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素描”教学内容的展开应用*

2014-11-24马涛

设计艺术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设计素描素描艺术设计

马涛

1.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

2.东华理工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随着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高校如何进行“设计素描”教学,越来越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并且都希望将全新的设计教育理念纳入教学之中。基于此种状况,笔者认为有必要系统讨论“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应用。关于“设计素描”教学问题的讨论,都是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的体会与认识,因为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目前高校“设计素描”的教学情况以及每个教师所持的观点和见解。

“素描训练的目的是培养一系列的能力,包括造型能力、形象感觉、判断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以及对画面效果的整体把握能力等。当然,最终要达到的是艺术表现能力。所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贯穿在训练过程中,因为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和相互制约的。所以,素描训练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训练,它要求各方面的能力,也包括知识与理解能力的综合发展。”[1]101素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世界多元文化共存的背景中,有必要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学科“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内容做进一步地研究与探索。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现行的“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仅仅是借用西方传统写实艺术理念和方法进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艺术理想都是以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理念和技术手段为标准的(包括设计色彩的表现造型基础训练)。这种教学内容既忽略了承传中国艺术的理念,也忽略了西方百年艺术吸纳东方艺术和民间艺术、抛弃“科学”成分(如透视学等),从描摹物象外貌转为表达精神世界的方法。当今已经步入了构建中国特色文化的历史阶段,要使“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内容有所创新,就得调整教学方法实施课程改革。因为这对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起到极大的作用(见图1)。

图1 纸本水墨设计《历史的巨变》(马涛,2005)

一、感悟“设计素描”,体现个性的艺术创造性思维

“设计素描”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素描技能,熟知工具、材料与做法,而且还要通过大量的实践使学生从中感悟“设计素描”的真实涵义,即把素描作为创作者与外界紧密沟通的方式,最终建立自己的艺术思维方法。同时,艺术风格与个性体现也反映在设计素描之中。素描是绘画创作的前提与基础,艺术的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活动主要是通过设计素描体验而获得的。因此也是“设计素描”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设计素描”教学内容的深入,对促进实践教学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

第一,在绘画造型中,掌握形体的结构与空间构成。理解形态的发生与变化的特质,成了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二,探究造型艺术的本质特性,寻找表达语言的突破点,在解析性素描、传达设计形态中为自己的艺术方向定位。

第三,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结合“设计素描”课程的目标,制定基础造型的训练方案,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为艺术设计的创造、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撑。

第四,对“设计素描”课程实践教学功能的重新理解,能直接促成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五,拓展学生艺术设计的知识面,可以在跨学科的范围内,用艺术设计的信念来学习其它专业和从事相关、相近的职业;在提高专业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方面,也能够促进艺术之外相关学科的发展。

综上可见,“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学好素描对于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锤炼艺术语言、探索艺术规律,提高审美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271

二、探索“设计素描”的教学方法,创新实践型教学

从我国艺术院校素描教学所走过的历程来看,素描教学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早期为西方素描教学体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80年代以后出现的是借鉴西方现代多元化和实验性以及对西方艺术传统进行探索的设计素描教学法。

其实“设计素描”教学是一种较为科学的训练科目。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必须尊重规律,学生也要遵法守度,并且需要循序渐进,不可急躁,否则会“欲速则不达”。应该说,每一位优秀画家,都是经过严格的素描训练了的,他们之所以能画出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特色的佳作,是与前者密不可分的。由此可见,素描基础训练并未妨碍他们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相反,他们从中得到了更多的益处。所以审视已经拥有的设计素描教学方法,更要有客观公正的态度。如果说它有欠缺,并不完全是方法本身(因为任何一种已有的并且经过实践证明是好的方法,放在后一时代审视都可能是不完善的),而是在一种体制下如何运用和对待的问题。

因此,具体研究的内容或对象是:

1.教学模式的现状及社会调查

“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内容与应用研究向高校设计教学界强调了不同的思考和观点。课程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从课程目标到教学内容,从教学环节到课程评价,都存在着相对不变的标准与规律,但课程教学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又是一条永恒的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设计素描”教学体系就需要重建。

2.研讨课堂教学方式

了解造型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法,并进一步认知造型作为独立的艺术元素存在的本质特性。要着重掌握形体的结构与空间的构成。理解形态的发生与变化特质,并结合“设计素描”课程的目标,制定对基础造型的训练,培养坚实的基本功,为艺术设计的创造、创新提供必要前提的教学方案。

