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下珠水提物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HBx和VEGFR3表达的影响

2014-11-08魏春山唐海鸿王宏艳邢宇锋童光东周大桥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肝癌因素差异

魏春山,唐海鸿,王宏艳,邢宇锋,童光东,周大桥

(1.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广东 深圳 518033;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感染科,湖北 武汉 430074)

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epatitis B virus x gene,HBx)对于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形成和进展起到关键作用,而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赖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VEGFRs),其中VEGFR3主要作用于淋巴通路[1],其与HBx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尚不得而知。本研究通过复制转染HBx基因、VEGFR3基因和氯霉素乙酞转移酶(chloram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CAT)基因的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并用中药叶下珠水提物(the aqueous extract ofphyllanthusurinariaL.,AEP)进行干预,拟探讨HBx和VEGFR3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癌中的作用。

1 材料

稳定 人 肝 癌 细 胞 株 HepG2-HBx,HepG2-CAT,HepG2-VEGFR3,由本课题组前期通过逆转录病毒转染法构建,液氮冻存于本院中心实验室。AEP,由本课题组采用乙醇水提取法制备[2]。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toxan,CTX)针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为H32020857,批号 11031921)。裸鼠(Balb/c-nu 裸小鼠)60只,购自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生产合格证号:SCXK(粤)2006-0015;编号:0083740),4周龄,雄性,体质量10.87~17.21g。VEGFR3兔多抗、HBx单抗(Abcam)等,购自广州英韦创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其他实验材料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分子免疫研究所提供。

2 方法

2.1 细胞制备[3]将液氮冻存细胞HepG2-HBx,HepG2-CAT,HepG2-VEGFR3分别按常规复苏、传代、扩增,检测细胞活力,调细胞浓度至1.0×107/ml。

2.2 动物管理 裸鼠(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粤)2008-0001)在3种肝癌细胞扩增完成前1周购买,立即进行编号、称体质量、分装,饲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实验室(编号0058667),25℃室内饲养,以适应环境,每周称体质量1次。

2.3 动物分组 通过SPSS 17.0随机数字法,对动物进行随机分组,每组6只,共10组(G1—G10),常规饲养1周后复制肝癌移植瘤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按照分组分别进行药物干预(见表1)。

表1 接种不同肝癌细胞的裸鼠分组及药物处理因素

2.4 模型复制方法 收集1.0×107/ml的目的细胞悬液,外包装灭菌后送入实验动物中心。模型复制前称量裸鼠体质量。G1组每只颈背部皮下注射0.2ml生理盐水。G2—G10组每只颈背部皮下分别注射1.0×107/ml轻轻摇匀的目的细胞0.2ml。注射后可见注射部位一圆形或椭圆形粟米大小皮丘状突起,局部皮肤发白。

2.5 给药剂量和方法 AEP口服给药剂量为14.25 g/kg(相当于成人剂量的12.5~18.0倍),采用灌胃法,每周6次。CTX给药剂量(注射剂量)为每只小鼠46.57mg/kg(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的20倍)。NS用法:与AEP等容积灌胃,按每只小鼠46.57 mg/kg腹腔注射CTX,每周5次。按CTX使用疗程,共使用30次(1个疗程),疗程结束时采集标本。

2.6 取材 疗程结束时称量裸鼠体质量,常规摘除眼球取血,颈椎脱臼法处死,取肿瘤、肝脏等新鲜组织。

2.7 观察指标及检测 分别观察实验动物体质量;瘤体质量、形态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HBx、VEGFR3蛋白表达。

2.8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型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学描述。因素内和(或)因素间均数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或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均数多重比较采用LSD法。显著性水准:α=0.05。

3 结果

3.1 各组裸鼠移植瘤复制情况 模型复制后第7天,接种3种肝癌细胞的各组裸鼠瘤体直径已达0.5~0.8cm,质感稍韧,可在皮下移动,视为模型复制成功,模型复制成功率为100%。见图1。

图1 裸鼠移植瘤模型(示颈背部皮下移植瘤)

3.2 各组裸鼠体质量变化比较 裸鼠体质量均随时间增长,经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观察时间的体质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观察时间与各分组之间也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接种肝癌细胞后第8周,G1组裸鼠体质量显著高于 G2、G4、G5、G7、G8、G10组(P<0.05,或P<0.01)。见图2。

3.3 接种不同肝癌细胞和接受不同处理因素的裸鼠移植瘤质量比较 经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各组总体方差齐(P=0.495)。组间分析结果显示,接种细胞因素对肿瘤质量差异的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169);而处理因素(NS、CTX 及AEP)间及处理因素与接种细胞间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进一步将处理因素的主效应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提示两治疗组(CTX组与AEP组)与对照组(NS组)肿瘤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EP组与CTX组之间肿瘤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按接种细胞进行分层,对处理因素的效应进行多重检验,结果显示,相同接种细胞组内,CTX组和AEP组与N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 HepG2-HBx细胞各组中,AEP组(G4)肿瘤生长最慢,且与CTX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EP有更好的抑制HBx相关肿瘤生长的作用;而接种 HepG2-CAT细胞与HepG2-VEGFR3细胞的各组中,AEP组和CTX组肿瘤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图2 接种肝癌细胞后不同时间各组裸鼠体质量比较(n=6)

