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入宋元得真本 笔墨气象臻大境

2014-10-21姚悦

东方收藏 2014年11期
关键词:吴湖帆纸本吴先生

姚悦

吴湖帆曾这样说过“望气韵便知真伪”,之所以敢这样说,?是因为他所过手的几乎全是承传有序的历代书画宝迹,?加之家中雄厚的丰藏和自身精湛的书画造诣所致。故而,?他这种独到的识博广鉴(见) ,?绝对是奠定其绘画艺术臻上笔墨大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今择先生所拟唐五代宋元明十二开精册山水选八,逐画评析。该册旧藏上海“朵云轩”,珍宝同赏,以匡不逮!

吴湖帆对王维提出的“画中有诗”之句尤为倾醉!喜金石,?书画用印颇为考究,?一般多敦请陈巨来诸名手精刻。生前与冯超然、黄宾虹、张大千昆仲、赵叔孺、陈巨来、叶恭倬、庞莱臣等书画名贤相交甚厚!谈到吴湖帆先生的珍藏,绝对可用“真、精、博、广、丰”来肯定。他品玩的是什么?是三代鼎彝、是宋元名画、是宋版宋拓、是名瓷名印。当然,吴先生玩这些决不是为了“斗比攀富”,而是丰其腹笥、藏其博大、促其笔墨内涵之完美。先生虽出身于官宦人家,然其处世慎谦高风。宣统三年(1911),?正好先生年方十八,闲暇回苏州祖屋小住。空闲时,于“怡园”拜访吴中著名画家顾鹤逸老先生。顾家藏古代名画善本富甲天下,吴得以当面请益,有幸观赏了顾家大量的书画藏品,眼界为之洞开。吴氏所藏金石书画精品,据不完全统计,大概近1400件,基本上来源可靠。所获一为祖父吴大澂的旧藏;二为夫人潘静淑女士之丰厚嫁妆。潘家世代簪缨,上祖潘世恩道光宰相,伯父潘祖荫与吴大徵同僚,可谓门当户对。潘祖荫室筑“攀古楼”以藏三代青铜名器而名闻天下,世人尊称“富潘”;三为沈树镛的旧藏。沈殁后,大量藏品尽归吴大徵;四就是吴湖帆自己的补充收藏。而此一生中,最让吴先生收藏得意的是,他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从上海狡黠的古玩商“汲古阁”主人曹友卿的手中,?交换了一幅古代残画?,吴湖帆不惜用家藏的一件珍贵的商代青铜器交换。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一件残画”,能让先生出手如此“阔绰”呢?原来此画的身份十分了得,它就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前段部分。遗憾的是,“文革”祸起,吴先生聚一生的家藏珍品,皆于“十年”动乱中散失殆尽,吴先生引为终身大憾。

《北极冰山图》(图1),?纸本设色,尺寸27×31.5厘米,是吴湖帆戏以唐代扬升法写实的一幅真实雪景。扬升是唐代画家,生卒不详。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与张萱、扬宁同任史馆画直。传其擅人物、亭台楼阁,尤工雪景写真。师法张僧繇,著录于《宣和画谱》;《白云青嶂图》卷,南宋楼观题跋,著录《石渠宝笈三编》。画迹基本绝罕,若有,基本为后仿。吴先生画此雪景图时,?有可能见到过(传为)扬升的画品。在此画作中,?他运用的是最不易驾驭的没骨技法。画面着色无多,便将北极宽厚沉雄的坚固冰山画得浩瀚无际。厚重的冰山下,?数条船只遨游在平静的冰河上,那人头攒动的星点人影,在浩大冰山的映衬下显得是那么的渺小。?画家以古法入画,那大气不拘的笔墨内涵,既不失古韵,又富有时代精神。右上角落款:“北极冰山。戏以杨昇(扬升)法写真景。癸巳冬日吴倩湖帆”。“癸巳”冬日(1953),钤白文“倩盦”,细朱文“待五百年后人论定”?。

