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应激反应人群中医证候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4-11-08吴丽丽唐彩花何建华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肝郁脏腑性格

严 灿,吴丽丽,唐彩花,高 璟,潘 毅,何建华

(1.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060;2.广州市萝岗区永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1356;3.佛山市南海区黄岐医院,广东 佛山 528211;4.香港福星中医药研究中心,中国 香港 999077)

心理应激是指由于紧张刺激导致的一种心身紧张状态,并伴有躯体功能和心理活动的改变[1]。现代社会中心理应激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本研究通过分析心理应激反应人群中医证候形成的影响因素,初步揭示心理应激反应人群中医证候的形成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及时间 2 870例调查对象来自广东省广州市和珠海市社区、高校、政府机关、公司和医院等,其中男1 318例,女1 552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27.6±9.1)岁。调查时间: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

1.2 心理应激反应人群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参考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以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自评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3个量表中任一量表积分阳性者为心理应激人群。SCL-90阳性标准:总分>160,或阳性项目数>43,或任一因子评分≥2;SAS阳性标准:总分标准分≥50;SDS阳性标准:总分标准分≥53[2]。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疾病与器质性疾病患者。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证候规范》及“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3-4]执行。

1.4 测量工具及方法 采用心理学量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中医五态性格测量表等进行调查[5-6]。心理学量表测试软件由上海惠诚电脑软件公司和长沙日日新软件公司提供,利用Visual Basic 6.0软件,将中医五态性格测验表设计制作成软件;利用EpiData 2.0软件录入中医证候四诊信息。将所有有效样本的 SCL-90、SAS、SDS、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L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测试结果输入电脑,以供统计分析。在给定时间内填写,及时收回。中医四诊问卷中舌脉象内容由调查者诊查后填写。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型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学描述。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与常模均数比较,采用单个样本t检验。单向有序分类资料的分布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显著性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样本的人口学特征 共发出调查问卷3 134份,回收问卷2 997份,有效问卷2 870份。2 870例样本中,有心理应激反应者共2 156例,其中男973例,女1 183例,平均年龄为(27.5±9.3)岁。无心理应激反应者共714例,其中男345例,女369例,平均年龄为(27.9±10.5)岁。两组在年龄、婚姻状况、血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教育状况、职业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

2.2 心理应激反应人群中医证候分布情况[7]2 156例心理应激反应人群中,有典型证候(符合证型诊断标准[3-4])者1 233例(占57.19%),无典型证候(症状少,不符合证型诊断标准[3-4])者 923例(占42.81%)。1 233例具有典型证候的心理应激反应人群中,具有单一证候者470例(占38.12%),具有兼证者763例(占61.88%);肝郁类证(只要出现肝气郁结证、肝气犯脾证、肝气犯胃证、肝郁化火证中1个或1个以上证候者)者1 083例(占87.83%),非肝郁类证者150例(占12.17%);脏腑虚损类证(只要出现胆气虚证、脾气虚证、心气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肾气虚证、心肝血虚证、心肝阴虚证、肾阳虚证1个或1个以上证候者)者825例(占66.91%),非脏腑虚损类证者408例(占33.09%);其他证型(心火旺、肝火旺、湿阻脾胃证等)者7例(占0.57%);兼见肝郁类证和脏腑虚损类证者682例(占55.31%)。

2.3 不同证类人群LES比较 总分>32分者为LES阳性,总分<20分者为LES阴性,总分20~32分者为LES中性[5]。心理应激反应人群LES阳性率为34.18%,不同证类人群LES构成比相比较,差异大多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对LES各因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有典型证候人群的LES生活事件总刺激量、负性事件刺激量、家庭有关问题、工作有关问评分均显著高于无证候人群(P<0.05);兼证人群的LES生活事件总刺激量、负性事件刺激量以及工作有关问题评分显著高于无证候人群(P<0.05);非肝郁类证人群的LES生活事件总刺激量、负性事件刺激量以及家庭有关问题、工作有关问题评分均显著低于肝郁类证人群(P<0.01)。见表2。

表1 不同证类人群LES构成比比较

2.4 不同证类心理应激反应人群EPQ、中医五态性格、TCSQ、PSSS评分比较 心理应激反应人群的积极应对得分、消极应对得分、中医五态性格各因子评分以及EPQ各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表2 不同证类心理应激反应人群LES因子分比较(±s)

表2 不同证类心理应激反应人群LES因子分比较(±s)