表2 接种不同肝癌细胞和接受不同处理因素的裸鼠移植瘤质量比较(±s)

表2 接种不同肝癌细胞和接受不同处理因素的裸鼠移植瘤质量比较(±s)

注:与接种同一肝癌细胞、接受NS处理组比较,*P<0.05;与接种同一肝癌细胞、接受CTX处理组比较,△P<0.05。

HepG2-HBx NS G2 6 3.17±0.35 CTX G3 6 2.23±0.29*AEP G4 6 1.60±0.37*△HepG2-CAT NS G5 6 2.87±0.19 CTX G6 6 1.82±0.19*AEP G7 6 1.89±0.26*HepG2-VEGFR3 NS G8 6 3.04±0.22 CTX G9 6 2.00±0.31*AEP G10 6 2.08±0.39*

3.4 各组裸鼠血清AFP水平比较 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总体方差齐(P>0.05)。接种细胞因素与处理因素的主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处理因素与接种细胞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接种细胞进行分层,对处理因素的效应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接种 HepG2-HBx细胞的各组中,NS组与CTX组、AEP组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组裸鼠血清AFP水平比较(±s)

表3 各组裸鼠血清AFP水平比较(±s)

注:与接种 HepG2-HBx细胞、接受NS处理组比较,*P<0.05。

NS G1 6 3.08±1.59 HepG2-HBx NS G2 6 2.90±2.35 CTX G3 6 4.90±1.26*AEP G4 6 4.38±2.55*HepG2-CAT NS G5 6 5.00±1.51 CTX G6 6 2.70±1.23 AEP G7 6 2.83±1.92 HepG2-VEGFR3 NS G8 6 2.62±1.80 CTX G9 6 3.78±1.02 AEP G10 6 2.73±1.91

3.5 接种HepG2-HBx肝癌细胞的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HBx表达水平 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多重比较结果显示,AEP组与CTX组移植瘤组织中HBx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AEP组和CTX组移植瘤组织中HBx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AEP和CTX均具有显著抑制移植瘤组织中HBx表达的作用。见图3和表4。

图3 接种HepG2-HBx肝癌细胞的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HBx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

表4 接种HepG2-HBx肝癌细胞的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HBx表达水平比较(±s)

表4 接种HepG2-HBx肝癌细胞的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HBx表达水平比较(±s)

注:与NS组比较,*P<0.05。

NS G2 6 0.036 7±0.004 5 CTX G3 6 0.032 3±0.003 1*AEP G4 6 0.032 0±0.001 9*

3.6 接种不同肝癌细胞的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VEGFR3表达水平比较 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总体方差齐(P>0.05)。接种细胞因素及处理因素的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处理因素与接种细胞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接种细胞较处理因素对总变异的贡献更大(0.785vs0.465)。

按接种细胞进行分层,对处理因素的效应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接种相同肝癌细胞的各组中,AEP组VEGFR3表达水平最低,但与CTX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EP组和CTX组VEGFR3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S组(P<0.05)。结果表明AEP具有较好的抑制肝癌细胞中VEGFR3表达的作用。

按处理因素进行分层,对接种细胞的效应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对于相同的处理因素,接种HepG-VEGFR3细胞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VEGFR3表达水平最高,接种HepG-CAT细胞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VEGFR3表达水平最低,接种HepG-HBx细胞和HepG-CAT细胞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VEGFR3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接种HepGVEGFR3细胞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VEGFR3表达水平(P<0.01)。提示HBx蛋白可能具有上调肝癌细胞中VEGFR3表达的作用,AEP可抑制接种3种肝癌细胞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VEGFR3的表达,AEP抑制肝癌移植瘤组织中VEGFR3表达的作用与HBx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关联。见图4和表5。

图4 接种不同肝癌细胞的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VEGFR3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

表5 接种不同肝癌细胞的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VEGFR3表达水平比较(±s)

表5 接种不同肝癌细胞的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VEGFR3表达水平比较(±s)

注:与接种相同细胞、接受NS处理组比较,*P<0.05。

接种细胞 处理因素 组别n VEGFR3相对表达水平HepG2-HBx NS G2 6 0.130 3±0.017 4 CTX G3 6 0.112 5±0.014 1*AEP G4 6 0.106 7±0.010 3*HepG2-CAT NS G5 6 0.119 7±0.009 2 CTX G6 6 0.101 3±0.010 5*AEP G7 6 0.093 7±0.006 6*HepG2-VEGFR3 NS G8 6 0.161 7±0.011 5 CTX G9 6 0.147 7±0.010 6*AEP G10 6 0.143 7±0.006 6*