《寒林图》(图2),纸本设色,尺寸27×31.5厘米。湖帆先生以五代李成法作这幅山水图,又以清绿笔墨写寒林盛景。李成(919—967),五代宋初画家,字咸熙,长安人,唐宗室。为避战乱家迁营丘(今山东昌乐),故人们又称他“李营丘”。师荆浩、关仝。笔墨多以写山林野径、云间丘壑为主。笔致清新简逸,气象空疏萧穆,喜用淡墨作画。其山水对后世画坛影响巨大,传世名作《读碑窠石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晴峦萧寺图》藏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我们在品赏画作中,丝毫也看不出一点点深寒冬凉的刺骨景致。相反,在宁静清新的画面中,倒给我们带来了万遍翠绿的勃勃生机,让人深深地陶醉在青松翠柏的花木丛中。画面两棵巨松深置于山石土凹之中,显得是那么的高大和伟岸,迎面一条清澈飞瀑的山泉,将幽奥清新的山林渲写得遥远而富有深度。可以看出,在此期间,湖帆先生的绘画创作激情还是非常欢愉畅快的。画面的山石上,?先生巧妙地将李成独创的“卷”、“云皴”运用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山泉背后的祥云?, 将勾画细腻的游刃笔致,渲写得精妙绝伦,让人叹为观止。右上一跋曰:“李成寒林图,作长松流泉气势,磊落追想为之。甲午冬,?吴湖帆。”钤白文“吴倩私印”,白文“山抹微云”闲印。我个人感觉,此“山抹微云”一印,就是针对这幅画作而精心刻制的,可谓相得益彰。

《湖山春晓图》(图3),纸本设色,尺寸27×31.5厘米。吴先生画面描写的是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观,笔墨敷色运用的是宋代画家赵大年的画风气象。平静静谧的湖面上,一叶漂浮的轻舟正在悠然地划行着。微风轻轻飘拂的杨柳和柔美绽放的花朵,与远山青绿幽静的山林正好遥相呼应。此画构图精整,敷色鲜翠雅丽,用笔工细之致已达绝妙。湖帆先生可说对赵大年“精细入微”的笔墨理解入骨。赵令穰,字大年,生卒不详,河南开封人。皇室宗亲,殁后封“荣国公”。工山水、花卉、翎毛,尤精金碧山水,笔致细丽清润。画宗李思训父子,喜与画家文人过交,家藏之物皆世間珍罕少见之品。徽宗为端王时与其交厚,常聚一起盘桓诗画。传世名作《江村秋晓图》今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吴先生对于赵氏画风笔墨应该是驾轻就熟的,先生虽然醉心古画,但他决不是一个“食古不化”之人。对于名作古画,吴先生是“欣赏、理解再深入”,如果一味地刻板临摹,那只能是一幅“无源之水”的庸庸僵作。你看吴先生题“意用”两字,便知道他心中笔墨的高明之处了。钤白文“吴湖颿印”、朱文“梅景书屋”?。

《春阴瀑布图》(图4),纸本墨笔,尺寸27×31.5厘米。吴先生对于元人梅道人的笔墨理解是非常精深的。因在此之前,先生也广泛地临摹过董源、巨然的画作。从眼前这幅山水鉴析,其山势气象中多吐纳的是董、巨浑厚苍润的笔墨。可见湖帆先生平时对古人画作内涵的理解之深、运用之妙。整幅画面虽用的全是墨笔,但画境之宽大、笔墨之幽深、线条之流美、气势之雄浑、润染之灵动,让人仿佛置身于这山林浩瀚的气象之中。润染的山林恰与山泉流动的画面形成完美的艺术绝配,瀑布山泉流淌的笔墨线条,有条不紊,密而不乱,若先生胸无丘壑,笔底方能生此云烟。这幅山水乃先生继宋人气象,承元人墨法,似得笔墨内含之妙然大境。画是拟谁的“墨法”,当然是梅道人的。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常自署梅道人,又梅沙弥,浙江嘉兴人。工山水、墨竹,能书法诗文。宗董源、巨然,兼取马远、夏圭。用笔干湿互用,尤以湿笔点苔堪称一绝,是著名的“元四家”之一。湖帆先生在这幅墨笔山水图中,也巧妙地运用梅道人“湿笔点苔”的用笔方法,且在清润细腻的笔致中更有过之。钤“倩”、“湖山如画”朱文印两方。

