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天》的年代和流派的判断

2014-10-21康耀仁

东方收藏 2014年11期
关键词:月宫天子脸部

康耀仁

本作属道释题材,从画面的月杖、白兔、火焰等关键信息判断,描绘的是月宫天子,属佛祖座前二十诸天之一。关于月宫天子的别称可见以下记载:

隋吉藏《法华经义疏》卷一:“观世音名寳意,作日天子;大势至名寳吉祥,作月天子。”

《法苑珠林》卷七引述《起世经》云:“佛告比丘,月天子宫殿纵广正等四十九由旬,四面垣墙,七宝所成……彼月天子身分光明照彼青輦,其輦光明照月宫殿,宫殿光照四大洲。彼月天子有五百光向下而照,有五百光傍行而照,是故月天名千光明,亦復名为凉冷光明。”《长阿含经》卷二十二也有类似的记载。

《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载:“月天喜时冷光增物,人无热病。嗔时皆舍矣。”

从诸多记载可知,月宫天子又称月天子、月天、宝吉祥、千光明等,被视为大势至菩萨之应化身,属阴冷之神,专门掌管人间的冬天,其目的为除难,求官。

此外,密教视月天为拥护佛法的天部之一。安置于胎藏界外金刚部院西方拘摩罗天之傍。如《大日经》卷一《具缘品》云:“月天,是等依龙方画之。”

传说中,月天的本体来自小兔。说是狐、猿、兔奉命为一位老夫觅食,结果只有小兔空手而归,为此相互争执,而兔子竟然投身于柴火之中,以此成全老夫充饥。不料老者现身原形,原来是帝释天化身而成,目的是为了考验行者的菩萨修行,帝释天感动于小兔的舍身之举,即将其灵魂升天,寄居月宫,成为月宫天子,因此也称为野兔形神。月天的形象本为男性,但各个时期的造型有所不同,如月杖就有半月和全月不同的样式。本作《月天》为站立像,其左拳安腰,右手当胸持全月形的月杖,杖首有荷花,小兔在月宫中。月天的头部周围,有佛光轮,周边有火苗,似乎在表现小兔升天前的瞬间(图1)。

《月天》的形象端庄雍容,但是最令人难忘的是其脸部表情,作者在处理嘴角、眼角时,稍作上扬,且以浓黑的线条勾勒眼珠,点上瞳孔,眼珠与两边眼角,均略作薄染,显得透明又立体。通过这些入木三分的细节描绘,使得月天的表情看似不动声色,其威严的神态中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却同时透出一丝淡淡的笑意,其笑意充满着慈祥和温和。将威严与慈祥两种截然相反的表情融为一体,显示作者对于人物神态的掌控具备超强的能力。

通过查阅比对得知,《月天》的表现手法显然从唐代的道释画传承而来,如九世纪的《引路菩萨像》即可看到这种手法的端倪(图2),但《月天》从脸部的线条和敷色的相互融合中,却带有明显的四明画派的技法特征,金大受的《十六罗汉》和周季常的《五百罗汉》等作品便有类似的表现(图3)。

除了脸部的表现外,月天还有一些重要的技法形态和绘画特征,具体体现以下几方面:

其一、衣纹线条不用长线,其间多转折,呈现多个方向的形态和变化,多为中锋,偶用侧锋,因此显得结构繁杂。

其二、服装图案纹饰繁复富丽,多以细线构成,兼有金线装饰。

其三、整体的色彩搭配,以红蓝绿三色为主要基调,线条部分以墨为主,金丝线辅助。

其四、在月天的手脚处理上,完全得自唐代的造型,丰满而可爱。

除了第一点外,其他三点则都具备典型的南宋至元初的基本风貌,显示《月天》的时代审美特征。如宫廷画家刘松年,以及民间的四明画家的作品都具备类似的重要特征。但是,所有信息交汇,包括脸部描绘,显示此作存储有四明画派的典型信息。通过反复排查比对,发现《月天》的衣纹结构、脸部的绘制方法,以及色彩的搭配等问题,均与藏于日本知恩院的《十六罗汉》非常接近(图4),只是色彩稍暗,或因长期悬挂的缘故。《十六罗汉》入册《元画全集》,标注颜辉作品,虽然此作有不少颜辉喜欢表现的夸张表情,但其绘画技法却与颜辉真迹差异较大。相反的,整套作品装饰性的丰富用色和描金等技法特征,却保留着宋末元初四明画派的风格痕迹,以此类推,《月天》归于这个时期的四明画作自是不言而喻。

宋元时期,明州(庆元府)车桥、石板巷一带聚集了很多民间职业画师,以创作道释作品为生,但他们的身份和作品却不被认可和重视,其身后几百年的书画文献几乎见不到他们的名字或相关的画目。这与宋代以来注重文人画的审美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無论是创作还是收藏的群体,多由文人参与,而中国的书画史,文人显然是重要的主宰者和参与者。

与此不同的是,日本无论博物馆、寺院还是画家乃至民间收藏,对于这类道释作品却显现出极大的热情,作品经由僧侣或商贾携往,对日本镰仓时代的道释画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境遇,与同时期的颜辉,甚至更早时候的牧溪等禅画,几乎如出一辙,反映了中日两地完全不同的审美和心态。

因为四明画派的道释画具备很强的装饰性,色彩浓烈并大量使用金粉等特色,且这些特色与早期的道释绘画存在很大的差距,却在很大的程度上靠近日本绘画,基于这些原因,四明画作经常会被当成日本画,其他的流失日本的宋元禅画也遇到类似的问题。那么,到底是日本人的审美要求改变了四明画派的绘画面貌,还是四明作品的绘画风格远播日本,改变了日本的绘画风貌和审美情趣,我们现在已很难分辨,或许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供需情景,两者相辅相成。虽然如此,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日本的同类题材的绘画,线条形态较为呆滞,敷色也趋于均匀厚彩,颜料也有所不同。

随着近年学术的开放,四明画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几百年来在中国遭受冷遇的局面也不复存在,但是,能否在鉴赏领域从日本画的审美意识分离出来,则需要从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元素完成丰富的数据库样品,当然,这是需要一番周折的。

猜你喜欢

月宫天子脸部
垂钓
天子当屏而立
“月宫365”实验圆满成功
无字碑随想
论北魏西郊祭天
做脸部运动让你显得更年轻
对西周王权衰微的分析
“每日贴”抗皱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