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蛭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2014-09-17张定安王安宇何光志魏良纲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中医学院水蛭肌电图

张定安 王安宇 何光志 魏良纲 张 超

(1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2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3 贵阳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PN具有发生早,发病率高,症状难以改善的特点,且疗程较长,病情缠绵难愈,可引起足部感染、溃疡,甚至坏疽,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报导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单一的治疗手段尚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本研究采用水蛭胶囊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DPN,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入标准

所有病例均以参考文献[2]的诊断标准选入。

1.2 排除标准

①感染、中毒引起的末梢神经炎;②体弱血虚及有出血倾向者;③妊娠期、哺乳期及月经期妇女;④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糖高渗状态等。

1.3 病例资料

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来源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二科2012年至2013年住院或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是对照1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38~76岁,平均(56.8±5.8)岁,糖尿病病程(112.3±8.4)个月;对照2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6~78岁,平均(56.2±6.6)岁,糖尿病病程(109±9.6)个月;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7~74岁,平均(57.8±5.4)岁,糖尿病病程(112.8±7.6)个月。三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饮食摄入量及使用的降血糖药物不变,血糖控制平稳。对照1组给口服水蛭胶囊(规格0.3克/粒),每次0.9 g,每日1次,共4周;对照2组给甲钴胺注射液(规格1 mL:0.5毫克/瓶)穴位注射,选择双侧曲池、足三里,共四穴,每穴位注射0.25 mg,每日1次,共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水蛭胶囊(规格0.3克/粒),每次0.9 g,每日1次,共4周。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症状及体征

手足麻木、手足疼痛、肢端发凉、感觉异常。深浅感觉、腱反射恢复、好转或消失。

1.5.2 肌电图检查

全部病例在治疗前后,均采用丹麦keypoint神经肌电仪测定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由专人负责检查。

1.6 疗效评定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深浅感觉、腱反射恢复或好转,肌电图示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深浅感觉、膝腱反射好转,肌电图示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4.9 m/s;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深浅感觉、膝腱反射无变化,肌电图基本无变化。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1组73.3%,对照2组70%;3组间两两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3组疗效比较[n(%)]

2.2 肌电图检查结果

各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MNCV、SNCV在治疗后均快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腓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1组和对照组2组(P<0.05),对照1组治疗后与对照2组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CV和SCV变化[(±s),m/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CV和SCV变化[(±s),m/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2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5;与对照1组比较,□P<0.05

对照2组 治疗前 38.2±4.5 41.2±4.0 31.3±4.3 35.7±4.5治疗后 41.6±3.8 38.2±3.9* 39.4±3.8 35.4±4.2*

3 讨 论

目前,西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普遍认为其并非单一因素所致。高血糖是其始动因素,病理因素主要有血管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神经功能障碍、微量元素含量的异常可直接导致症状的出现[3]。在控制高血糖的基础上,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着手,切断其致病因素,阻止神经病变的发展。

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是维生素B12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能增强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生成,促进轴突运输功能和轴突再生,促进卵磷脂的合成,修复损伤的神经纤维[4]。是临床上治疗DPN的常用药物。臀部肌注甲钴胺的传统方法治疗作用欠佳,近年来采取穴位注射的方法,但通过临床观察,其治疗效果仍有限。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痿症”等范畴,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脉络失养为其主要病机。中药水蛭性平,味苦咸,苦能坚阴,加之破血逐淤、通经活络之功效,正中其病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蛭主要具有抗凝血、抗栓作用,被誉为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能够扩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及降脂改善代谢紊乱等作用。已有文献报道其治疗作用[5]。

通过本临床研究表明,水蛭胶囊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DPN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水蛭胶囊和单用甲钴胺,其机制可能是两药合用针对DPN的多个病理因素,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相互间又起到互补、叠加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1] Yagihashi S.Pathology and pathogenrtil mechanism of diabetic neuropathy[J].Diabetes Metab Rev,1995,11(Suppl 1):193.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23-25.

[3] 段文若.糖尿病的诊断与个体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2-162.

[4] 张彤.周围神经病治疗剂甲钴胺的药理和临床应用[J].天津药学,2003,15(4):62-64.

[5] 赵胜,杨传经.水蛭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3(3):28-30.

猜你喜欢

中医学院水蛭肌电图
水蛭炮制前后质量分析
小“吸血鬼”水蛭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水蛭的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关于腰骶神经根病变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肌电图检查
一名老委员的五年提案和一批中医学院的更名历程——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教授
水蛭传奇
云南中医学院临床技能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