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家爱晚亭画作“八之最”

2014-10-21沙伟

东方收藏 2014年11期
关键词:岳麓山名画枫树

沙伟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脚下,坐落着“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亭四周遍植枫树,每逢岳麓山深秋时节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据《长沙岳麓书院续志》载,爱晚亭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由岳麓书院山长罗典修建。传说该亭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依唐人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更名为爱晚亭。1957年元旦,毛泽东创作于1925年12月的诗词《沁园春·长沙》在《诗刊》发表。其浪漫恢宏的美学意象,令无数美术工作者在这一革命圣地前泼洒丹青,以《爱晚亭》为题激情创作。为展现其美轮美奂的秋景,笔者特将国内最知名画家的爱晚亭画作,罗列整理成“八之最”进行简要分析,供读者欣赏。

最早期的爱晚亭名画

2006年,北京保利拍卖成交了一幅立轴、设色纸本《爱晚亭图》(图1)。该图为清末民初著名画家、浙江吴兴人金城(1878—1926)所作,上有“岳麓山前爱晚亭,丹黄枫叶护山青。画图省识停车处,唤得湘湖旧梦醒。吴兴金北楼画”题识,以及“金城私印”的钤印。据笔者查证,此为迄今留世最早期的爱晚亭名家画作。

金城是清宣统二年(1910)创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首任会长。他师法宋元,擅长山水与花鸟。不但笔墨谨严,以工带写,是一位传统功力极为深厚的画家,而且由于他是中国画家中较早接触西画者,所以他还是一位颇有革新思想的艺术家。有史料记载,清同治初年(1862—1864)爱晚亭倒塌,时人以砖砌成爱晚亭。光绪宣统年间(1875—1911),湖南高等学堂(今湖南大学)监督程颂万重新修缮了爱晚亭,且在亭中置有方形石凳,凳上刻“放鹤”二字;环列石座,四周环以石栏,并刻张南轩、钱南园游兴诗句。亭外有 “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的楹联,亭下有小溪,溪上有石桥可容人坐。而金城创作的这幅《爱晚亭图》,正是他仿古、师古,在徘徊于古人意境中对晚清至民国初期爱晚亭的丹青写照。

最昂贵的爱晚亭名画

上世纪60年代,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1907—1989),曾创作七幅依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意而画的《万山红遍》画作,描绘的就是长沙岳麓山。因岳麓山下爱晚亭是李可染喜绘的题材,故1977年大师由此更创作了《爱晚亭图》(图2),并且使之成为中国山水画中的珍品,在2005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以682万元高价拍卖成交,成为最昂贵的爱晚亭名画。

该图画于李可染创作的高峰时期,是大师最具特色的红色作品。画作色调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意境开阔,笔墨浑厚,气韵生动,格调浓重、质朴、凝练。它以厚重的黑色和伟岸的红色为基本色调,霎时间将人们的视觉捕捉。而在这厚重而伟岸的格调中,写实的画面也给人淡淡的幽雅之感。虚实相间的爱晚亭虽为岳麓山山麓一角之景,但大师细腻的描绘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枯润分明的范宽式全景。沉稳高远的山势,茂密灿烂的秋林景色,逆光中的通透灵秀,绵绵密密、美不胜收地呈现在《爱晚亭图》的每一个角落。

最红火的爱晚亭名画

素有“红色山水画家”之称的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钱松喦(1899—1985),其创作以歌颂革命圣地、祖国新气象和新时期人文历史观这些题材为主,同时将渊博的国学知识和古代绘画传统融于一炉,开创了以中国画来描绘新时期重大社会题材的历史性一页。

此幅钱松喦创作的《爱晚亭秋色图》(图3),为2005年北京保利253万元成交的拍品,尺寸为67×50厘米。它尽管是钱老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老笔新花”的画作,但却苍厚拙朴而不失雄浑。钱松喦晚年作画偏爱喜庆,喜欢把画面营造得红红火火、喜氣洋洋。该画在表现喜气红火之余,不失沉稳磊落。鸟瞰式的构图方式,可见远景树木虚幻杳渺,近景红叶繁密茂盛,而红领巾和迎风飘扬的红旗则更有咫尺千里之势,象征着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特别是传统山水画之平远法表现画面,把看似简单的树木画得规整又丰富耐看,使画面尽显“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风采。

最具秋意的爱晚亭名画

在2003年的北京华辰秋季拍卖会上,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1919—2010)的一幅《爱晚亭秋意》拍出了93.5万元的高价,而次年的拍卖底价则一跃涨至300万元。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吴冠中数十年间如一日持续创作的结果,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未曾中断,使得他的作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二是此画为经久不衰的红色题材,画的是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该学会会员经常纵谈时局和探求真理的集会场所、革命圣地——爱晚亭。

此幅布面油画《爱晚亭秋意》(图4)尺寸为94×55厘米,是吴冠中创作于1977年的得意之作。他在这幅写生作品中运用了空气透视原理,即近处物体暗而深,色彩饱和且趋于暖色,明度高;而远处物体淡而浅,色彩饱和度差且趋于冷色。近处明晰,明暗反差大;远处模糊,明暗反差小,使整体画面明暗错落,疏密有致,完美地表现了秋天的岳麓山下,爱晚亭周围那层林尽染的浓浓秋意。

