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析“直跑屈腿跳高”的有效教法以浙江省城区联盟研讨活动中的三节《直跑屈腿跳高》课堂教学为例

2014-12-05沈技峰浙江省宁波市实验小学315010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大脚落地天才

沈技峰 (浙江省宁波市实验小学,315010)

例—析“直跑屈腿跳高”的有效教法以浙江省城区联盟研讨活动中的三节《直跑屈腿跳高》课堂教学为例

沈技峰 (浙江省宁波市实验小学,315010)

编者按:2014年第8期,本刊对“浙江省小学体育区域联盟第五届研讨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整体概述,并对两个教学内容之一的“排球正面下手发球”,从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观摩教师观摩心得与评价、建议等角度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本期则主要针对“直跑屈腿跳高”这一教学内容,从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进行课堂评价、如何理解教材内容等方面进行组稿,请大家继续关注。同时,欢迎大家针对相关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并踊跃投稿。

一、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游戏教学、情境教学是教师们运用比较普遍、比较熟练的教学方法。尤其在水平一学生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较频繁,而这些教学方法因不同教材、不同教师的教学组织与调控水平的差异,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比如,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在三节课中有两节课运用了情境教学。A教师是以大脚天才为情境主人,展开教学,把学生比喻成大脚天才,以大脚天才苦练本领、确定目标、奋力闯关为主线,一步步引导、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以达到预定教学目标;B教师以小朋友都喜欢的动画片《熊出没》中的熊大带领熊宝宝们练习跳房子、跳过树桩、挑战自我为情境展开教学,以熊宝宝们一步步通过情境地发展来达到教学目标。A、B二位教师的想法和设计十分巧妙,也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三节课中全部采用了趣味教学法、比赛法、游戏法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A、B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比赛、游戏相结合的方式;C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比赛、游戏和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无论是一种或者几种方式的结合都说明教师在运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这和课程标准的理念十分吻合。笔者对三节课中运用情境、评价激趣、游戏比赛激趣法提出几点建议。

1.运用情境教学要将情境贯穿始终或贯穿某一阶段

运用情境教学法,要考虑到这个情境是否能贯穿课的始终,或者贯穿课的某一个环节,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要让情境真的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反之则不用为好。如,A教师运用情境,让学生扮演成大脚天才,在课堂中并没有贯穿始终,从教师的语言中就体现出来,想起来就叫学生大脚天才,忘记了就不叫学生们是大脚天才。扮演角色是为了情境而情境,既然是大脚天才,在教师的语言中就要称呼学生为大脚天才,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没有把学生当成大脚天才的话,学生扮演的角色就失去意义;B教师对情境的掌控比较好,对自己扮演的熊大也掌控得很好,B教师为了让熊宝宝安静下来而自己扮演光头强时,总是在每一次的口哨声后再说光头强来了,这样让情境更加逼真,学生也一直在这样的情境中跟着教师在一步步完成既定的目标,学生在系列的安排中得到锻炼。

2.运用评价要让学生明确评价的要点

运用评价方法时要明确让学生评价同伴所做动作的要点,最初的学生评价最好不要让学生评价全部技术动作,对于评价的学生来说有些偏难。比如,直跑屈腿跳高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第一次评价是否是单脚起跳,是单脚就给一个笑脸;第二次看学生是否是双脚落地,是双脚落地就给一个笑脸。当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完整的技术动作后,再尝试让学生进行完整的技术动作评价(完整的技术动作评价一般要出现在单元的第二次课或第三次课中,甚至是第四课中)。比如,C教师在运用评价环节中,没有明确让学生参与评价的内容是什么,C教师是让学生评价整个动作的完成情况,出现了学生如果是双脚起跳的,他就会给双脚起跳的学生笑脸,而单脚起跳的学生就不给笑脸的现象。

3.运用游戏比赛时要明确游戏的主要目的

在本次活动中,为了激发兴趣,让每组第一个学生先练习单跳双落后,快速跑回队伍和下一名要练习的同伴击掌,这样的形式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很有帮助。但笔者认为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这样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刚落地就要快速折返回队伍进行击掌接力,就会淡化落地以后屈膝缓冲的动作,学生双脚未落地前为了加快之后的启动折返,就使得最后的落地动作练习不到位。不仅如此,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的整个趣味重心其实不是放在单跳双落的标准动作要领上,而是转移到了击掌接力上,所以这样一个设计虽然是比较有趣的活动,但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大打折扣。因此,建议在运用游戏法时要做到三点:首先,要向学生声明,接下来的练习环节不是比整个小组的循环速度,是要看每个人完成的动作质量;其次,循环的方式可以告诉学生,只有等前面一个学生完成整个标准的动作,并且离开垫子后才能启动;最后,落地后的屈膝缓冲,可以通过让每个孩子完成动作后双手轻轻触垫,潜移默化中巩固屈膝缓冲的动作要领。

二、由易到难、分层教学,使技能教学“无痕化”

由易到难、分层教学等方法的使用是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运用频繁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本次研讨活动中的三位教师也都运用了这些教学方法。

分析:A、B、C三位教师运用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跳的高度上,比如:A、B两位教师体现在跳过橡皮筋的高度由10厘米、20厘米、30厘米上,而C教师则体现在一块折叠垫、两块折叠垫和三块折叠垫上。这些都是比较显性的整体分层教学,让学生在一次次挑战成功后达到教学目标,也让技能教学在“无痕化”的环境下完成。三节课中此教学法运用的比较好,但是笔者观课后经过研讨发现此类教学法的运用还有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的空间。

建议:全班学生都用同一个高度练习时,会有个别学生达不到教师预定的目标要求,这时要针对不同学生进一步的分层,先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最基础的一个高度——10厘米或20厘米;再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差异,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高度(教师把场地设置成20厘米、25厘米、30厘米、40厘米不等的几个高度放置在两块练习场地),要求学生用正确的动作跳过低高度(20厘米或25厘米)连续两次成功后升到高一点的练习场地(25厘米或30厘米),在高一点的练习场地连续两次没有成功,再回到原来低高度的场地,这样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化的练习和展示。

三、优秀学生展示、树立身边的学习榜样

展示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动作概念和了解完整动作轨迹,而优秀学生的展示可以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榜样,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也能激发学生相互竞争的动力。

分析:三节课中都有学生的展示环节,A教师在学生单脚跳和双脚跳中让学生展示;B教师在跳房子、跳过树桩、跳过不同高度橡皮筋时让学生展示;C教师在学生跳过不同高度的折叠垫子时让学生展示。三位教师的学生展示环节都让学生静下来认真地观看。但三位教师都没有明确要求学生观察展示时要关注动作中重点动作。

建议:优秀学生展示动作时,要明确让观看的学生看什么?如:直跑屈腿跳高展示时,要明确学生看起跳时是单脚起跳还是双脚起跳,落地时是单脚落地还是双脚同时落地,这样学生心中就有明确的观看目标,学生展示后要和学生一起评价展示学生的动作是否正确,如果出现错误要明确告诉学生错误在哪里,必要时教师要重新进行示范。优秀学生展示后教师要给学生肯定的评价,展示成功时表扬或者小奖励等,有误时要从大胆展示自己的动作、积极认真练习等方面给以肯定。

猜你喜欢

大脚落地天才
党天才
天才or怪咖
房地产税:靴子何时落地?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午后
大脚
大脚鸭
大脚女巫
天才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