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夫西地酸钠致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2014-11-20祁丽萍李子安何建平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夫西稀释液注射用

祁丽萍 李子安 何建平

(1.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浙江 绍兴312030;2.浙江省绍兴二院,浙江 绍兴312000)

夫西地酸是1962年由丹麦Leo公司首次从梭链孢酸脂球菌(Fusidium coccineum fungus)的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全新机理的抗革兰氏阳性菌抗生素,由于其不溶于水而制成了钠盐,现国内已有生产。夫西地酸抗菌机理是干扰细菌延长因子EF-G对核糖体的作用,阻断细菌MRNA 在胞质内翻译蛋白质肽链时结合型核糖体沿着MRNA 的易位,从而阻碍细菌蛋白肽链的延长,致使细菌蛋白合成枯竭。这种独特的抗菌机理避免了与其他抗菌素的交叉耐药性[1]。夫西地酸对G+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葡萄球菌,包括对青霉素、甲氧西林和其他抗菌素耐药的菌株,均对本品高度敏感。夫西地酸钠对葡萄球菌(含MRSA、MRSE)抗菌作用强、组织渗透性好、半衰期长、无交叉耐药,抗MRSA、MRSE 感染表现出多方面的优越性[2]。但由于其在国内使用较少,关于夫西地酸钠的很多不良反应尚未引起临床注意[3]。为了解该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笔者对本院43例注射夫西地酸钠致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给药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本院外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搜集的43例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不良反应。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给药剂量、给药浓度、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评价及程度分级按卫生部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分析确定。

1.2 临床表现43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中,以静脉疼痛(含静脉炎)的发生率最高,为30 例(69.8%),表现为输注静脉走向部位的疼痛、红肿;其次是黄疸6例(13.8%),表现为患者全身皮肤、黏膜黄染,总胆红素和游离胆红素升高,而转氨酶升高不明显,具有“酶-胆分离”现象;胃肠道反应发生4例(9.3%),主要表现为恶心、干呕或呕吐,腹部不适;过敏反应发生2例(4.7%),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局部皮下坏死1例(2.3)%。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

2.1.1 性别与年龄 不良反应发生率在<6岁和>60岁组较高,而与性别无关(表1)。

表1 注射夫西地酸钠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

2.1.2 给药剂量 43例患者给药剂量多数未超过常规剂量,日剂量超过1 500mg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5%,远远超过日剂量1 000 mg及以下组发生率(9.3%)(表2)。

表2 注射夫西地酸钠不良反应与给药剂量的关系

2.1.3 稀释液浓度 注射夫西地酸钠用附带的缓冲液溶解后,再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稀释液浓度在0.5mg/ml以上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4%),远远超过稀释液浓度在0.5mg/ml以下组发生率(25.6%)(表3)。

表3 注射夫西地酸钠不良反应与稀释液浓度的关系

2.2 处理与转归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引起的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大多自行消失或减轻,部分较重的不良反应予药物治疗,如应用金黄散涂敷解除静脉疼痛静脉炎;鹅去氧胆酸、地塞米松利胆退黄;地塞米松、苯海拉明、葡萄糖酸钙等抗过敏;恶心、呕吐者应用甲氧氯普胺治疗;局部皮下坏死的1例予植皮等。43例患者经及时处理,均治愈。

3 讨论

在注射夫西地酸钠引起的43例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中,年龄>60岁和<6岁的患者占了全部年龄段接近80%的比例。患儿由于血管细小,要求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时手法熟练,加之患儿活泼好动,针头易于脱落,因此需要加强监护。本组1例患儿由于输注过程中针头落入皮下,导致局部坏死,最后不得不植皮,即是惨痛教训。老年人因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器官功能退化,药物代谢慢,不良发应发生率高。所以对高龄和低龄患者要特别慎重,最好不用,可选择氨曲南、替考拉宁或万古霉素等其他替代品。

