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背景下的无锡精微绣数字化设计

2014-11-23王平善

设计艺术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绣品针法无锡

王平善

王安霞

1.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无锡 214028

2. 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000

无锡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江南名城,素有“太湖明珠”的美誉,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厚土”,是苏南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基地之一,其拥有的“非遗”数量在江苏省居于中等地位。无锡市在很早之前就在政府的主导与推动下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到2013年1月,根据无锡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市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锡政发[2013] 11号)[1],无锡市已向社会正式公布了三批11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省级21项,国家级非遗名录9项。诚然,无锡市虽拥有如此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却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用功能消退,市场逐渐萎缩,机绣、电脑绣的出现,直接冲击传统手工业;另一方面,传统手工艺人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如何更好地进行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当前的头等问题。通过对无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锡精微绣进行研究和探讨,寻找通过数字设计和产业化发展的手段进行保护的方法。

一、无锡精微绣

无锡是刺绣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无锡精微绣又称锡绣,是苏绣的品类之一,之所以被称“精微绣”,是由于无锡刺绣绣品卷幅较小,画面的主要内容是精细的文字和图案,故而称为“精微绣”。丰富多彩的图案和文字经过绣者精湛的双面绣技法呈现在很小的画面中,表现出形神兼备的豆马寸人,巧夺天工的蝇毫文字皆是意趣无穷,令人爱不释手。人物服饰上所绣花纹和字体,须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有时绣品的人物头部比绿豆还小,五官已无法用笔墨勾勒,在技法上就要将一根丝线劈成1/80, 凭着艺人的心眼与手眼的结合,方能绣成完美的绣品。因此,比起一般的双面绣,这种技艺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更讲究材料的质地、配色。在继承传统刺绣如“闺阁绣”、“切马鬃绣”、“堆纱绣”、“填色稀辅法”、“乱针绣”等锡绣特有技法的基础上,到20世纪80年代,无锡刺绣继承人创造性地发明了“双面精微绣”[2],其艺术特色鲜明,公认度高,具有技艺的独特性和地方性,将锡绣发展成为刺绣界的一株奇葩。

二、艺术特征

无锡精微绣是无锡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锡本土人民在生活习惯、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真实反映,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特点。作品图案的人文性,表现手法的原发性、多样性以及成品浓厚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在今天文化产业强调地域发展、特色发展的环境下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深入了解和研究无锡精微绣的艺术特色对于产业化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源自锡绣,“闺阁绣”主体

刺绣从出现就是以实用绣品的方式进行传承,如在两千多年前无锡梅里的吴国人服饰上就有刺绣,它是家庭妇女的手工艺,是“女红”的内容,绣品也多以家庭日常用品为主,如:鞋子、内衣、椅垫、椅披、枕衣、镜袱等。到明代,各个画派推动了刺绣的发展,不仅有以刺绣为生的,绣品内容主要还是家庭用品为主,富家闺秀也往往以刺绣消遣时日、陶冶性情。富家闺秀学习刺绣的目的不仅仅是装饰自己的生活环境,她们更多的将平时学习到的琴棋书画的内容绣制在绣品中,这就是所谓的“闺阁绣”。 据刺绣家丁佩于清道光元年刊行的我国第一部刺绣专著《绣谱》记载:“昔年春日,舟过梁溪,斜照满山,风光成彩”,回到家后立即“退红绒参以牙色,绣成遥山一桁”,只见“山椒新绿成林,溪中碧水鳞次”,“顿觉耳目一新”,不禁自叹“此画家所未到也”。由此诞生“观赏绣”,观赏绣具有同书画相同的表现力,在表现景物和人物上具有独到的表现力,被称之为“闺阁中之翰墨。”[3]在后来的时间里把出自“闺阁”、“女红”之手的刺绣称为“闺阁绣”。闺阁绣刺绣艺人以书画作品为范本,不计工时、不计成本和耗材,仅以修身养性为目的而创作的刺绣作品,创作出来的绣品从画面上看人物异常逼真,山水氤氲朦胧,笔墨清新雅致,几乎可以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在针法和绣法上也形成独特的艺术样式,打破了“女红”千百年来均为实用品刺绣的格局,形成“闺阁绣”、“民间绣”、“ 宫廷绣”三足鼎立的形式[4]。无锡精微绣是以绣制书画作品为主要特色的,属于典型的“闺阁绣”类型。

