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容困惑:体育课各项内容关联性如何把握

2014-12-05于素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关联性教材内容辅助

于素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内容困惑:体育课各项内容关联性如何把握

于素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备课系列论文(三)

任何一节体育课都会有各项内容包含其中,从不同视角来看时,体育课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形式。然而,无论如何归类,各项内容都应该有着必然的联系,并围绕体育课的目标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厘清各项内容的关联性,对有效选择并确定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从课堂教学看内容设计存在的若干不良现象

在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选择并确定各教学环节的内容,内容确定不当,不但不利于目标地达成,而且体育课的整体质量也难以保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将产生不利影响。当前,从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与效果来看,内容的设计存在若干不良现象,下面逐一进行分析。

1.三大部分内容关联性不明显

在部分体育课上,准备部分的准备活动内容和结束部分的放松活动内容与基本部分的主教材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不突出。具体表现在,准备部分未能针对主教材技术学习的需要,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尤其明显的是缺乏专门性准备活动,甚至有的课上,任课教师用眼保健操作为准备活动内容,这样的做法是不恰当的;结束部分也未围绕主教材学习的需要,做好专门性的放松。而是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这样安排内容的结果,不但不利于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而且,还有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也会因放松活动缺乏针对性或及时性,导致疲劳的积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体育课的三大部分内容确保相互关联,尤其是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为基本部分主教材学习发挥服务作用十分必要。

2.基本部分主辅教材搭配不合理

就基本部分而言,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的体育课,大部分任课教师都会安排主、辅两项内容,即包括主教材学习内容和辅助教材锻炼内容。主教材一般以学习运动技术或战术为主,辅助教材一般以游戏、比赛等形式锻炼某方面的身体素质或培养健全人格为主。然而,在主、辅教材的搭配上,有些课堂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即两项内容缺乏必然联系。甚至有的课堂,为了单纯突出新颖性,安排一个既与巩固技术学习无关,又与提高素质无关的新奇游戏的现象。游戏所能发挥的作用,只是看到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快乐。为此,在安排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主、辅教材的作用,尤其是辅助教材在与主教材的搭配上,要能够达到强化技能学习或补充素质锻炼的作用。

3.各内容时间分配缺乏全面考虑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除了各部分或各类内容选择准确、搭配合理,还需要合理分配各项内容在体育课上所占的时间。无论是哪项内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充分发挥作用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有的内容所占时间过长,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内容在本节课上的功能价值体现,甚至会出现个别内容因时间不足未能完全呈现的现象。如有一节武术课,准备部分比预期时间延长了近十分钟,并新增了内容,结果导致基本部分游戏内容未做成,结束部分放松活动也来不及做就到下课时间了。这种现象,说明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各项内容的时间分配缺乏周密的考虑,内容和时间分配上也存在明显的随意性。

4.复习与新授内容时间安排不灵活

很多课上都会既有复习内容又有新授内容,而且,多数情况下,都是先复习后学习,但对大量的体育课堂观察来看,复习与新授内容在时间安排上不够灵活,常出现复习走形式或时间安排过短,未能根据需要来分配两者的时间。如一节篮球行进间运球课,基本部分开始先是安排了原地运球的复习,刚组织学生原地运球大约2分钟的时间,就直接进入了行进间运球的学习。可是,从学生的原地运球整体情况来看,原地运球技术并未掌握,尤其是手型不正确现象较为突出。而教师并未结合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适当加长复习时间,而是很快进入到了学习下一个技术环节。这样的安排,明显表现出走过场的现象,不但不利于掌握已学技术,还不利于学习新技术。因此,复习和新授内容在时间安排上,要灵活把握,要能够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合理分配。

二、从多元视角对体育课内容进行分类

体育课内容要准确安排,时间上要合理分配,需要了解内容的分类形式。下面从多元视角对体育课各项内容进行归类。

1.依据三大部分划分体育课的内容

体育课的内容划分形式很多,依据三大部分可以将体育课的内容划分为:准备部分内容、基本部分内容和结束部分内容。这三部分的内容在体育课上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准备部分除了课堂常规,主要内容是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的活动内容——准备活动。准备活动除了大家熟知的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内容以外,也不可忽视两大问题,一是依据基本部分主教材学习选择什么样的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二是根据需要安排多长时间的准备活动。准备部分不是有准备活动就合理,而是需要有适宜的准备活动内容,且该项内容要能够直接服务于基本部分内容的学习。

