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1+X”模式助新兴体育项目进校园

2014-12-05李明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社科定向校园

“3+1+X”模式助新兴体育项目进校园

草根争鸣

笔者以笔者学校“3+1+X”模式,成功开展定向运动为例,谈谈如何让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一、“3+1+X”模式助推项目精细管理

在特色学校建设中,笔者学校以定向运动为校本课程,在教学的校本化中逐渐形成“定向俱乐部”的“3+1+X”管理模式。“3”即由体育、社科教师和班主任组成的合作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计划编写、课堂教学、课外训练、活动策划和学生外出拓展活动等;“1”即学校资源管理主体,负责教师培训、设备添置、活动审批等;“X”即以定向俱乐部为中心的多个延伸方向,如定向知识宣传、兴趣小组组织、校内外定向拓展活动和竞赛等。总之,在管理上,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全员参与;在推行中,精细严实,发挥新兴项目育人的作用。

二、“3+1+X”模式助推项目有效落实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检验,学校形成了“3+1+X”定向运动教学训练模式。“3”是指多学科的协作教学,即体育课、社科课、综合实践课的课堂教学;“1”是多形式的教学比赛;“X”是指多途径的课外拓展与多元化的评价。

1.多学科协作,普及与专项相结合

体育课。在完成国家体育课程标准要求课时量的基础上,每学期安排8课时左右的时间辅助耐久跑教学,并通过校园定向、往返式定向、障碍式定向等多种形式,掌握折叠地图、标定地图、图地对照、确定站立点与目标点位置等基本方法,学习拇指辅行法、利用直长地物(指较直且长的线状地物,如道路、小河围墙等)判定方位、偏向瞄准法、直线穿越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发展耐力、灵敏等素质,体验定向运动的乐趣。

社科课。将定向运动地图的基本知识纳入社科教学。利用社科课,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增加地图上的颜色与符号、等高线和地貌识别三方面的知识教学,使学生掌握定向运动所需要的最基础知识,帮助解决识图难的问题。

综合实践课。学校将定向运动作为体艺“2+1”活动的必选项目,而综合实践课又作为体艺“2+1”活动的主阵地,每学期有五分之二的课时用于定向拓展教学。在综合实践课上,通过改变练习条件、加大练习难度,以百米定向、迷惑式定向、窗口式定向、走廊式定向等形式,巩固学生的定向运动基本知识技能和“调图”技术,提高学生在运动中的综合运用能力。

2.多形式比赛,趣味与竞技相结合

通过比赛,不仅能挖掘体育项目的“兴奋点”,点燃学生从事该项目的热情,扩大项目的群众基础,形成校园竞技文化,而且能找到项目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去组织推广好该项目的比赛,很值得研究。如,定向运动比赛可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既有竞技性,又有趣味性的多形式比赛(如校园定向、百米定向、团队定向、积分定向、接力定向等)。像笔者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的综合赛事和以班级为单位的单项测试赛,经过多年坚持,现在的校园定向比赛已经成为学生的“节日”。

3.多途径拓展,校内和校外相结合

在节假日或暑期,组织定向俱乐部成员在地形较复杂、地物丰富的公园、农庄或小区开展野外定向活动,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使之爱上这项运动。在活动中,俱乐部成员利用指北针定向、辨向与测距,分析地图与实地地貌,选择路线,掌握野外定向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另外,笔者在学校校园网开设定向运动专栏,设有定向地图基本知识、定向地图使用及定向运动基本技能和定向运动论坛四大版块,为学生提供拓展延伸学习交流的平台,多渠道普及和宣传。

4.多元化评价,提高项目的教学效果

科学合理的评价具有指向作用,能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推动新兴运动项目在学校里广泛开展。

一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强调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角度。在教学中,在品质态度、操作过程、体验感受三方面对学生从事该项目的表现进行等级评价,包括自评、生评和师评。同时,评价要充分体现项目的自身特点,如定向运动的品质态度主要以是否主动与同学交流体会、是否尊重他人意见、是否遵守练习规则为评价标准;操作能力主要以思维判断能力和身体跑动能力为评价标准;而体验感受则主要以练习中意志品质的体现为评价标准。所有的一切,就是要激励学生学会坚持,提升项目的魅力。

二是以终结性评价和奖励性评价为辅。如设置定向考核赛,以赛代考,既形成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又能形成单个学生学习定向运动的纵向发展水平,提升学生兴趣更能提高项目整体水平。另外,笔者学校还实行奖励性评价,对参加校外定向拓展活动或比赛取得的成绩进行全校性宣传和表彰,在校园的墙报中经常看到定向队员的宣传照和奖状复印件展示,使定向运动队队员成为学校的“英雄”、同学的“偶像”。

当然,入乡随俗,因地制宜,是新兴运动项目在校园生长的基础。新兴运动项目进入校园,进来容易留住难,要全面考查地域文化、学校文化、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学生基础等,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同时,新兴运动项目在校园中扮演的角色要有个定位,是作为特色课程还是在小范围内的小组活动等。纵然像笔者学校的定向运动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形成了校本课程,学生非常喜欢,但在课程发展中,对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还需逐步修改与完善,使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李明(浙江省海宁市丁桥镇新仓初级中学,314414)整理

猜你喜欢

社科定向校园
定向运动的迁移价值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社科三刊简介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我校首次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透析2019年中文社科排名靠前期刊里的大学和学者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优秀定向运动员中距离定向比赛成绩比较研究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