2. 精细雅致,绣形传神

无锡刺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了“无锡精微绣”。无锡精微绣的主要特色在于在微小的卷幅上表现精巧的人物、花鸟,技艺高超。如刺绣艺术家赵红育、陆金仙等绣制的《观音像》绣像(见图1),绣像衣纹由密密麻麻的细字绣成,全文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三卷,共780个字,而整个观音绣像的尺寸不过高23厘米,宽17厘米。无锡精微绣国家级传承人赵红育充分发挥刺绣的艺术特色,虽然整幅作品以白色为主,但是通过线条粗细的运用,丝理的转折,呈现出不同的光影色彩对比效果,产生一种闪闪发光的感觉。这种艺术效果是任何绘画无法达到的,充分展示了无锡精微绣独特的艺术魅力。

图1 赵红育、陆金仙等绣制的《观音像》

无锡精微绣另外一位传承人吴鸣文绣制的微型双面绣《百寿图》(见图2),在一幅只有数寸的篇幅内,用无锡精微绣特有的针法和绣法绘制了南极仙翁手捧仙桃祝寿的形象,整体形象完整、色彩搭配协调,更为精绝的是寿星的衣服线条全部是由108个“寿”字组成,并且正面和反面都是相同的,是典型的双面精微绣。这就是无锡精微绣的第二大艺术特色,也是最主要的特色。

3. 以针代笔,栩栩如生

“狗要用施毛绣,刻画出狗毛茸茸的感觉;骆驼则用乱针绣,不能太乱,刻画出骆驼皮毛的感觉;人物的衣服则用套针绣,才能有丝绸的质感。像人的眉毛,常常只能是凭感觉才能描绘。”

“《丝绸之路》的骆驼应该用小的乱针绣,但又不能太乱,乱中有规律;人物的服装,用的又是平绣的散套针,那是比较光滑的,感觉是绸缎的感觉。”[5]

图2 吴鸣文绣制的微型双面绣《百寿图》

以上两段话是无锡精微绣两位传承人吴鸣文和赵红育在创作丝绸之路作品之后,针对作品本身的角色刻画对针法的感悟。《丝绸之路》(见图3),这幅作品全长40厘米,宽16厘米,在无锡精微绣中属于大幅作品,绣品画面表现了一支商旅队伍,共有二十六个人物、二十一匹骆驼、四匹马、五头小毛驴和三头猎犬,在人物的表现上,有以弹奏琵琶为主的乐伎,也有吹奏长号的乐工,当然还有身披钱袋的商人、整个队伍的向导和驾驭马队的马夫。在人物在表现上,刺绣艺人用不同粗细的色线和针法描绘了不同人和物的质感,如用纤细的平针绣描绘富商身着丝绸的丝滑质感,在绣制骆驼的绒毛时又用粗线乱针绣的方式来表现驼毛的质感,而在绘制人脸部的时候,要求全幅二十六个人物面部个个不同,且又要两面一样,只能凭借刺绣艺术家的个人艺术修养进行表现。整幅作品色彩丰富绚烂,裙带飞扬,充分表现了每个人的表情和神态,以及在整个商队中的角色,在画面的左上角,用精细的文字描绘了丝绸之路的起源及历史功绩,全文一百九十四个字,每个字都极为精细,是精微绣中难得的精品。这幅精微绣巧夺天工,用七色丝线将古老的丝路古景重现于尺绢之上,形象生动逼真,艺术效果极佳,堪称精微绣的代表作。之所以无锡精微绣有如此精细的描绘,因为刺绣大师在高超的刺绣技艺之上还融入了丰富的个人感悟,选用最适合角色的针法,最终成就了无锡精微绣的一大特色。

