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抽象与具象在旅游商品设计中的应用*

2014-11-23阳海鸥

设计艺术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原型旅游文化

阳海鸥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 541000

近年来旅游商品产业引起社会、政府和学术界的极大重视。国内诸多学者、企业以及相关部门对旅游商品的产业现象与问题,旅游商品产业的发展策略,旅游商品地域文化的打造与设计等都展开了广泛探讨,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旅游商品的开发设计是旅游商品产业最为重要和必须面对的环节,而旅游商品的开发设计却最终落脚于造型问题[1]。因此本文以旅游商品的造型设计问题作抓手,从抽象与具象的角度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抽象与具象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抽象最早运用于绘画和雕塑,如后印象派代表塞尚、梵高,立体主义代表毕加索,抽象艺术代表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构成主义代表塔特林等。这种风格渐渐扩张并应用到设计之中,从而掀起了一股现代主义设计风潮。代表人物有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格罗皮乌斯、赖特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包豪斯创立的三大构成理论奠定了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2]。抽象不仅成为设计的一种基本方法,也形成了一种设计风格。用抽象法设计出来的简洁现代风格不仅符合现代工业批量化、标准化的生产需要,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抽象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具象形为原型,运用概括、提炼、精简的方法对原型进行加工处理,设计出来的造型既有原型的感觉,又高于原型,更现代、更简洁、更富有想象的空间,称之为“热抽象”;另一种是完全运用几何的点、线、面、块,根据形式美原则进行组合,设计出来的形式十分抽象,完全不与任何主题发生关联,称之为“冷抽象”,如包豪斯的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3]。在本文中,主要讨论的是热抽象法。因为旅游商品要求具有地域文化的特点,完全几何化的冷抽象是不适合旅游商品的设计要求的。

抽象由于对原型进行提炼加工重组,相对原型而言有着很大的不同,正如国画大师齐白石所主张的“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需要观赏者充分运用想象力与经验进行想象与联想。由于想象力的千差万别,所以每个人看到的内容是不相同的。可以说抽象型具有扩展性和启发性。

自然和生活是一切艺术和设计的源泉,人类对自然形或人造形的模仿,就是具象形。相对抽象而言,具象对客观存在的形态是没有经过提炼加工的,更加具有原型的特征。因此具象形具有现实性、直观性的特点。在现代设计中,大量存在着具象形设计,如以仿生法设计的工业产品、建筑的外形以及服装等。

具象与抽象各具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各种各样的设计。通过构成设计法、卡通化法以及象征法等方法进行的设计,都或多或少的含有抽象与具象的元素[4]。旅游商品具有艺术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特点,属于现代设计的组成部分,因此抽象与具象同样也适用于旅游商品的设计。

二、具象在旅游商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旅游商品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具有地域文化特点,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能够引起回忆的商品,地域性是旅游商品的灵魂[5]。因此在设计旅游商品时,往往以旅游地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人物形象、文物古迹,或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生活物品作为创作的依据,并将它们的形象当成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具象法很大程度上模仿了原型,可以再现原型的特征,具有浅显易懂、直观明了的特点。故而采用具象法进行旅游商品设计,可以生动形象、直观明了地反映旅游地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极好的纪念性,从而能够激发游客积极购买的欲望。

但是,具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在面对同一地域文化题材进行设计时,具象手法比较单一,设计出来的造型大同小异,却只能在材料、色彩方面进行区分。所以设计旅游商品时,若一味地使用具象,势必引发重复的弊病。同时,用具象法设计的产品,其形式背后所表达的内容是固定的、单一的,无法引起欣赏者更多的想象,换言之就是每个游客看到的形象和理解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无法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

三、抽象在旅游商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商品的概念已经远远不止是旅游工艺品和土特产,生活日常用品和旅游设备等产品也列入旅游商品的范围,如保温杯、移动电源、U盘、折叠衣架、帐篷、头盔,等等[6]。由具象法而言,因为高度模仿原型的限制,工艺复杂,成本高——旅游商品一般是以装饰为主的物品,类型比较单一,如钥匙扣、手机吊坠、开瓶器以及仿真装饰品等。因为要开发具有更多功能的旅游商品,加之功能、结构、人机关系、工艺等方面的限制,势必要经历一个抽象的过程,即对传统造型进行提炼、精简和加工,以寻找到一个更能符合功能的准确形式。因此将抽象运用到旅游商品中,既是一种设计方法和设计风格,也符合旅游商品产业发展的趋势。

1.抽象使旅游商品设计更现代更简洁

设计师在进行旅游商品造型设计时,可以以旅游地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或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生活物品等为原型,利用抽象的方法,抓住原型的特征,对原型进行提炼、精简以及加工。运用抽象造型方法,需要设计开发者发挥充分的想象力,进行艰苦反复地创作,才能找到最合适的造型,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旅游商品。通过这种方法设计出来的旅游商品,既保留了地域文化的传统特征,又高于其所依据的原型,而更具现代性和简洁性,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简洁造型也使得工艺更简单,成本更低廉,也更适合批量化生产。

2.抽象有益于旅游商品设计的原创性

抽象形设计加入了设计师自身的情感与思想,是设计师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的综合,加上抽象方式方法以及表现手法的不同,抽象化获得的产品形态是迥然不同的[7]。再加上抽象形具有扩展性和启发性,不同的游客由于不同的生活阅历和想象力,面对同样一件旅游商品,其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抽象造型的多样性,所以用抽象法进行旅游商品造型设计,既能够保留地域文化的特点,又可以产生众多的变化,反过来也就增强了设计的原创性和个性。