3.创新实践教学

在此基础上,提出集学习、观察、思考和动手为一体的素描教学新理念,将创造性思维融入造型训练之中,强调设计意识在素描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也是素描这门造型基础课在现代设计教学中的必然转变。

4.应该有的放矢

即使是绘画系这样的基础训练也还存在着问题,学生只在表面上接受了视觉训练,却没有对艺术思维进行学习,所以学生只是在物质材料的层面上接触了一些零散化的艺术碎片,而没有从理性的角度对“设计素描”进行整体地理解和把握,当然也就没有触及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观念”这个核心。因此,对于“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与研究,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就能够为进一步构筑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提供依据。

“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有趣的视角和成功方案的灵感往往都是来源于接触生活和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2],这个结论无疑是正确的。

三、“设计素描”教学培养审美意识和传达设计形态

作为“设计素描”教学,其“共性”与“个性”共存。从这个层面上讲,作为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反之,作为学生应该有法度,循序渐进,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和具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再自由地表现和创造,此为共性。作为个性,主要是从审美和表现方面得给予体现。因为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审美取向及理念,所以“设计素描”教学在具有共性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应该张扬个性。要达到这个目的,应当从以下方面注重培养和引导学生。

第一,是意识的培养。设计素描教学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其观察方式决定了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思维方式,所以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存在决定意识,意识作用于存在。

第二,是审美能力的培养。“设计素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审美情趣,提升对事物美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是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第三,是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设计素描”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潜质,关键在于教学上要有好的方法去挖掘和培养。因此有必要对“设计素描”教学的某些环节进行实验性、探索性的改进,以适应这种需要。

1.基本情况

素描课程对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而言是专业通修基础课程,从传统素描教学的角度讲,学生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达到两个基本的要求。

第一,掌握和运用造型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客观物象的观察、分析、理解和表现能力,为下一步的专业学习和艺术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拓宽思想、开拓视野,学习和研究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探索艺术造型规律和形式规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感知及艺术鉴赏能力。

原先的素描课程的教学模式,以面对实物写生为主要训练手法,以具象的表现空间中的形体结构为主题而贯穿始终。多年来都是以全因素的造型模式为基准,因此形成了一整套相对规范的教学体系和评价标准。

美术专业仍以解决基本的造型能力为主,以研究物象结构为主;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则更多地体现了专业造型意识及设计思维方式的训练,强调并重视画面的构成因素,向学生提供自由取材、自由表现的空间。艺术设计专业本科选用的是中国高等院校美术·设计教材《设计素描》,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素描的基本功不仅表现为对一定的绘画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索精神、艺术热情和正确的艺术观。因为观念决定着学生学习的目的和要求。”[3]

2.创新点

第一,写生表现的内容主要以工业制品、生活用品为主。

第二,与传统教学全程写生相比,该课程分写生式、设计式、命题式三个教学段,第一段对物写生,了解掌握全因素的造型规律;第二段设计式教学,对物象进行剥离分析,以线的形式语言阐述结构特征;第三段指定3~5件生活物品,根据用途和特点想象其使用者的身份和气质,组合相应的视觉因素,反映合理的环境和氛围,按照个人的创意组织画面的结构。

第三,画面允许不顾及物体和空间的物理意义和逻辑关系,重新拆装、组建,以增加视觉与触觉的认识,求得视觉信息传达的有效性。

而“意象素描”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物象的想象和联想方面的表现力,分析客观世界丰富的物质对象之间的各种关系,通过绘画语言手段(点线面、黑白灰、笔触、各种材质工具)来表现某种感受及认识,着眼于构图在视觉上的趣味性,强调物象质的特征与技法的多样化,在视像表现中,抽取某种有意味的能够体现张力的因素予以表现,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使素描的语汇训练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阶段。

在材料、工具上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各种材质、媒介的运用,如运用电脑处理图形、采用照相技术、复印技术和拼贴手段创造图形。

3.应用情况

“设计素描”及“意象素描”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之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在认识形式规律的基础上,超越规律。开拓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视觉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的视觉意识,变不敢想为敢想,不敢做为敢做,使学生体会到真正是在为自己作画,而不是为老师作画,其学习的主动性就能大大增强。自主意识的提高,也为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见图2)。

