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文化的力量撬起教研组转型

2014-12-05孙建顺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研究型教研组教研

用文化的力量撬起教研组转型

专题点评: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挑战与要求,快速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学校教研组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加强教研组建设更是迫在眉睫。但当前大多数学校的教研组,对教师的指导、监控能力和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形式主义多,教科研水平不高,研究意识不强,团队合作欠缺,教研文化缺乏。基于此,本期策划了“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创建”这一选题。

本期来稿较多,选登的来稿,分别阐述了创建研究型教研组的策略、构建研究型教研组的三个阶段、以问题为导向系统开展教研活动的策略、教研活动组织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系统建构研究型教研组明确了方向,指出了路径与实施策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然而,对照撰稿提纲,来稿在创建研究型教研组的意义、如何创设研究氛围、如何形成研究型教研文化、如何将教师个人成长规划与教研组研究主题相结合等方面,缺乏优质稿件。刊登的一些稿件,自我设定的成份较重,缺乏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本次来稿中虽然有一些教师个人成长规划与学校体育教研组的三年发展规划案例,但这些案例存在对所处现状分析不细、不透,制订的规划措施粗线条,与现状分析匹配性不强等不足。为此,本刊将持续关注、刊登此类选题与来稿。

创建研究型教研组,促进教研组功能转型,需要以文化建设为方向,挖掘出组内在的诸多潜力和潜能,具体需做好“五个以”。

一是以常规教研为基点,推进教研工作规范化。研究型教研组建设以传统教研为基础,只是赋予了更多的新元素。因此,要夯实教研组的基础性建设,各种教研工作制度与规范,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责职、教研活动纪律、听课评课规范、教学反思要求等,要齐全并严加落实,确保教研组的职能不错位、管理不缺位、行动不让位,全面规范常态教研活动的开展。

二是以先进理念为引领,唤醒教师自主教研的积极性。研究型教研组建设要提高“我要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教研组规划与个人发展规划相结合,就能使教师发展更主动。首先,引导教师制订个人规划。引导教师对身处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出自身、学校和学生三方面的最佳结合点,找到切实可行又具有挑战性的成长目标。其次,教研组结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组内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制订教研组发展规划。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结合,这样就形成“学校——教研组——个人”三位一体的规划系统。个人有了既定目标,学习会更主动,研究会更主动,反思会更主动,教研组的整体目标会在教师的个人目标实现中达成。

三是以问题发现为切入点,开展行动研究。由于教研组和教师个体,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教育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也不可能对每一次教研活动中呈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集中有限的精力,对选定问题聚集,不失为上策。本期刊登的《以问题为导向 系统开展体育组教研活动》,其方法值得倡导。但笔者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着重培养发现问题,并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的能力,使每次研究活动形成“序列”。建议将“大问题”作为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的研究课题,将这些“小问题串”作为每一次教研活动的研究主题,并集中教研组的集体力量,开展读书学习、理论研讨、课例研究、成果提炼、反思重建等行动研究活动,促使教师养成肯钻研、勤思考的好习惯,形成人人重视做学问、个个善于做学问的好风气。

四是以反思评价为保障,提升教研的有效性。研究型教研组要秉承“经验+反思”的教师专业成长方式,引导教师对比教学、跟进重构,深度反思。依据课例教研的不同走向,推介三种“课例”反思:同课异构,是指对同一教材,由多人进行不同教学设计的教研方式,它可以使教师在“个体思考,合作设计”环节中,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拓展与升华。同课精构,指对同一内容的接力实践、连环跟进,以追求教学最优化的一种方式。一般多为一人同课精构,也可以多人同课精构。异课同构,指通过相同类型、相同题材或研究问题相同的课进行比较式教研,从中摸索出共同结构与方法的教研模式。这三种研究方式,可以使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对教学进行研究、反思。

五是以文化建设为杠杆,撬起教师职业幸福感。当前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很多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往往是“被要求”、“被管理”、“被学习”,创建积极向上的教研文化就会鼓舞教师的工作热情。笔者所在的小河中心小学把“He韵”文化作为教研组文化,努力追求组织结构“合理”、管理制度“融合”、成员之间“合力”,发展理念“和谐”,追求“和而不同”的教研文化,建立了人人参与、尊重知识、敢于创新的教研组内部环境。教研组文化一旦形成,其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以文化育人,以文化培育教研组品牌。因此,将教研组建设提升到文化层次来考量与探索,有助于将教研活动的“制度管理”转变为“自觉行为”,有助于教研组从“传声筒”转变为“孵化器”和“转化器”,为组内的每一个成员营造适宜其专业成长的文化氛围。

教研组建设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和艺术性较强的工作。如果教研组建设,真正能做到,强化基础建设,有序安排研究主题,着重唤醒教师的发展内驱力,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借助团队行为的塑造和共同愿景的建构,逐步生成学习文化、合作文化、研究文化等教研文化,积极向上的教研团组文化,就会激活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教师的职业效能感,体育教研组就会成体育教师真正的“温馨家园”。

点评人:孙建顺(“学体名师专家库”培养对象、江苏常州小河小学)

猜你喜欢

研究型教研组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7P营销理论与学科服务推广:以研究型高校图书馆为例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