基本部分从大的方面来看,一般会划分为技战术学习与素质锻炼,形式固然是多样的,但基本部分的内容,除了需要了解大体上分为两大类,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把握技战术学习的程度和素质锻炼的类型。否则,教学组织形式和时间上的分配就会显得盲目。如,某一项技术学习,是要让学生会说、会做还是会用。不同的“会”的程度,组织教法就会有明显不同,时间分配也会有一定差异。为此,基本部分内容也需要全面考虑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的问题。

结束部分除了要进行课的小结以外,最为重要的就是放松。不过,一般的体育课上,都会看到任课教师安排放松活动,只是放松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组织形式、时间分配各有不同。结束部分的放松活动要能够真正起到放松的目的,放松活动的内容要围绕基本部分内容安排,无论是组织形式还是时间分配都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脱离基本部分的放松活动是不适宜的。

2.依据主次作用划分体育课的内容

体育课基本部分的内容有的是起主要作用,有的次之。按照主次作用可以将体育课基本部分内容划分为主教材内容和辅助教材内容。主教材往往是一节课的核心内容,其他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该内容选择和搭配。就一个学期而言,主教材通常具有计划性,某一节课安排什么主教材内容往往在学期开始都已经被确定,即在学期计划中有所安排,而非随着教学的进程任意选择的。因此,主教材的选择和确定不是以某一节课为转移的。就一个单元而言,主教材一般还具有连贯性,前后课时是相互关联的,是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学习的。辅助教材也是十分重要的,尽管不作为核心,但是它的作用也是一节课所不可或缺的。有的辅助教材能够为学习主教材起强化作用,有的辅助教材能够为主教材起互补作用。如主教材学习双杠,跳上支撑摆动前摆下技术,可是,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上肢力量较弱,跳上成支撑的动作困难,辅助教材可以安排上肢力量练习,强化技术动作学习所需臂力。又如,主教材学习排球的垫球技术,辅助教材可以适当安排下肢的跳跃性练习等。因此,体育课基本部分内容的安排除了考虑主次作用,还要考虑主辅教材的合理搭配。

3.依据教材新旧划分体育课的内容

体育课的内容有学习新教材和复习旧教材之分,因此,可以将其划分为复习内容和学习内容。一节课上,复习和学习内容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但大多数是先复习后学习,也有少数是先学习后复习的。当然,也有根据需要将复习和学习穿插或交替出现的情况。无论如何安排其先后顺序,复习和学习内容各自的作用既有所不同,也相互影响。复习是为了巩固提高,而学习却是为了了解、熟悉和初步掌握,二者具有明显的区分。但与此同时,复习和学习内容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即复习到位,有助于进一步学习新的内容。为此,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然而,有时候,新旧教材也会被分割到两节不同的课中,如一节是独立复习课,而另一节可以是单独的新授课。复习课主要以复习已学技战术为主,而新授课却以学习新的技战术为主要内容。无论是将新旧教材安排在同一节课,还是将二者分配到两节课中,专门就一类教材组织教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合理把握复习和学习的方式手段。一般而言,复习内容要考虑其组织形式的趣味性和重复性,学习内容不可忽视示范性和指导性。

三、内容合理设计应把握的几个关键点

体育课的内容需要合理设计,才能凸显各项内容所发挥的作用,为此,下面谈几个需要把握的关键点。

1.“会”与“不会”的界限需要分清

要想做到内容的合理安排,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会了,即会与不会应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标准,这样才能减少盲目性,体育教学才能按照达到“会”的程度安排内容和合理组织。当前,无论是确定单元长度,还是为一节课主教材内容选择组织形式,都需要准确把握什么情况下是学会了。但是,究竟学到什么程度是会了呢?通过长期对体育课堂的观察,以及与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的交流,本研究初步将“会说”、“会做”、“会用”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会”。其中,“会说”主要是指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所学技术的动作要领或战术的动作方法,如学了前滚翻以后,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将前滚翻的动作要领用语言表述清楚。“会做”主要是指学生能够用肢体将所学技术按照动作要求表现出来,而且是独立完成。还以学习前滚翻为例,学生能够独自按照动作要求顺利完成前滚翻动作。“会用”主要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运动场景下,都能够将所学技术动作完成,或遇到突发情况能够运用所学技术做出自我保护的动作,如学了并会做前滚翻以后,当有人从后面突然踹一脚,本能的反应是向前跑几步,反应慢的会突然摔倒,假如能够利用所学的滚翻动作,将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摔倒擦伤或骨折。又如,学习完篮球运球技术以后,在有人防守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顺利运球突破防守等。为此,教师在设计某节课要教授的内容时,需要根据要达到的哪一个层次的“会”,来准确安排与此对应的方式方法。