注:与无典型证候比较,*P<0.05;与单一证候比较,#P<0.05;与肝郁类证比较,△P<0.05,△△P<0.01。

证 类 n 生活事件总刺激量评分社交及其他问题评分无典型证候 923 29.83±51.24 15.98±35.83 13.98±25.33 22.负性事件刺激量评分正性事件刺激量评分家庭有关问题评分工作有关问题评分71±49.62 10.78±18.70 2.39±8.25 53±45.65 5.59±13.00 1.91±7.97典型证候 1 233 45.69±65.27* 29.89±49.61* 15.80±28.24 30.65±51.55* 12.62±22.44* 2.44±7.24单一证候 470 40.22±57.96 25.40±41.75 14.82±25.23 27.98±46.84 10.06±18.35 2.18±7.97兼夹证候 763 50.42±69.24# 33.42±53.07# 17.00±30.72 33.25±55.10 14.49±23.82# 2.69±6.95肝郁类证 1 083 48.53±67.50 32.21±51.41 16.33±29.05 32.48±54.20 13.42±22.65 2.63±7.64非肝郁类证 150 32.76±45.70△ 17.56±26.55△△ 15.20±27.06 22.63±33.50△△ 8.59±16.39△△ 1.55±4.63脏腑虚损类证 825 47.97±67.86 28.34±51.93 16.64±29.96 31.57±53.48 13.85±23.45 2.56±6.86非脏腑虚损类证 408 43.86±60.20 28.57±43.47 15.29±26.34 30.

表3 心理应激反应人群与国内常模TCSQ、中医五态性格、EPQ评分比较(±s)

表3 心理应激反应人群与国内常模TCSQ、中医五态性格、EPQ评分比较(±s)

注:与国内常模比较,*P<0.05,**P<0.01;nEPQ常模=1 432,n中医五态性格常模=15 000,nTCSQ常模=1 350,n心理应激反应=2 156。

人 群 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五态性格-阴阳平和评分国内常模 30.22±8.72 23.58±8.41 13.21±3.60 12.33±4.2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五态性格-太阳评分五态性格-少阳评分1 6.23±2.25心理应激反应 29.20±8.46** 29.37±8.86** 13.54±4.02** 9.47±4.40** 6.08±2.39**人 群 五态性格-少阴评分EPQ神经质原始分国内常模 13.62±3.77 9.80±4.99 4.92±2.95 10.65±4.49 1五态性格-太阴评分EPQ精神质原始分EPQ内外向原始分3.06±4.42心理应激反应 13.80±4.01* 11.54±5.12** 6.37±3.54** 11.29±4.47** 13.60±5.20**

2.5 不同证类心理应激反应人群的TCSQ、PSSS、EPQ和中医五态性格各因子评分比较 在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以及中医五态人格之太阳、少阳、阴阳平和评分方面,无典型证候人群与典型证候人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消极应对方式,中医五态人格之太阴、阴阳平和评分,以及PSSS的社会总支持度、家庭内支持度方面,单一证候人群与兼证人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中医五态人格之太阳、少阳、阴阳平和评分方面,非肝郁类证人群与肝郁类证人群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消极应对方式及中医五态人格之太阴评分方面,脏腑虚损类证人群与非脏腑虚损类证人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不同证类心理应激反应人群的TCSQ、PSSS和中医五态性格各因子评分比较(±s)

表4 不同证类心理应激反应人群的TCSQ、PSSS和中医五态性格各因子评分比较(±s)

注:与非典型证类比较,*P<0.05,**P<0.01;与单一证候比较,◇P<0.05,◇◇P<0.01;与肝郁类证候比较,#P<0.05,##P<0.01;与脏腑虚损类证比较,△△P<0.01。