图2 建筑素描《永恒的记忆》(马涛,1983)

“主持讲评的教授应当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们在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时候形成和坚持自己的风格。”[4]

随着视觉传媒技术不断发展,美术学科的应用范围的扩大和传播方式的迅速变化,社会对美术专门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绘画专门技能的重要性已让位于图形处理的技能与思维使得人们认识到过去在素描课程中单纯研究表现物象结构关系的能力培养过于狭窄,教学重心需要转向研究画面的结构关系,开拓学生的艺术思维,学会灵活多样地运用造型语言,积累处理画面的经验和技巧,重新认识专业基础的真正内涵。这一新的知识和技能领域,并不对立于传统的教学,而是在传统意义上的拓展和创新,这一点正符合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和精神。

四、结语:“设计素描”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模式的完善

“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第一,教学内容的展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造型规律及各种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训练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观察、理解能力和富于理智的认知能力,同时,培养和调动学生想象的能动性,以形成他们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今后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第二,教学内容的应用。训练学生通过对自然形态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充分把握自然形态的基本规律——节奏、韵律、骨骼、转折等相互间的关系;通过对物体基本元素的分析,从而解散物体的结构单位,发明新的组合模式,创造出新的形态,以达到对解构与重构的组织能力以及对“抽象”形态的观察与构想能力的培养目的,即对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重点进行训练与培养(见图3、图4)。

图3 人物素描《老大娘》(马涛,2002)

图4 人物素描《老大爷》(马涛,2002)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是设计速写训练,设计速写训练也占主导的位置,要将设计速写训练贯穿设计素描对自然规律练习的始终。“因为对于绘画创作者来说,速写是感受生活、记录是感受的方式。速写可以使这些感受和想象形象化、具体化。但是,对于从事设计领域的人员和学习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速写是由造型训练走向创作的必然途径。设计速写是训练物体造型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设计素描中的一种表现方式,并且占有其重要地位。速写造型是一种最快捷、方便的表现语言,设计师通过设计造型能记录被描述物体的形态感爱,这些速写造型将为设计创造积累大量的素材和资料。”[5]

在设计素描部分,加强了对造型本质的理解,加强了对学生写实能力的培养,并注意教学结构、质量和空间的表达技巧。作为设计共有的解析性素描,融合了感性与理性,从基础素描“明暗”为主的表现方式中走出来并向前延伸,注重内在构造与外在形态的分析及表现,并以单色线条为造型的主要语言,以传达设计形态。同时提出了全新的设计基础教育理念,系统地讲授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基础知识、观察方法、表现技法、专业素描表现和创新思维方法等知识。通过作品实例进行分解说明,便于学生掌握;另外还增加了知识链接、特别提示等内容,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根据学生作业展现的技术层面进行总结批评,巩固所学的设计素描知识,从而提高专业认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图5 )。

图5 设计素描指导《静物写生》(马涛,2006)

“设计素描”基础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是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艺术人才,以适应现代艺术设计事业发展的需要。应该按照事物的规律办事,要有对应的科学方法和途径。在教学中,从传承的角度出发,吸纳当代的意识和理念,结合“设计素描”教学的实际,强化速写、默写、想象和表现等重要环节,抓重点,却不能忽视其余内容,以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为立足点,深入浅出地介绍素描的基本理论、系统的训练方法及目标要求。关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设计思路狭窄问题,也关注学科的应用性特点。从“设计素描”的理论、基础、方法、提高、应用及优秀作品赏析六个方面进行创新研究与表现训练,包括元素的联想、想象训练,延展、换置、填充、共生、解构与重构形态的训练,空间悬浮、幻想空间、空间矛盾、空间比例、具象到抽象的变异训练以及综合创意训练。

“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文件。其教学方案将改变传统的艺术实践教学模式,能在艺术教学中能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可为教师的教学和大纲的编写提供参考以及艺术专业学生在创作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1]王彦发.素描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刘显波.设计素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5.

[3]李峻.素描理念与教学[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139.

[4]计宇.美国大学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1.

[5]刘骧.设计素描[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64.

猜你喜欢

设计素描素描艺术设计
初夏素描
《星.云.海》
《花月夜》
武汉素描
素描
创意观念植入课堂教学法探索及应用
探讨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与教学方法
设计素描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特点的教学探索
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教学的比较研究
凡·高的早期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