2.内容的搭配需要找准之间的联结点

无论从哪一视角看体育课的内容,要想做到内容之间搭配合理,需要找准各项内容之间的联结点。也即是说,要明确内容与内容之间因什么而联系在一起。是因目标一致,还是作用互补,或是互为促进等。

假如从三大部分来看,准备活动和主教材之间的联结点在于“有利于技术学习和掌握”,把握住这一联结点,对准确选择准备活动内容,尤其是选择专项准备活动内容将具有明确的指导性;放松活动和主教材之间的联结点在于“有利于身心健康”,该联结点的准确把握,有利于确定放松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组织形式,便于身心疲劳的及时恢复。假如从教材的新旧来看,复习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结点是“有利于技能学习、掌握和提高”,对该联结点的准确把握,能够有利于根据学生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合理把握复习与学习的时间分配和组织形式,使得体育课教与学的过程变得更加灵活。假如从主、辅教材来看,二者之间的联结点是“一般身体素质或专项身体素质的提高”,把握住这一联结点,对准确选择具有关联性的辅助教材更为容易。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过程中,在选择和分配各项内容的时候,找准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联结点至关重要。

3.内容与目标的关联性需要十分明确

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教育的方向标,是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引导者,要正确选择内容,就需要明确内容与目标的关联性。

就目标而言,当前最为权威的体育课程目标表述是:体质健康促进目标、运动技能掌握目标和健全人格培养目标,体育课各项内容的选择要能够围绕着三维目标中的某一个维度或多个维度进行确定,当然,这里所谈论的与目标关联的内容主要是指基本部分安排的各项内容。脱离目标的内容选择是不明确的,但该如何把握内容与目标的关联性呢?最为关键的是需要分清谁先谁后的问题。过去很多人都认为“目标引领内容”,即所谓的目标在先,内容在后的解释。实际上,这种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在体育课程的层面可以如此理解,但是,到了课堂教学的层面,并非如此。因为,此时的主教材内容事先已经确定,因此,主教材内容与目标的关联性是要能够围绕该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及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确定难度适宜的目标。基本部分辅助教材的确定,一方面要考虑与主教材的搭配,另一方面,不可忽视与该节课教学目标的服务性。此时此刻,目标与辅助教材内容之间,又变成了目标在先,内容在后的关系。当然,这一目标常常不是指向技能,更多的是体质健康或健全人格培养方面。因此,在选择确定辅助教材内容的时候,要增加与目标关联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体育课教学目标地设定,一方面是要依据三维课程目标并考虑如何将其具体化,另一方面是要充分考虑主教材内容、学生发展、场地器材、单元课次等因素综合确定某一节课的明确目标。辅助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实现的是主教材难以完成的目标,如主教材是篮球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目标除了技能目标围绕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学习和掌握程度设定外,在体质健康方面,目标设定的是提高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健全人格培养方面,设定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两项目标,主教材学习的全过程很难实现,因此,在选择确定辅助教材的时候,就需要围绕“奔跑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来确定。

总之,内容设计要想达到科学、合理、有效的效果,不但需要考虑把学生教到什么程度,还要充分考虑内容之间的联结点,以及内容与目标的关联性。从而,减少盲目性,并提高教学质量。

于素梅,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学生体质健康。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等90余篇;出版专业论著《体育学法论》等28部;主持课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基础教育体育教育质量内涵及有效促进策略研究》、《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分层认定研究》等15项。

猜你喜欢

关联性教材内容辅助
老年人行动辅助车
基于单元视角的关联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学贯中西(4):AI的时序性推论技能
燃气热水器性能与关键结构参数关联性分析
饮用油茶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性分析
例谈何时构造辅助圆解题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