非典型证候 923 30.42±9.42 28.70±10.82 57.45±17.55 19.40±6.57典型证候 1 233 28.41±4.67** 29.80±7.28* 56.92±18.51 19.12±6.57单一证候 470 28.94±7.53 28.00±6.78 59.29±17.61 19.91±6.28兼证 763 27.97±7.30 30.60± 6.87◇◇ 55.80±18.58◇◇ 18.70±6.60◇◇肝郁类证 1 083 28.06±7.32 29.80±6.93 56.75±18.45 19.03±6.55非肝郁类证 150 30.26±7.69## 28.38±7.04# 59.69±16.99 20.02±6.11脏腑虚损类证 825 28.21±7.38 30.40±6.99 56.71±18.19 18.98±6.47非脏腑虚损类证 408 28.57±7.44 28.09±6.62△△ 57.91±18.51 19.49±6.56证 类 n 五态性格-太阳评分五态性格-太阴评分非典型证类 923 48.66±12.43 53.88±11.72 52.51±11.15 50.五态性格-少阳评分五态性格-阴阳平和评分五态性格-少阴评分63±12.76 51.33±11.19典型证类 1 233 46.84± 9.84** 51.96± 9.44** 51.15± 9.67** 50.93± 9.56 51.59± 9.12单一证候 470 47.43± 9.98 52.43± 9.32 51.96± 9.37 51.00± 9.60 49.76±9.39兼证 763 46.49± 9.74 51.68± 9.51 50.66± 9.82◇ 50.89± 9.54 52.68± 8.78◇◇肝郁类证 1 083 46.59± 9.88 51.71± 9.56 50.88± 9.76 50.95± 9.69 51.74±9.07非肝郁类证 150 48.63±9.39# 53.81±8.32# 53.11±8.82# 50.77±8.56 50.56±9.43##脏腑虚损类证 825 46.80±9.77 51.85±9.34 51.04±9.61 51.03±9.32 52.63±8.92非脏腑虚损类证 408 46.91± 9.97 52.18± 9.64 51.36± 9.81 50.73±10.04 49.51±9.17△△

2.6 不同证类人群EPQ量表外向性(extraversion,E)、神经质(neuroticism,N)、精神质(psychoticism,P)因子构成比比较 将P、E、N、信度(lying,L)因子评分分别划分为5个区域,即<38.5、38.5~43.2、43.3~56.6、56.7~61.4、≥61.5[8]。P因子的5个区域分别表示循规蹈矩(内向)、倾向循规蹈矩(倾向内向)、居中、倾向精神质(倾向外向)、精神质(外向);E因子的5个区域分别表示内向、倾向内向、居中、倾向外向、外向;N因子的5个区域分别表示情绪稳定(内向)、情绪倾向稳定(倾向内向)、居中、情绪倾向不稳定(倾向外向)、情绪不稳定(外向)。

无典型证候人群和有典型证候人群、单一证候人群和兼证人群在EPQ量表E因子构成比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5。无典型证候人群和有典型证候人群、单一证候人群和兼证人群、肝郁类证人群和非肝郁类证人群在N因子和P因子构成比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6和表7。

2.7 心理应激反应各组人群气质类型构成比比较 EPQ是由四个分量表组成,其中E量表(内外向量表)和N量表(情绪稳定性量表)可用于进行气质类型的测定。以E为纬,以N为经可以构成一个直角坐标系,两个维度上不同程度的表现可以组成9种气质类型[8],见表8。结果显示,在气质类型构成比方面,无证候人群和有证候人群、单一证候人群和兼证人群、肝郁类证人群和非肝郁类证人群以及脏腑虚损类证和非脏腑虚损类证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9。

3 讨论

人群所出现的心理应激反应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普遍性,但因为个体的差异及社会和家庭支持等的不同,又存在着复杂性和特殊性。本研究主要从应激原、应激中间介质、人格特质以及应对方式等方面探讨心理应激人群中医证候形成的机制。

表5 不同证类心理应激反应人群EPQ量表E因子构成比比较

表6 不同证类心理应激反应人群EPQ量N因子构成比比较

表7 不同证类心理应激反应人群EPQ量表P因子构成比比较

表8 气质类型评定表

本研究发现,有典型证候人群和无典型证候人群、肝郁类证人群和非肝郁类证人群、单一证候人群和兼证人群在LES阳性构成比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工作学习以及家庭问题等方面得分的不同。排除所采用的LES量表项目涵盖不充分以及填写者填写不真实的情况,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不同人群的应激损伤阈值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人群的特定的体质差异有关。二是不同人群的应激损伤程度存在差异。三是不同人群对应激原的感知和评定上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有典型证候人群和无典型证候人群,单一证候人群和兼证人群具有不同程度的应激损伤,在LES阳性构成比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LES的差异是造成不同应激损伤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肝郁类证人群和非肝郁类证人群虽然在应激损伤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LES构成比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非肝郁类证人群对应激原的感知度较高,应激损伤的阈值较小。脏腑虚损类证和非脏腑虚损类证人群虽然在应激损伤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但在LES阳性构成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非脏腑虚损类证人群对应激原的感知度较低,应激损伤的阈值较大。

