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3 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4-11-18周晓增

嘉应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病者直腿医者

周晓增

(嘉应学院 医学院,广东 梅州 514031)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是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并由于长久的重体力劳动和用力不正确,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力平衡失调,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从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脊髓、马尾神经等而引起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到现在为止,治疗本疾病的主要方法仍为保守治疗.临床上笔者采用了手法治疗为主配合牵引、药物内服和外敷,取得疗效显著,现将治疗的体会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临床应用病例计186 例,全部为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经过体格检查和CT 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性别:男120 例,女66 例;年龄:最小25 岁,最大67 岁,平均53.6 岁;病程:1 个星期至20 个月,平均4.3 个月.然后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3 例,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以消除水肿,解除疼痛为主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组以中医药物内服外敷、手法治疗结合骨盆牵引的方法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 手法治疗

(1)准备手法

①按摩法:病者俯卧在病床上,医者用两手拇指指腹或掌部鱼际从上而下按摩两边的膀胱经到承扶穴处,然后揉捏殷门、委中、承山等穴位,重复多次;

②推压法:医者两手交叉,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手掌向下用力推压脊柱,从胸椎开始到骶椎,重复多次;

③滚法:医者用手掌背部近小指侧贴于背部、腰及臀腿部,着重于病者腰部,重复数次,松弛、调理肌肉.

(2)理回纳关节法

①俯卧拔腿法:医者一手固定病者腰部,另一手托住病者两腿或单腿,使其下肢尽量后伸,两手相对用力,听到弹响即可,可重复一到两次;

②斜扳法:病者侧卧在病床,下面的下肢伸直,在上边的下肢屈曲,医者一手固定患者肩部,另一手同时推髂部向前,然后两手往反方向用力使腰部扭转,听见或者感觉到响声即可;

③引按压法:病者俯卧在病床上,一医者站在床头抱住病者的肩部,另一医者拉病者踝关节,牵引数分钟,然后拇指或掌根按压压痛点,使腰后伸,椎间隙增宽,回纳突出的椎间盘,按压时应注意力度,避免暴力从而引起其它伤害[1];

④转复位法:病者取坐位,两脚分开于肩部同宽,一医者面对病者,两腿夹持固定病者左腿,另一医者站在病者后面,右手从病者腋下绕至颈部,左手拇指顶推偏斜的腰椎棘突部,右手固定病者颈部,使其腰部尽量前屈,再向右旋转,听到或感觉到椎体弹响即可.

(3)结束手法

①牵抖法:病者取俯卧位,两手拉住床头或由一医者手固定其两腋部.另一医者以两手握住其两足踝部,两臂伸直,身体后仰,向足端方向缓缓牵引其腰部,牵引的同时可小幅度摇摆其腰部,待其腰部放松后,两手臂维持一定的牵引力,身体前倾,以准备抖动,其后随身体起立之势,手臂部瞬问用力,做1~3 次较大幅度的抖动,使抖动之力作用于腰部,使其产生较大幅度的波浪状运动;

②滚摇法:病者取仰卧位,两边髋部和腰部屈曲,医者一手扶患者双膝,将腰部旋转滚动,持续2min 左右.

以上手法隔1 次/d,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1.2.2 药物治疗

(1)内服药:笔者认为此病主要分为急性期、缓解期、慢性期,急性期多为气滞血瘀,故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生地10 g、枳壳15 g、当归20 g、桃仁10 g、川芎15 g、牛膝15 g、红花5 g、赤芍20 g、桂枝15 g、柴胡15 g、灸草10 g,1 剂/d,一个星期为一个疗程.缓解期多为风寒湿痹,故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用:独活15 g、地龙10 g、桑寄生20 g、红花5 g、杜仲15 g、茯苓12 g、牛膝12 g、细辛3 g、肉桂1.5 g、防风15 g、川芎15 g、白芍10 g、党参15 g、炙甘草5 g、熟地15 g、当归12 g,1 剂/d,两个星期为一个疗程.慢性期多为肝肾亏虚用,故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用熟地20 g、牛膝15 g、山萸肉15 g、山药20 g、制香附9 g、茯苓15 g、丹皮15 g、泽泻10 g、续断15 g,1 剂/d,两个星期为一个疗程[2].

(2)外敷药:红花、杜仲、威灵仙、防风、骨碎补、丹参、当归、炙穿山甲、制川乌、桂枝、当归、桑寄生、川芎、狗脊、赤芍、玄胡索、制草乌、伸筋草等装入2个布袋子,将布袋放水中浸湿后,放入锅里或微波炉中加热,患者俯卧在床上,将蒸热的布袋放在腰骶部进行热敷,每次30 min,每日1 次,两个为1 个疗程,共治疗1 个疗程[3].在热敷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1.2.3 牵引治疗

采用骨盆牵引法,主要用于初次发作或反复发作的急性期患者.患者仰卧床上,在腰胯部缚好骨盆牵引带后,每侧各用10~15 kg 重量作牵引,并抬高床尾增加对抗牵引的力量,每天一次,每次约30 min,两个星期为一个疗程.

2 疗效判定

本文以《中医药证诊诊断疗效标准》有关规定的标准判定治疗效果:显效的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腰部活动不受限制,直腿抬高加强实验及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进行过度的体力劳动过后没有症状出现;好转的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基本消失,腰部活动不受限制,直腿抬高加强实验及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进行过度的体力劳动过后出现轻度不适感;无效的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没有减轻或无改变,直腿抬高加强实验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不能从事体力劳动.

3 治疗效果

经过一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显效59 例,好转28例,无效6 例.对照组显效54 例,好转24 例,无效15 例.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对比(n,(%))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为椎间盘组织水分减少,失去弹性,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等一系列退行性改变,发当腰椎盘突然或连续受到不平衡外力作用时,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突出的髓核挤压神经根,导致神经根充血、水肿和缺血缺氧,以及硬脊膜周围的软组织出现水肿、充血、粘连等无菌性炎症[4].临床主要用消除水肿,解除疼痛为主治疗,但是药物治疗无法纠正脊柱弯曲、脊髓核纳回、松解粘连等.因此,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可以取得更加良好的疗效.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痹证”范畴.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所致[3].我们以滋补肝肾,活络通筋,活血化瘀为原则.内服以熟地、当归、牛膝、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红花、续断、牛膝、枳壳、当归活血化瘀.手法治疗、牵引治疗和中药局部外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炎症产物吸收,同时能解除肌肉痉挛,减轻无菌性炎症对神经刺激,有利于神经根水肿消除,并有止痛作用[5].临床结果表明,中医药物内服外敷、手法治疗结合骨盆牵引等方法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迅速缓解疼痛,疗效显著,疗效易于巩固,复发率低,毒性作用小等优点.

[1]吴晓珍.中医正骨手法对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7):21-22.

[2]农勇安,刘祖清,叶宗昌.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况及评价[J].颈腰痛杂志,2004,25(4):291-294.

[3]蒙勇志.浅析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 例[J].维吾尔医药,2013(3):59-60.

[4]鲍杰,韦坚,韦贵康.中药热熨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及对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医正骨,2002,14(11):7-8.

[5]刘玉东,王春.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3 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17):134-135.

猜你喜欢

病者直腿医者
黄帝内经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直腿坐强腰肾
病者与忍者
直腿抬高试验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