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2014-09-17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负面显著性通气

梁 惠

(河南焦作沁阳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河南 焦作 454550)

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过程较为漫长,患者很容易因遭受长期病情的折磨而产生暴躁、不安、焦虑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对治疗和护理产生抵制,这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治疗效果的提升[1-3]。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舒缓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现选取92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心理干预,现将护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2例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中,男性63例,女性29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59.7±5.6)岁,选取对象的病症诊断标准均与COPD诊断标准相符合;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况程度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①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均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观察和记录患者病况变化,给予呼吸道护理,并做详细记录;②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咳痰情况,并将咳嗽及咳痰的变化及时报告给医师,辅助医师进行下一步治疗;③保持患者住房整洁干净,温度保持恒温18~21 ℃之间,保持一定的湿度,定时进行通风,以维持室内空气新鲜;④指导患者正确的咳痰方法,向患者宣教咳痰的重要性,若是有必要可以辅助患者进行咳痰或者使用吸痰器对患者呼吸道痰液进行清除;⑤给予患者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营养汲取充分,以维持体内新陈代谢的稳定,为了避免痰液增多或者变得黏稠,可以在争取患者同意后,给予饮食护理。

1.2.2 心理护理

①心理评估,大部分的COPD患者经过病症的长期折磨,都会产生暴躁、不安、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伴随一定程度的强迫症以及失眠等症状,而不同的患者心理压抑情况不同,调节负面情绪的能力也不同。因此,护理人员在开展心理干预时,首先应该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评估,使用SAS和SDS两种情绪自评表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家庭情况、自身病症、文化程度以及年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②根据患者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负面心理情绪,实施与之相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具体实施内容:根据患者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向患者耐心解释机械通气的必要性以及对病症的影响,同时告知该治疗方法会对身体造成何种不适,指导患者如何去调整及面对;在患者无法用言语阐述自己意愿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并采取手势交流的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消除患者因为治疗过程带来的不适而引发的恐惧、不安、烦躁等负面心理。指导患者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并向患者进行示范和说明,以此降低或缓解焦虑、抑郁所带来的影响;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患者家属亲情对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帮助患者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增加巡回次数,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觉,并给与相关的护理。

1.3 评价指标

使用SAS和SDS两种情绪自评表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进行调查,SDS抑郁评定: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2分,重度抑郁;<53,无抑郁情绪。SAS焦虑评定: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69分,重度焦虑;<50分,无焦虑情绪。

表1 两组患者人机对抗及SAS和SDS评分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人机对抗发生率为20.3%,明显低于对照组52.8%,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依次为(62.3±11.6)分、(21.3±4.6)分和(73.4±9.6)分、(24.3±3.6)分,对照组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依次为(63.2±11.3)分、(56.3±6.6)分和(72.9±9.3)分、(58.7.3±6.6)分,两组护理实施前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前、后对比均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下降幅度对比发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细对比见表1。

3 讨 论

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过程较为漫长,患者很容易因遭受长期病情的折磨而产生暴躁、不安、焦虑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对治疗和护理产生抵制,引发人机对抗,进而影响治疗效果,这反过来会再次导致患者的不良情绪加重,进而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治疗疗程。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舒缓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这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及护理配合度,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46例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干预,该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及SDS评分等指标对比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患者不良情绪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以完成任务为中心,对患者付诸的耐心及关心较少,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患者属于被动接受检查、治疗及护理,且患者的内心世界以及情感需求并不被护理人员关心和注重,而心理护理以患者为中心[4-6],针对患者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而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调解,帮助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这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治疗效果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张志英,王淑霞,张文娜,等.两种吸痰方法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血氧饱和度影响的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266-268.

[2] 李玲.浅析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122-123.

[3] 侯召颖,霍德勇,闫磊,等.AECOPD机械通气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回顾性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1,34(5):865-867.

[4] 邓永梅,胡云香.综合护理干预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8):96-97.

[5] 尤琦红,赵宝英.AECOPD机械通气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2):327.

[6] 邹细红,李秋莲.纤维支气管镜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辅助撤机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3):30-32.

猜你喜欢

负面显著性通气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不通气的鼻孔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图像序列的显著性目标区域检测方法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关于论文统计学分析结果描述的规范:多组数据的单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