表9 不同类证心理应激人群气质类型构成比比较

应对方式是应激原和应激反应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与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9],消极应对方式往往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心理应激反应人群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偏于消极,因此其应激反应水平较正常人群偏高。在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方面,有典型证候人群、兼证人群、肝郁类证人群、脏腑虚损类证人群分别显著高于无典型证候人群、单一证候人群、非肝郁类证人群以及非脏腑虚损类证人群,这说明消极应对方式往往与病证的形成或轻重有关。

社会家庭支持是指在社会生存环境下,个体受到的来自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心理和物质上的支持和援助[10]。本研究结果发现,单一证候人群与兼证人群在社会家庭支持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兼证的形成与缺乏家庭社会支持有关。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11]。相同的压力情境下,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体会利用自身的人格优势来解决问题,缓冲和调节外在压力[12]。本研究结果发现,心理应激反应人群的人格特征与正常人群有明显不同,这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对应激原的认知、评价以及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等,结果表明,心理应激反应人群的应激反应水平高于正常人群。

五态性格测量表(成人)由薛崇成等学者于1986年研制成功,该量表根据阴阳含量的多少将人的气质分为太阳、少阳、阴阳平和、太阴、少阴五型。本研究发现,无典型证候人群在太阳、少阳、阴阳平和方面的得分较高,说明这类人群性格多外向,开朗乐观,具有较强的抗应激能力,因而应激损伤的程度也较低。单一证候人群与兼证人群、脏腑虚损类证与非脏腑虚损类证人群在太阴得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脏腑虚损类证和兼证的形成和出现与个体所表现出的抑制性、退缩性以及抑郁焦虑倾向的个性特征有关。此外,非肝郁类证人群表现出开朗乐观、性格外向、好社交的个性特征,因而与肝郁类证人群相比具有较强的抗应激能力。

从艾森克人格量表的结果来看,与有典型证候人群比较,无典型证候人群中倾向内向性格特质的人群比例较小,情绪倾向稳定或稳定以及精神质或倾向精神质的人群比例增加,说明无典型证候人群具有较不孤僻、内向,及情绪稳定、适应能力较高的特征。此外,单一证候人群、非肝郁类证人群的情绪较为稳定,与兼证人群比较,单一证候人群的性格较为外向。

综合艾森克人格量表中最主要的E、N维度,本研究发现,非肝郁类证人群中多血质、多血-胆汁质的比例较高,这说明个性特征为外向、情绪稳定和外向、情绪冲动的人在非肝郁类证人群中比例较高。无典型证候人群中抑郁质比例较低,黏液质、多种气质混合型比例较高,表明这类人群中内向、情绪不稳定的比例相对较低,而神经过敏、胆小的比例相对较高。非脏腑虚损人群中黏液-抑郁质比例较高,多血-黏液质比例较低,表明这类人群性格相对较平和。此外,研究结果还发现,单一证候人群中混合气质类型的人所占的比例较小。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心理应激反应人群中医证候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与人群的心理特质和社会因素等有关。

[1]赵名娟,张金涛.军事应激下军人心理应激反应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3):255-257.

[2]王金道.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275.

[3]邓铁涛.中医证候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65.

[4]沈自尹,王文健.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0):598.

[5]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2-106,131-133,120-122.

[6]薛崇成,杨秋莉.五态性格测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1989:9-11,45.

[7]吴丽丽,严灿,潘毅,等.心理应激人群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5(3):244-247.

[8]何建华.心理应激人群应激损伤发生机制与中医证候相关规律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35.

[9]焦叶,王家骏,杨旭,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应激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调查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2,14(3):176-179.

[10]陈智颖.社会支持系统对肝移植患者心理护理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0):103-104.

[11]陈珏,禹顺英,贾秀珍,等.神经性厌食患者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人格特性的关联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8):459-462.

[12]Friedman HS.Personality,disease,and self-healing[C]//Friedman HS,Silver RC.Foundations of health psycholog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172-173.

猜你喜欢

肝郁脏腑性格
猫的性格爪知道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疏肝益肾汤治疗肝郁肾虚证月经后期的临床观察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
性格描绘词
电刺激单、双侧迷走神经对肝郁证大鼠模型脑内NE、DA、5-HT和5-HIA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