3.运用抽象进行旅游商品造型设计难以体现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特征是旅游商品的灵魂。相对具象形而言,经过高度提炼加工的抽象形旅游商品是难以凸显地域文化特征的。如果设计者的能力、素养修为不够,其所设计的产品表达的地域文化内容就不容易让游客知晓明白;或者游客不具备相应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即对艺术设计作品达不到所需的欣赏水平,旅游商品蕴含的地域文化特点也就体现不出来,而最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便会大打折扣。

四、寻找具象与抽象在旅游商品造型设计中的正确途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在旅游商品设计中,如果单纯使用具象,就会出现重复、没有创意、产品类型单一等问题;如果在抽象造型法中脱离具象,就会成为令人费解、难以识别的冷抽象,从而使旅游商品失去地域文化特色,失去纪念性价值。因此,在旅游商品设计中必须注意具象与抽象始终是相辅相成的这一重要原则,必须使具象与抽象紧密结合。在现代设计方法中,构成法、卡通化趣味设计法以及象征法等都很好地融合具象与抽象的元素。所以旅游商品可以借鉴这些方法进行造型设计,如此,具象与抽象的矛盾也就顺利解决了。

1.运用构成设计的点、线、面、块元素,模仿地域文化中的具象形态,进行抽象创作

在现代设计(广告、建筑、环艺以及产品等)中,大量运用抽象的“点线面块”构成法,使设计富有现代感。在旅游商品设计中,也可以运用现代设计方法,高度提炼地域文化的原型,并精简为“点线面块”元素,再进行重组构造,使其散发出与原型完全不一样的鲜艳气息。具体操作程序如下:第一,选择并确定富有地域特色的原型;第二,抓住原型的总体特征,再依据原型的各个部分是几何化了的“点线面块”规律,进行提炼及精简;第三,根据形式美法则和设计理念,对“点线面块”实施加减乘除和重组构造[8]。这几个步骤看似简单,却既需要设计者的训练、素质和能力,也需要反复尝试与修改,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如图1的“象山水月”茶具设计,通过抽象的“块”状元素模仿具象的桂林象鼻山,通过减去一个拱形的“块”,于是就具有了手柄的功能和虚实空间的艺术美。这个设计打破了传统的纯具象模仿,运用构成设计中“块”的减法,获得了既现代,亦新颖,又独具桂林特色的旅游商品。

图1 桂林象鼻山与帅立功设计的“象山水月”茶具

2.运用卡通化方法进行设计创作

卡通化趣味设计广泛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例如意大利著名设计企业ALESSⅠ、韩国的趣味产品设计等。卡通化设计是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一种造型方法,它既保留了原型的基本特征,又对其进行了精简、夸张与幽默的变形化处理[9]。通过卡通化手法设计的旅游商品,既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又比传统的形态有所创新,且富有情趣和人性。又如图2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旅游纪念品“清先生”系列,是以人物形态为题材,在原先的造型上进行提炼精简,只留下帽子和服装的特点,再实施夸张和变形,而使“清先生”的形态变得有趣、简洁和新颖,并且富有明显的中国清朝文化特征。卡通化设计是以人物或动物为题材的旅游商品设计中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图2 台北“故宫博物院”旅游纪念品“清先生”系列

3.运用象征手法表现旅游商品的文化意境

象征法是中国艺术最常用的手法,比如梅、兰、竹、菊象征君子气节,葫芦、蝙蝠象征福运等。象征经常借助隐喻,亦即使用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意义。“具象的形”是基础,“抽象的意”是目的,由此可见象征手法能够很好地将具象与抽象紧密联系起来[10]。如图3的“高山流水”香台,由北京洛可可设计公司设计,曾多次被选定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嘉宾:该香台用三颗鹅卵石块叠加以象征“山”,经过特殊的结构处理使烟雾往下“走”,以此象征“流水”;单独的一颗石块象征“知音石”。产品给人以宁静致远、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意境,这种意境是中国式的诗情画意,所以极富中国文化的特色和中国人的情调。象征法可运用于国宾礼品、商务礼品和收藏类纪念品等高档旅游商品的设计。

图3 北京洛可可设计公司的“高山流水”香台

五、结语

地域文化特征是旅游商品开发设计的灵魂,因此设计师就会自觉地采用旅游地具有典型意义的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文物古迹,或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生活物品等作为创作的原型。设计师必须紧密结合具象与抽象,借鉴现代设计中的构成法、卡通化法和象征法等手段,灵活游走于抽象与具象之间,才能创作出既富有旅游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又现代简洁,适合批量化生产,具有艺术性与实用性的旅游商品。

[1]刘敦荣.旅游商品学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284-287.

[2]尚蕾蕾.抽象艺术理论及其艺术表达形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11-18.

[3] 冯潇.冷抽象与热抽象造型语言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3.

[4]陆江燕,潘长学.设计形态具象与抽象含义的符号特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1):74-75.

[5]曾义平.根植于湖南地域文化的旅游商品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1:7-8.

[6] 贝广.好客山东——旅游商品的开发设计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34-36.

[7] Anna Moszynska.抽象艺术[M].黄丽娟,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9:3.

[8]孙媛媛,张小开.抽象仿生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包装工程,2008(9):133-134.

[9]穆荣兵,邓乙霖.刘三姐文化在提高桂林旅游产品设计品质中的影响[J].包装工程,2013(6):101.

[10]林晓慰.产品象征设计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8:7-10.

猜你喜欢

原型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包裹的一切
谁远谁近?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旅游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原型理论分析“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