,是滁州市最具特色的中药资源,史称:甘菊、池茶菊、滁贡菊等[1-2]。1932年《张山雷医集》记载:“(白滁菊)此菊为滁邑特产,色白而气味不烈,清芬微甘,能和肝阴、润肝燥,近世医家甚重之。”[3]其药用部位为头状花序,味辛、甘、苦,性微寒。研究表明,滁菊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绿原酸,挥发油和多糖等。主要药理作用为抗炎、镇痛、抗病毒、抗菌、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4]。

针对近年滁菊的产量的不断增大,花期集中,滁菊加工企业大量收购后因不能及时加工处理,造成大量鲜花腐烂变质。有研究表明,滁菊常温贮放或光照条件下总黄酮降解较为明显[5-6]。本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经不同温度储藏后的滁菊中总黄酮和总有机酸含量的变化,为滁菊生产加工企业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滁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cv.Chuju Ramat.)鲜花2013年11月采于安徽菊泰滁菊草本科技有限公司施集种植基地,经笔者鉴定为正品。

芦丁标准品(MUST-1104030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绿原酸标准品(批号:885-20000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等。试验所用试剂无水乙醇等均为分析纯。

低温冷冻箱(MDF-U5410),日本三洋公司;冷藏箱(YC-260L),中科美菱低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数显鼓风干燥箱(GZX-9146 MBE),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5500PC),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滁菊的预处理 将从安徽菊泰滁菊草本科技有限公司施集种植基地采得的新鲜滁菊进行分袋封口包装,分为47组,将其中的2个15组滁菊分别在10℃、0℃的条件下,分别处理1d、2d、3d、4d、5d、6d、7d、8d、9d、10d、11d、12d、13d、14d、15d,并贴上相应的标签;2 个 8 组分别置于冷冻室中-10℃、-30℃条件下,分别处理1d、2d、3d、4d、5d、6d、7d、8d;余下的1 组滁菊,直接于恒温干燥箱中 40℃条件下干燥至完全,并通过粉碎机分别对已经经过相关贮藏及干燥处理后的各组滁菊粉碎过筛处理[7]。

1.2.1 滁菊总黄酮含量的测定[8]

1.2.1.1 滁菊总黄酮样品溶液的制备 先配置70%的乙醇溶液,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按照体积比为7∶3来配置。

10℃冷藏处理组:分别称取4g经过不同冷藏时间处理的滁菊粉末放于圆底烧瓶中,并且编号为A1,A2,……,A15。再加入70%的乙醇80mL回流提取1.5h,抽滤,取滤液蒸干[9]。

0℃冷藏处理组、-10℃冷冻处理组、-30℃冷冻处理组黄酮的提取与上述方法相同,编号分别为B1,B2,……,B15;C1,C2,……,C8;D1,D2,……,D8。另取未经任何冷藏及冷冻处理而直接经过40℃烘干的滁菊粉末作为空白对照,按相同提取方法提取总黄酮,编号为E。

1.2.1.2 芦丁标准品的制备 精密称取芦丁标准品1.6mg,置10mL量瓶中,用70%乙醇溶解定容至刻度,振荡均匀,配得浓度为0.16mg/mL 的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 0.5、1.0、1.5、2.0、2.5mL,分别置于10mL量瓶中,分别加入乙醇2.4mL,摇匀,再加5%NaNO2溶液0.4mL,摇匀,放置6min;分别加10%Al(NO3)3溶液0.4mL,摇匀,放置6min;加4%NaOH溶液4mL摇匀,最后加入70%的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备用,待测。

1.2.1.3 黄酮含量的测定 按照1.2.1.2中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504nm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吸光度,依据已制定的标准曲线换算出供试品黄酮的含量。

黄酮得率(w/w)/%=[黄酮干品的重量(g)/粗粉的重量(g)]×100%

1.2.2 滁菊总有机酸的测定

1.2.2.1 滁菊样品溶液的制备 10℃贮藏组:准确称取不同贮藏时间的滁菊粉末各2g,分别放置于锥形瓶中且编号为a1,a2,……,a15,加60%的乙醇溶液,物料比为1:40,即加入乙醇量为80mL,超声提取45min,提取两次后过滤,合并两次滤液,离心5min(2500r/min)后抽滤,蒸干至完全,用60%乙醇定容至一定 10mL,待测[10]。

0℃贮藏组、-10℃冷冻组、-30℃冷冻组,分别编号为 b1,b2,……,b15;c1,c2,……,c8;d1,d2,……,d8和e,将提取液蒸干至完全,用提取试剂定容至10mL,待测。

