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例研究探析关键技术的教法以浙江省小学体育区域联盟三节《直跑屈腿跳高》片段课为例

2014-12-05林定荣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315194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单脚教法双脚

林定荣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315194)

基—于课例研究探析关键技术的教法以浙江省小学体育区域联盟三节《直跑屈腿跳高》片段课为例

林定荣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315194)

《直跑屈腿跳高》是水平一(二年级)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是由原地单跳双落等游戏延伸至行进间助跑单跳双落。屈腿可以用“适当的高度”去自然解决,双脚落地缓冲通过正误对比可以简单揭示,而跑和跳看似简单,但是作为新授课,学生很难做好跑动中准确的单脚起跳动作,所以本内容教学的关键点就在于跑和跳的结合,笔者暂且称其为跑动中的单脚起跳。

一、A教师的教法分析与建议

关键技术教法:方法1:运用嘭—嚓,嘭—嘭—嚓的节奏变换复习原地的单跳双落,并将动作过渡到自然上两步的单跳双落;方法2:练习原地上一步的单跳双落;方法3:单脚支撑起跳双脚落地;方法4:规定距离(约2.5米)直跑屈腿跳过小垫子(小垫子由一个递增到4个)。

效果体现及分析:方法1的节奏变换练习起到了很好的复习和过渡作用,符合动作形成的规律;方法2的练习是为了控制踏跳的准确性,单独存在是无可厚非的,如果考虑到加大距离后要求学生准确的踏跳,反而会限制学生单脚踏跳的协调性;方法3的作用无非想让学生体会单脚起跳要用力,但是这个动作放在这里,反而起到负迁移的作用,让二年级的学生用类似“金鸡独立”的动作起跳难度可想而知;方法4的作用是逐渐加大难度的练习,高度从1层到4层,企图让学生在完整练习中提高跑、跳、屈、落的能力,但是事与愿违,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双脚起跳现象严重,学生会的动作被教师教得不会了。其原因有两点:一是高度在变,而助跑的距离(2.5米)始终没变;二是起跳的点位置太小,跑动中的学生无从下脚。

建议:“金鸡独立”的起跳练习不要出现,在有效的嘭—嚓,嘭—嘭—嚓的节奏变换练习后,直接过渡到走几步——跑几步单跳双落的练习中,在练习的时候不要过分强调踏跳的准确性,在增加垫子高度的同时,设置不同远度的起跑区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二、B教师的教法分析与建议

关键技术教法:方法1:用立定跳远的方式体会“双跳双落”,同时两手撑地辅助缓冲;方法2:单脚踏脚印比一比谁踏的准;方法3:走几步单脚踏脚印起跳,双脚屈膝落地;方法4:慢跑几步,跳过30厘米高的障碍,屈膝落地;方法5:加大距离、增加高度继续练习。

效果体现及分析:方法1这个环节是可以很好地体会双脚落地屈膝缓冲——稳!但是却没有想到,这种落地“稳”,是建立在双脚稳稳起跳的基础上的,而且双手撑地的动作存在安全隐患。方法2中单脚踏脚印踏的准,原地踏准并不难,跑起来学生还会这么准吗?学生就是为了“准”字,跑起来的脚步怎么看都是别扭的。方法3的环节因为是走学生勉强可以做出单跳双落的动作,但是走动动作很僵硬。方法4、方法5这两个环节印证了方法2的处理是适当的,因为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双脚起跳的现象过半以上,但还是毁在了“准”字上,同时由于教师在方法1环节示范引导的双手撑地缓冲,造成学生在速度和高度的压力下变成双膝跪地双手撑垫的危险动作。

建议:立定跳远落地稳,改为原地单跳双落比稳,然后过渡到上一步或自然跑几步的单跳双落,此时设置的脚印要大,甚至可以用踏跳板代替。在学生熟练掌握了跑动中的单脚起跳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设置相对小的脚印,以此提高准确性。后面的教学可以依照预设继续进行。

三、C教师的教法分析与建议

关键技术教法:方法1:人、枪、熊游戏渗透单一单—双的动作,从师生游戏过渡到两个学生的合作游戏;方法2:从自主跳格子—引出连续的单跳双落练习;方法3:上一步过渡到跑几步的单跳双落,穿插纠错练习,对个别双脚起跳的学生进行降低难度的跑几步单跳双落练习;方法4:从一个完整示范—空中屈膝—过渡到跑几步跳过一定高度的横绳,再过渡到增加跑动距离,提高跳远高度的练习。

效果体现及分析:方法1游戏中教师把单—单—双的节奏变换融入到了游戏中,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方法2跳格子的游戏中,教师没有限定跳跃的方法,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有开合跳、并脚跳、单脚跳、当然也有单跳双落。此时,教师通过一个优生示范,自然地引导学生进行了行进间单跳双落的练习。方法3上一步到跑几步的练习中C老师也设置了脚印,但是脚印相对较大,并且教师没有强调一定要踏到脚印,他把评价的重点放在了是否利用单脚起跳上,同时他引导学生,起跑点可以自己稍作调整。通过刻意的观察,笔者发现,双脚起跳的学生也存在一小部分。方法4练习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很不适应,双脚起跳的现象更多了,但是教师及时设置了单独纠错的场地,并且明确了三个评价点,一是单脚起跳的吗?二是落地的时候有没有屈膝缓冲?三是腾空的时候脚有没有碰到横绳?几次练习以后学生基本掌握了直跑屈腿跳高的完整动作。相比A、B两课,C课教学效果明显有提高。

建议:教师在方法1中将节奏融入了游戏,这样做很好,如果能单独将节奏变换提炼出来,单独进行统一练习几次,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的纠错环节只是代表性的叫了一个学生出列,笔者觉得这样对该学生打击过大,既然教师具备观察的能力应该让其它学生也出来,统一形成一个纠错的阵营,纠错时不建议用高度和脚印,只要求学生在跑动中自然做出单跳就可以。这样的话后续的双脚起跳问题可能会解决的更好。

猜你喜欢

单脚教法双脚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绝活老人的日常训练
双脚踩出的汉字
畏惧
跳跃:单、双脚跳 教案
单脚立
实战视角下擒敌拳教学教法路径研究
What Is aSplit-second Decision You Made that Changed Your Life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UNHAPPY FEET 让你的双脚在夏日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