最和谐的爱晚亭名画

1952年爱晚亭重修,时任湖南大学校长的李达(1890—1966),将亭修建成攒顶宝塔、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丹漆圆柱形状,亭中原置“放鹤”石凳亦移至他处。李达还专函恳请毛泽东同志书写熠熠生辉的“爱晚亭”三字,并制成红底鎏金匾额。1956年爱晚亭再修时,岳麓公园管理处还于亭内窗棂悬饰黑底描金横匾,并镌刻毛泽东同志那大气磅礴、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

“海派”大师唐云(1910—1993),在上世纪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创作《爱晚亭》若干幅。如2011年中国嘉德以195.5万元拍卖成交唐云于1976年创作的《爱晚亭》(图5)。此画镜心,设色纸本。画上有记录1952年爱晚亭重修的“……解放后于一九五二年重建,主席亲题爱晚亭匾额。为此亭增添了无限的光辉。一九七六年六月廿一日,唐云记”的款识。该画一改唐云以往的传统画风,以写生为创作题材,在艺术上大胆创新,创造性地探索了红色题材的新图式。画面亦表现了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使爱晚亭和谐融合在浑厚的传统笔墨和传统的造型意象之中,歌颂了爱晚亭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最别致的爱晚亭名画

2011年朵云轩拍卖成交张大千入室弟子胡若思(1916—2004)于1977年创作的一幅《爱晚亭》(图6)。胡若思是当代中国画坛山水大家,亦是现代海上画坛罕见的多面手。他力主中国画须从唐宋入手,取法乎上,攻之弥深,从古法中汲取精华。

胡若思的绘画,还常从民间美术和装饰绘画中汲取营养,利用工整细致的“神来”笔法,充满激情地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在典雅清丽的设色中呈现出装饰化的特点,以及叹为观止的精致笔墨情趣。该幅《爱晚亭》画作,我们从它的施墨、设色和布局方式上来看,可见明显接受了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岳麓山的画境更广、爱晚亭的气势更大。故与同时代的画家相比,他的《爱晚亭》是最别有韵致的。

最有神采的爱晚亭名画

国画大师应野平(1910—1990)为海上画坛巨擘,被誉为“继张大千、吴湖帆、傅抱石之后现代山水画坛又一巨匠”。其创作手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能借鉴西画、融会贯通,独具个人风格。所作笔墨苍润拙朴,以精、气、神赋以新格,从而使得画面气韵生动,格调清新明快,为丰富、完善现代水墨的笔墨技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5年,上海嘉泰拍卖成交了一幅应野平大师于1978年创作的《爱晚亭》(图7)。此画首先给人第一印象的,是层层枫林、红艳夺目的那极富层次感的画面,令人有身临其境的立体感。其次就是近处的巨石、密密的树枝都是用苍健的笔法处理,再辅以神完气足的大笔渲染,这样就让观者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还可以感受画家开朗、欢快的心情。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师在云涛和密林的交接处采用“排置”的笔法加以渲染,使得论画崇尚用笔的大师笔下画面笔笔分明、神采飞扬。

最明艳的爱晚亭名画

如果谈到哪幅《爱晚亭》画最明艳,笔者会毫不犹豫地推荐2013年北京华夏传承拍卖成交、尺寸为108×58.5厘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朱梅邨(1911—1993)于1974年創作的《爱晚亭》(图8)。

此幅《爱晚亭》巧妙地将近处枫树写实,描绘的枫树如火如荼;中处枫树写意,枫树配以青绿、墨绿,不与前景争奇斗艳,而是制造对比,烘托前景;远处枫树写虚,远景枫林以湿笔略带,完美创造出岳麓山云山雾罩的飘渺之感。于增强整个山体纵深感的同时,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爱晚亭四周“层林尽染”的诗情画意。墨色青色与红黄补色的紫压住两侧枫树,浅淡色调的河水以淡映浓、动静相生,将整个环境赋予了更多灵动意味,使画面做到艳而不俗。最拍案叫绝的,是爱晚亭下畅谈的师生,让整幅画面平添生机与活力,这就使画面丰富了许多人文的因素。

除了清末民初的作品外,以上其他名家描绘的画作能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依笔者拙见原因有三:一是创作年代特殊。那个火红的年代画家绘爱晚亭都不计名利、一丝不苟,均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故画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二是作品题材特殊。爱晚亭作为革命圣地,画家创作一般采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以此歌咏伟大祖国的山川河流,寄托他们的革命崇高理想。因此爱晚亭画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特殊的历史意义。三是作品价值特殊。名家描绘的爱晚亭画作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艺术价值,同时还具有文献价值、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而除此之外更多名家的爱晚亭画作,限于篇幅恕笔者不能在此一一赘述,还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去分析和发现。

猜你喜欢

岳麓山名画枫树
岳麓山之魅
跟踪导练(三)
春风又绿岳麓山
最美岳麓山
爱晚亭
名人名画
跟踪导练(五)
枫叶红了
当名画变胖以后
名画模仿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