1.2.2.2 绿原酸标准溶液及标准曲线的制备[10-11]精密称取绿原酸标准品3.0mg至100mL容量瓶中,加6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准确量取绿原酸样品溶液1,2,3,4,5mL,置10mL容量瓶中,加60%乙醇定容至刻度,备用。

图1 不同贮藏条件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Fig.1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on flavonoids

2 结果与分析

2.1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用上述放置备用的对照品溶液,在400~600nm范围内扫描最大吸光度的波长,以70%的乙醇溶液作空白对照,扫描芦丁标准品溶液,在504nm处有最大吸光度。得到回归方程为:Abs=0.0136*(C)-0.0925 R2=0.9990。

2.1.1 滁菊总黄酮提取率的测定 分别取一定的量的上述五组滁菊提取物于25mL的容量瓶中,加入70%的乙醇溶解至刻度,精密吸取0.2mL于10mL容量瓶中,按照芦丁标准曲线绘制方法操作,测定吸光度值,并计算干燥滁菊中总黄酮提取率。结果见图1。

2.1.2 直接烘干滁菊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04nm处测量E组,其总黄酮提取率平均为6.23%。

2.2 绿原酸标准溶液及标准曲线的制备

以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为:Abs=0.06553*(C)-0.02414 R2=0.9994。

2.2.1 滁菊总有机酸提取率的测定 精密量取1mL的上述五组待测液于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60%的乙醇溶解至刻度,按照绿原酸标准曲线绘制方法操作,测定吸光度值,并计算干燥滁菊中总有机酸的提取率。结果见图2。

图2 不同贮藏条件对总有机酸提取率的影响Fig.2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 on the total organic acid

在实验中,贮藏温度为0℃时黄酮含量维持的稳定时间最长,为11d,且总有机酸含量降低缓慢,相对于其他贮藏温度来看更为适合作为滁菊的贮藏方法。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使总黄酮的保存的时间缩短,在0℃贮藏时,总黄酮维持的时间长,且总有机酸降低的速度相对较慢。

外观的变化:经过-30℃、-10℃、0℃、10℃贮藏处理数天的滁菊,分别在40℃的烘箱中干燥后的颜色:-30℃贮藏后烘干的滁菊,其颜色全为深棕色,脆性大,用水浸泡后颜色变浅近原色;-10℃储藏后烘干的滁菊,其大多数颜色为棕色;0℃贮藏的滁菊烘干后颜色基本与直接烘干组的颜色一致;10℃贮藏的滁菊在贮藏期间颜色开始改变为褐色,烘干后的颜色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加深。关于其外观颜色等性状的改变,是否是其有效成分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的探究。

3 结论

根据不同贮藏温度对总黄酮、总有机酸提取率以及外观的变化,确定0℃是新鲜滁菊的最佳贮藏温度,该温度贮藏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滁菊总黄酮、有机酸类含量影响较少,外观影响也较小,可作为滁菊生产加工企业对滁菊的短时贮存温度。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92.

[2]晋秀龙,郑朝贵.滁州菊花资源的开发及产业对策[J].生物学杂志,2002,18(1):30-31.

[3]张山雷.张山雷医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67.

[4]顾瑶华,秦民坚.我国药用菊花的化学及药理学研究新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6):7-9.

[5]张启勇.滁菊中水溶性总黄酮的稳定性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2009,11(6):111-112.

[6]缪成贵,陈庆榆,何华奇.滁菊总黄酮抗氧化作用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2,6(3):42-44.

[7]赵磊,杨延杰,林多.贮藏温度对蒲公英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8,23(3):143-145.

[8]严赞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黄酮含量的方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9):164-165.

[9]俞浩,毛斌斌,刘汉珍,等.滁菊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26(6):38-43.

[10]易昌华,贺建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草药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J].兽药与饲剂,2004,9(1):24-25.

[11]袁飞.正交实验优化金银花中绿原酸超声提取工艺[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913-914.

猜你喜欢

芦丁有机酸绿原
一生只为这一片!盛安环保将有机酸泡腾片升级到2.0版本
蔓三七叶中分离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绿原酸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绿原酸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金银花总有机酸纯化工艺的优化
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响应面法优化辣木中多糖和芦丁的超声提取工艺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果酒中的有机酸
芦丁-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物理化学表征及体外溶出研究
葛根素、大豆素、槲皮素及芦丁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构效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