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诊断性刮宫术加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0例

2014-09-17李然小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刮宫子宫出血绝经期

李然小

(通道县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南 怀化 418500)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简称为“功血”是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进而引起子宫出血,多见于围绝经期女性,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分为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及排卵性月经,临床上最常见的为前者[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型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很多药物被应用于不同领域,米非司酮的治疗范围也随之拓展,其除了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具有较好疗效外,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行诊断性刮宫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疗效确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过B超、诊断性刮宫排除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子宫肌瘤等疾病。患者年龄40~50岁,平均年龄(45.6±2.5)岁,病程6~18个月,平均病程(10.2±3.4)个月,所有入选病例均未合并严重心、肝、肾、脑等重要脏器疾病,均未应用过性激素类药物,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月经量过多,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等临床表现,均伴有不同程度贫血。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伴发症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协议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B超检查以及诊断性病理刮宫排除器质性病变和恶性肿瘤,确诊为功血后,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炔诺酮,首次剂量为5 mg,8小时/次,口服,连续服用3 d之后逐渐减少剂量,每3 d递减1/3量,维持剂量为2.5 mg/d,12小时/次,口服。连续用药4周,停药1周内出现出血,则在每次出血后第5天给予2.5 mg炔诺酮,连续服用22 d,疗程为3个月。治疗组给予在诊断性刮宫排除恶性病变后给予10~12.5 mg米非司酮,1次/12小时,血止后改1次/晚,连续服3~6个月,在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用药前后出血量以及月经周期的变化,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本研究将患者恢复正常月经或停药之后闭经者为有效,异常子宫出血仍存在或者经量增多为无效;停药时月经恢复正常或者闭经,6个月后再次出现异常子宫出血为复发[3]。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α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50%小于治疗组97.50%,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20.00%明显高于治疗组2.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出现潮热、多汗4例,恶心、乏力4例,转氨酶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0%;治疗组潮热、多汗1例,恶心1例,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0.05)。

3 讨论

功能调节性子宫出血患者主要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进而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子宫异常出血。和环境、气候、情绪等众多因素相关。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极易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进而出现功血。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周期缩短、出血量增多,大多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临床主要的治疗原则为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以及预防子宫内膜病变,常采用诊断性刮宫术联合药物治疗[4]。

米非司酮能通过一系列作用溶解黄体,凋亡卵巢颗粒细胞,进而减速卵泡萎缩,导致绝经,由此,其复发率较低,本文结果显示其复发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炔诺酮治疗患者20.00%,米非司酮为炔诺酮的衍生物,和孕激素受体的具有较高的结合力,能拮抗孕酮作用进而延缓或者抑制子宫内膜腺体的分泌活性,促进子宫内膜的细胞凋亡,影响其增生,加速止血,治疗效果和炔诺酮比较差异不显著,有效率为97.50%稍高于炔诺酮92.50%。患者对米非司酮口服耐受性较好,其不良反应和剂量以及疗程有关,临床常采用小剂量进行治疗,疗效较为满意,潮热、多汗、恶心、乏力、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和炔诺酮基本相当,但是其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于临床。

[1]于凤英,王克宁.诊断性刮宫术加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2例临床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4):746-747.

[2]周征.米非司酮联合诊断性刮宫治疗更年期功血32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98-99.

[3]周爱华,黄彩云.米非司酮在诊断性刮宫术后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4):455-458.

[4]王丽鸽,孙丽萍.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6):2300-2301.

猜你喜欢

刮宫子宫出血绝经期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药物流产联合刮宫与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瘢痕妊娠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护理干预探讨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宫腔镜手术与刮宫术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激素表达水平及预后影响的对比观察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6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