图3 赵红育、吴鸣文创作的大幅精微绣《丝绸之路》

三、无锡精微绣传承创新设计开发策略

无锡是江苏的重要刺绣产地之一。无锡刺绣,又称锡绣,是无锡地区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如今的无锡人知晓锡绣的并不多,其知名度远逊于惠山泥人和宜兴紫砂。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得绣品实用功能消退,机绣、电脑绣对市场的冲击,导致传统无锡精微绣市场逐渐萎缩,几近非遗传承人赵红育所说的濒临“人未亡,艺先绝”的境地。无锡精微绣绣制过程耗时长,周期长,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同时又有技术性和艺术性,属于观赏性刺绣,所以绣制出来成品的售价较高。一般老百姓目前还尚未到大量消费文化艺术产品的阶段,加上从业人员短缺和宣传力度没有跟上,无锡精微绣的对外出口销售并不畅通,导致从事无锡精微绣的人员工资低、劳动量大但是待遇不高的境地,少有人从事这一行业。此外,原有从业人员因为年龄、待遇等问题还在不断流失,现有从业人员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视力下降,也只能绣制简单的山水小品和人物,难以出现精品。解决这些问题,让更多的人参与并且自觉开发宣传无锡精微绣,首当其冲是解决传统“非遗”的产业化问题。

1.政府政策引导

(1)政府支持。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6],无锡市在很早之前就在政府的主导与推动下建立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到2013年1月,根据无锡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市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锡政发[2013] 11号),无锡市已向社会正式公布了三批11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省级21项,国家级非遗名录9项。政府已经将“惠山泥人”的保护方法应用在精微绣上,如在无锡民间艺术博物馆设立大师工作室,给无锡精微绣的大师们创立了良好的创作环境。此外,在政府的支持下,目前无锡精微绣的代表传人赵红育大师已经在相关的学校设立学生社团、开设学生工作坊,通过“技—校”合作的形式展开合作。

(2)政府推动。加快宣传普及无锡精微绣技艺和产品知识,不仅仅只打惠山泥人“阿福牌”,应该用更多的措施对无锡精微绣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无锡精微绣。一方面,在报刊杂志电视台等媒体和节目,开辟专栏介绍无锡精微绣的绣品、艺术特色、艺术大师和历史文化,讲解无锡精微绣的独特之处、鉴别方法等,进行大众化的普识教育。另一方面,邀请无锡精微绣的艺术大师赵红育、吴鸣文举办刺绣展览,对大众开放,并且开设专门的研讨会,制造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将无锡精微绣的刺绣文化传播出去。

加强无锡精微绣人才的培养。如惠山泥人、宜兴紫砂一样,精微绣是无锡的标记,要使无锡精微绣走向市场并提升价值,做到久盛不衰,必须用开放的思维和措施传播技艺。对此,可将无锡精微绣的课程开设在职业院校,吸收有志于从事精微绣创作和研究的学生进行学习,聘请大师授课。同时,可组建无锡精微绣技术研究机构,深层次研究无锡精微绣传统技艺的保护和新技艺的开发,以不断提升无锡精微绣的市场竞争力。

2. 数字媒体设计

社会转型时期、生活节奏加快导致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在此环境下,要保护无锡精微绣,应当与当代设计艺术相结合进行创新,将无锡精微绣的独特元素,结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进行再创新,使之既富有传统艺术特点,又具有现代特质,融入当代人的生活节奏,赋予无锡精微绣新的活力和价值,从而实现其活态,动态传承。具体来说:

(1)设计图形符号化,使其更符合现代语境。传统无锡精微绣的鲜明特征是精细雅致,绣形传神。可以对绣制的图形进行合理的设计,运用设计的手法将传统的元素进行改变,借助其艺术特征,创新性的设计新的符号元素和针法,如以无锡精微的刺绣针法为灵感设计图案(见图4)[7]。

图4 精微绣元素设计图

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了解和掌握无锡精微绣的主要针法,以这些针法出发进行思考,通过简化、提炼和重复的手法,加深对无锡精微绣中针法的理解,抓住主要特征进行图案化处理,运用针法对花进行符号化表现,使其具有现代设计感,更加符合现代性语言。同时深入挖掘无锡精微绣的图案组成元素,将传统和现代的图案成功加以糅合和并置,设计无锡精微绣的创意字体(见图5),并以此作为标志性视觉符号设计包装和宣传册页,让无锡精微绣从单一的绣品转变成为有品牌、有包装、具有高辨识度的传统文化创意产品。