《苍松竞秀图》(图5),纸本设色,尺寸27×31.5厘米。实际上,从吴湖帆的书法看,先生得赵松雪的笔法还是很深的。让人感觉,吴先生与松雪道人在艺术造诣上似乎很相近,都是诗书画全能的艺术大家。在人们的印象中,松雪的书法名气绝对要大于他的绘画,而湖帆先生的绘画大名则应该要高过他的书法。吴先生所制这幅山水,突出画面的是山中那棵苍虬有力的古松,亦与不远处那崇山峻岭的幽奥山脉形成了“剑拔弩张”的对立之势。画面中多了分清润的笔墨,也多了分云雾飘渺的山林气象。构图看似平静,实则虚实灵动。无际空旷的山林,仿佛正在静静地聆听着浩瀚浮动的空谷足音。先生题“学松雪”三字,乃为自谦,也是自己“食古而化”的精论所在。摒弃浮躁和沽名钓誉,更是垂范后人的严格界定。钤白文“湖颿”、“双修阁”印。

《秋山图》(图6),纸本设色,尺寸27×31.5厘米。此本《秋山图》原为黄公望所作,真本就连吴湖帆自己都没看到。吴先生画中有一跋题很重要:“黄子久秋山图,据《瓯香馆笔记》,?似早不在人间。余见石谷晚年有临本,并录痴翁长歌题,字则尚存世间。越今又三百年,不知此画无恙否?但从未闻藏,弃何处为疑耳。兹就南田所记作此小景,聊存想象尔已。甲午秋日,吴湖帆。”那么,吴湖帆所看到的《秋山图》本子,应是清“四王”中石谷仿黄子久的一幅临摹本。而黄公望的真本可能早就不在人间了。画作不在人间的依据是根据恽南田的《瓯香馆笔记》所注录,应该有一定的可信度。但还有种可能,是不是黄公望真本就在王石谷手中,否则怎会出现其晚年的临本呢?当然,吴湖帆对大痴的笔墨应该还是十分熟悉的,因手头有大痴真本,故轻松驾驭笔墨几乎能达神似。此帧画笔甚得大痴笔墨之妙境。画面着色清润,山林幽然宁静,空谷深奥的山色中,只有美妙清澈的山泉声,在涧石中深深回响。钤白文“倩盦画记”、红文“画屏闲展吴山翠”印。

《溪山萧寺图》(图7),墨笔纸本,尺寸27×31.5厘米。吴湖帆拟元人王蒙的山水画法,基本上可说是驾轻就熟的。因王也是师承董、巨一派,在画风上与梅道人相似。而王的艺术手法在笔墨的运用上可能更胜梅道人一筹。先生集众家之长,将宋元画法融會贯通,使内含笔墨更具张驰力。一幅画作能在盈尺之中画出如此大境,此当为先生平素胸积万卷丘壑之使然。画面山峦叠翠,扶疏蓊郁,幽奥奇逸的山林,隐现出高低不平的萧寺茅舍,人们惬意无忧地享受着这片宁静般的天籁。而其中的高卧隐士,仿佛正静静地聆听着那飞泻而下的清泉声。这种笔墨、内涵、感觉、博大和意境,也只有在吴湖帆的笔下才能表现得如此深邃入微。难怪乎,张大千一生中只佩服二人,而这其中一人就是吴湖帆。王蒙(129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湖州人。画师董、巨,“元四家”之一。?湖帆画题“仿”黄鹤山樵,实则其笔墨早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妙境。

《寒林云壑图》(图8),墨笔纸本,尺寸27×31.5厘米。吴湖帆于“明四家”画风的研究也是较为严谨的。沈石田的画风一般画得比较清润华兹,且笔墨多得宋元法。学生唐伯虎绘画三分之一的教诲,应该要归功恩师石田翁。吴湖帆画这种《寒林云壑图》题材风格应该并不多见。他用的是元人倪瓒法,融合的是石田翁的笔墨画意。山石疏林空寂,枯树逸笔草草,凸显出的是笔墨朴实率真的内敛之美。画面着色无多,然浩缈空旷的山林和灵动皴擦的笔墨,是那么的引人入胜。画有一题曰:“石田翁学云林,每嫌笔墨太多,余亦知未能见也。”先生画名显赫,独步画坛,我们时常从其所题的“画语录”中,看到的是他对待绘画艺术的真诚和谦和。先生虽成就斐然,然依旧在艺术上笔耕不辍。画中钤有一印“画无定法”,应该是吴湖帆感悟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

猜你喜欢

吴湖帆纸本吴先生
《岩高千尺虎》
《鹿语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张顺琦作品
郭诗奇美术作品展示
微笑受害者
吴湖帆鉴藏古代书画专题(下)
梅景书屋
吴湖帆黄宾虹两大山水巨匠力作领衔诚轩春拍
画出幽谷传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