在注射夫西地酸钠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中,日剂量>1 000 mg 者远远高于≤1 000mg 者,占90%以上;稀释后浓度>1mg/ml发生的不良反应接近≤1mg/ml的3倍。因此,应尽量避免大剂量、高浓度,这与夫西地酸钠药物性质的特殊性有关,不可忽略。夫西地酸不溶于水,故临床使用的是其钠盐,但是其溶解需要pH 超过7.4的溶液条件,因此必须使用附带的缓冲液完全溶解后才能稀释,否则在输注时因沉积于血管壁而引起静脉炎、静脉疼痛。另外,为了达到pH 超过7.4的溶解条件,配成的输注溶液的最终pH 必然更高,这种碱性溶液在输注时必定刺激血管壁,引起静脉炎和静脉疼痛。所以,输注夫西地酸钠时一定要做到用量合理,稀释液量足够。

已经有关于夫西地酸钠引起血清总胆汁酸升高的报道[4],而本研究中,黄疸出现的特点是总胆红素和游离胆红素升高,而转氨酶升高不明显,具有“酶—胆分离”现象。在体外实验中,夫西地酸可在白蛋白结合位点取代胆红素,而夫西地酸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7%以上,说明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引起的黄疸主要是肝前性黄疸,而不是肝细胞性黄疸,需要注意区分。我们的观察表明,日给药量超过1 500mg,连续5d,皆可出现黄疸。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所致消化道反应无特殊性,未见到菌群失调的情况,与夫西地酸钠是窄谱而不是广谱抗生素有关。本研究中收集的43例不良反应中,过敏性反应相对较少,仅占5%不到,而且表现为较轻微的皮疹和瘙痒,未见严重过敏反应。

综上所述,为减少使用注射用夫西地酸钠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严格遵守下列原则:

(1)对老年和儿童患者,应慎用夫西地酸钠,最好选择其他抗葡萄球菌药物。如必须使用,应加强临床监护,并禁用于6岁以下儿童。

(2)在使用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前,医护人员都必须详细了解产品说明书内容,护士在溶解时一定要用附带的缓冲液溶解药粉后,才能稀释,且稀释浓度最好不要大于1mg/ml。

(3)建议医师应严格控制给药剂量,重症感染者或病原菌对本品的敏感性较差者,每日最大剂量不可超过2g,对于低体重患者应按照公斤体重给药。日给药剂量≥1.5g者,连续使用时间不能超过3d。

(4)每次用药时不高于0.5g,应稀释于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缓慢滴注,滴注时间为每250ml不少于2h,500ml不少于3h。滴速过快,易引起静脉刺激症状。在注射前要询问患者是否空腹,如空腹,要嘱患者在输液前或输液中进食,以免引起胃肠道反应。

(5)不能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因为注射夫西地酸钠与很多药物存在配伍禁忌[5]。

(6)夫西地酸钠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较少见,但若出现漏针的情况,则可能引起剧烈疼痛和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尤其是儿童患者,需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及时、准确采取措施。

[1] 王惠萍,甘露.梭链孢酸的使用及耐药性[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3,1(2):78.

[2] 朱红燕,唐志刚.夫西地酸的抗菌药理与临床应用[J].交通医学,2007,21(2):211-212.

[3] 周红霞,张永信.夫西地酸的再评价[J].世界临床药物,2003,24(12):725-728.

[4] 岳林峰,张秀红.夫西地酸钠致血清总胆汁酸升高3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160.

[5] 曹纪兴.夫西地酸钠的配伍禁忌[J].抗感染药学,2009,6(3):194-196.

猜你喜欢

夫西稀释液注射用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不同稀释液对鸡新城疫活苗免疫效果评价
不同精液稀释液对海扬黄鸡配套系亲本精液品质的影响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奥络®夫西地酸乳膏有奖征文揭晓
哺乳妈妈消炎可以使用夫西地酸钠
猪精液常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试验研究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禁忌分析
温度和稀释液对猪精液保存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