图5 无锡精微绣字体设计

(2)色彩语言纯粹化,降低创作成本。无锡精微绣是闺阁绣的代表,这个是其艺术特征的第二大特色。闺阁绣由丁佩创作的作品至今一直是格调高雅的观赏绣,其主要特征以书画作品为范本,不计工时、不计成本和耗材。创作的刺绣作品是一种艺术性的劳动,这个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正是因为这一特色,导致无锡精微绣的绣制过程人工成本过高,市场没有办法完全接纳并且消费高昂的精微绣产品,以至于刺绣艺人纷纷转行,出现“人未亡,艺先绝”的境地。所以,一方面,仍然可以让一部分优秀的刺绣艺人继续进行精品式的精微绣创作,目的是为了延续其精华和主要特色,更好地发挥其领头军的作用。另一方面,精微绣可以学习苏州刺绣的发展方式,进行大规模的人才培养,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文化品牌产业进行发展。将部分色彩的层次过渡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和观念进行色块化处理(见图6),以此减少人工成本上的压力,解决无锡精微绣劳动生产率较低,售价相对较高,市场竞争力较低等问题。

图6 精微绣的色彩处理

(3)传播渠道多元化,有利于大众认知和市场消化。通过调研发现,无锡精微绣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推广的最主要途径是靠纪录片这种单一、传统的普及型宣传,效果较差。而销售方式则是以镜片、书画装裱等方式,价格昂贵、携带不便。基于此,借鉴南京云锦的市场化运作经验,在充分了解无锡精微绣的历史文化、作品风格、针法技艺等传统知识的前提下,借助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为无锡精微绣设计了整套视觉识别系统[8]。

图7 精微绣包装图1

图8 精微绣包装图2

首先在包装上,选择了传统的和非传统的两种样式,有利于扩大受众面。第一个包装(见图7、图8),古朴的包装底色,彰显着无锡精微绣的优秀历史传统,包装中红色花朵和与之相搭配的绿叶均采用传统刺绣的造型方式来塑造,体现产品的品类和艺术特点。“无锡精微绣”包装主题字采用刺绣中的“乱针绣”手法进行创作,体现精微绣最主要的针法和绣法,使包装设计较好地传达了其有别与其他艺术样式的特点,充分展现了视觉外观与艺术内涵的统一。在第二套包装中(见图9、图10),试图通过色彩语言展现无锡精微绣的特点,在图案的色泽上通过粉色和紫色的对比,使得整套包装与第一套包装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将精微绣具有代表性的针法通过视觉形象完美表达,也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超越纯图案式的装饰功能。

以无锡精微绣的艺术特色和主要特征为元素的包装设计和平面设计,是对传统文化的再认知和艺术的再加工,既丰富了无锡精微绣的表现力,又延展了其独特的艺术性;既为平面设计和包装设计提供了活的参考,又为无锡精微绣的推广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9 锡绣蓝色

图10 锡绣红色

三、结语

通过对无锡精微绣的深入了解,对其传承历史和制作工艺进行详尽的记录和描绘,对设计样式和艺术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无锡精微绣在当前传承和保护中的问题,为更好地传承提供有效可行的理论依据。通过对无锡精微绣的记录,揭示无锡精微绣的保护开发手段和方法,继而探讨出无锡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进行保护和开发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特色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来充分发掘无锡“非遗”自身的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品牌意识;有效保护传统技艺。在传播推广过程中与设计艺术相结合,开发新工艺、新产品,促进无锡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密切结合,通过对其视觉符号和文化符号的挖掘,进行传统元素再设计,要加大精微绣应用产品的研究开发,不能停留在艺术品欣赏这个单一的层面上,在保留传承艺术精品的同时,必须以量化的优质产品去扩大市场份额,实现无锡精微绣产业的发展转型,发展具有现代语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方式。加快以无锡精微绣为代表的无锡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意设计、时代元素更好的融合,互相补充,汲取养分,增加各自的传统文化成分和品牌竞争力,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设计产品的附加值,揭示了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进行保护和开发的新路径。

[1]市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EB/OL].http://www.wuxi.gov.cn/zfxxgk/szfxxgkml/zcfg/szfwj/6309906.shtml.

[2]雷群虎.无锡民间工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69-180.

[3]无锡刺绣[EB/OL].http://www.jsact.cn/news/show-2936.aspx.

[4]李涵.吴地工艺美术[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7:140-148.

[5]精微绣[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1161349.htm?fr=aladdin.

[6]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

[7]杭间,何洁,靳埭强.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岁寒三友[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1-9.

[8]寻胜兰,彭婉玲.新民艺设计[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27-134.

猜你喜欢

绣品针法无锡
无锡一棉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Hong'an Embroidery: A Dance of Needles and Threads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