4 讨论

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生成是肿瘤转移过程中的重要条件,VEGF及各VEGFR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4],其中VEGFR3参与促进新生血管的生长,特别是肿瘤淋巴管的生长和发育,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起着独特的作用[1]。而在乙型肝炎患者肿瘤形成过程中,HBx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的调节蛋白,具有广泛的反式激活功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到侵袭转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5],两者是否对肝癌的生长和转移具有协同作用尚不明确[6]。

叶下珠(PhyllanthusurinariaL)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含有生物碱类、多酚类等多种成分[7],全草入药,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和抗肿瘤等作用[8]。目前从叶下珠中分离出没食子酸、鞣花酸等多种化合物,其中多酚和可水解鞣质为叶下珠的主要活性成分,没食子酸的含量最高,没食子酸是可水解鞣质的单体,具有抗病毒、抗肿瘤[2,5]、抗血管生成[9]等作用,还有直接抗病毒作用[10]。而在目前研究中,尚无叶下珠对肝癌VEGFR3表达作用的相关报道。

此前,笔者以扶正祛邪为纲,拟定了复方叶下珠作为防治肝癌的协定方,并主要用于治疗肝癌及癌前病变[11],以及 HBxAg致肝癌的研究,证实复方叶下株可通过抑制HBxAg表达发挥抗肿瘤效应[12],阻止肝癌前病灶生长及肝癌的形成[13],但两者机制并不明确。在对叶下珠单体的研究中,进一步发现两种新的乙酰化黄酮苷化合物,可能发挥主要药用价值[14]。

本研究中,各组动物体质量均随时间增长,实验结束时,接种HepG2-HBx细胞的各组中,AEP组(G4)肿瘤质量及HBx表达水平均较CTX组更低,也与前期结果一致[12]。按处理因素进行分层,对接种细胞因素的效应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接受NS处理的各移植瘤模型中,接种HepG2-HBx细胞和HepG2-VEGFR3细胞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VEGFR3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接种HepG2-CAT细胞组(P<0.05),表明VEGFR3在接种 HepG2-HBx细胞和 HepG2-VEGFR3细胞的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均有较强表达,HBx可能上调肝癌细胞中VEGFR3表达水平。按接种细胞因素进行分层,对于接种相同肝癌细胞的各组裸鼠,AEP处理组VEGFR3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NS和CTX处理组,表明AEP具有较好的抑制肝癌细胞VEGFR3表达水平的作用。

综上所述,AEP不仅对肝癌移植瘤中HBx表达具有直接抑制作用,同时也直接抑制肝癌移植瘤中VEGFR3蛋白表达,并可能通过抑制HBx蛋白表达间接抑制VEGFR3蛋白表达,实现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抑制作用。同时,AEP对HBx阴性肝癌的抑制作用,可能也是通过VEGFR3途径得以实现的。由于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携带HBx或VEGF及相关VEGFR的水平可能也与外源性转染基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其相关性尚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确认。

[1]Matsumoto M,Roufail S,Inder R,et al.Signaling for lymphangiogenesis via VEGFR-3is required for the early events of metastasis[J].Clin Exp Metastasis,2013,30(6):819-832.

[2]彭立生,贺劲松,童光东,等.叶下珠提取物抗乙肝病毒及乙肝病毒X基因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6,16(6):340-343.

[3]魏春山.叶下珠及其复方对HBx介导肝癌VEGFR3表达的影响[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4]Shibuya M.VEGF-VEGFR signals in health and disease[J].Biomol Ther(Seoul),2014,22(1):1-9.

[5]段昌虎,邰升.HBx与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4):2397-2402.

[6]刘凯歌,高红艳,赵慧,等.HBx和VEGF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血管生成及转移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6(2):372-376.

[7]孙伟.苦味叶下珠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2,43(1):23-26.

[8]Huang ST,Pang JH,Yang RC.Anti-cancer effects ofPhyllanthusurinariaand relevant mechanisms[J].Chang Gung Med J,2010,33(5):477-487.

[9]季秀海.中药叶下珠抗血管生成作用的筛选及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10]窦志芳,冯前进,周爱香.苦味叶下珠总多酚-壳聚糖复合物体外抗病毒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2):30-32.

[11]童光东,张希,周大桥,等.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癌前病变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8,16(10):781-782.

[12]周大桥,童光东,贺劲松,等.复方叶下珠对人HepG2.2.15细胞移植裸鼠HBxAg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9):1649-1651.

[13]周小舟,邱光清,贺劲松,等.抗癌方阻止大鼠肝癌前病灶生长及肝癌形成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7,17(2):92-93.

[14]Wu C,Wei CS,Yu SF,et al.Two new acetylated flavonoid glycosides fromPhyllanthusurinaria[J].J A-sian Nat Prod Res,2013,15(7):703-707.

猜你喜欢

肝癌因素差异
相似与差异
解石三大因素
找句子差异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