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及预后因素分析

2014-09-13谭启泽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生存率癌症阴性

谭启泽 刘 敦

乳腺癌是全世界妇女癌症中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占了人类所有癌症类型的7%~10%。2008年,在世界各地的女性中,乳腺癌占新癌症病例总数的23%和总癌症死亡人数的14%。乳腺癌的发病率迅速增加,尤其是年轻女性[1]。我们试图探讨三阴乳腺癌和与其它类型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促进三阴乳腺癌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2]。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3-2012年在我院肿瘤科收治的18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在本研究人群,其中184例患者有充足的随访信息,用于长期疗效的评价。患者年龄18~89岁,中位年龄51岁。这些病例分为2组:A组60例三阴乳腺癌和B组124例其他类型的乳腺癌(非TNBC)。

1.2 方法

1.2.1 乳腺癌亚型测定 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在肿瘤细胞中占10%以上,即可认为ER和PR阳性。抗HER2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测定法用于鉴定HER阴性(0和1+)或阳性(2+和3+)。HER2基因扩增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测定。肿瘤带有FISH阳性结果被认为是HER2阳性。肿瘤ER,PR和HER2阴性被认为是三阴性。

1.2.2 成活率测定 无病生存期为疾病确诊日期至发生局部或远处复发截止[3]。总体生存率 时间跨度为从诊断时间到出现死亡病例或随访丢失。所有随访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

1.3 统计学方法

SPSS 16.0版本软件用于数据分析。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持续时间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分布采用Log-Rank检验,并组间进行比较。临床变量之间的比较用卡方检验进行。所有的统计数据均双侧检验。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阴乳腺癌和非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比较

A组患者年龄21~89岁,年龄中位数为50。B组患者年龄18~87岁,年龄中位数为54。2组患者平均年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B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P=0.003)(表1)。

A组患者中,卵巢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引起月经周期的终止34例,26例自然绝经。绝经前妇女占所有三阴乳腺癌患者的54.59%(32例)。在B组患者中,绝经后的妇女57例,绝经前妇女占54.14%(67例)其中42例接收卵巢切除术或子宫切除。2组患者(P=0.677)的月经状态无统计学差异。

患者家族遗传比较, A组患者中39例(65.17%)有乳腺癌家族史。B组患者中,40例(32.87%)有乳腺癌家族史。卡方检验表明A组家庭成员比B组家庭成员具有较高的患病率(P=0.000)。患者肿瘤大小比较,A组患者比B组患者肿瘤较大(χ2=4.631,P=0.000)。2组之间肿瘤分期无差异(P=0.920),但2组癌症组织学分级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表1)。

2组患者之间的淋巴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的转移性癌症中肺转移5例(8.42%),肝脏转移5例(8.62%),脑转移1例(1.81%),骨髓转移1例(1.28%)。B组患者中,117例有非转移性癌和7例(6.13%)有转移癌。患者的肿瘤<2 cm,转移率为15.45%。患者肿瘤大小>2~5 cm,>5 cm的肿瘤,转移率分别为17.24%和19.83%。转移性癌中,肺转移2例(1.67%),肝转移2例(1.6%),脑转移2例(1.71%)例,骨转移2例(1.01%)。A组患者转移风险比B组患者更高(P=0.000),特别是肺和肝脏的转移风险较高。见表1。

表1 TNBC患者和非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例,%)

2.2 三阴乳腺癌和非三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概率

2组在5年、7年、9年无病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年、9年总生存率方面,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阴乳腺癌患者和非三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概率

3 讨论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回顾了我院肿瘤科2003年至2012年间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发现三阴乳腺癌的患病率在总的乳腺癌病例介于10.39%~13.46%。三阴乳腺癌患者在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49岁。然而,其他研究显示,三阴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小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4-5],我们的研究也没有发现三阴乳腺癌和非三阴乳腺癌患者之间的年龄差异,该差异可能是由于在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差异。流行病学的方法可能也促成了这一差异[6]。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相比,三阴乳腺癌具有明显临床病理特征。这项研究表明TNBC和非TNBC之间在4方面差异显著。三阴乳腺癌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高组织学分级和家族史阳性率较高有关[7]。然而,在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方面,TNBC和非TNBC之间无显著差异。我们发现三阴乳腺癌和乳腺癌的家族史之间有很强的关联。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突变的BRCA1基因易导致乳腺癌发生[8]。三阴乳腺癌的高侵入性暗示转移和局部复发的风险较高。我们的研究和别人的结果都表明,肿瘤切除后,三阴乳腺癌患者比非三阴乳腺癌患者转移的风险要高得多[9]。

放射治疗是目前肿瘤切除后治疗三阴乳腺癌患者最常用的方法,因为针对HER-2受体的免疫疗法,三阴乳腺癌无应答。三阴乳腺癌对放疗似乎比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更敏感[10]。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三阴乳腺癌患者和非TNBC患者之间在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差异,但不是在5年总生存率,这一结果与其他人的研究一致。我们还比较三阴乳腺癌患者和非TNBC患者之间的7年和9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两种生存率都存在显著差异。总之,三阴乳腺癌的预后更差,可能与它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如肿瘤大小,肿瘤坏死,浸润转移和有丝分裂率。三阴乳腺癌往往具有突变型P53和BRCA1,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或低分化程度转移癌,高组织学分级和高有丝分裂指数。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三阴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因此,需要进一步调查,以确定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以及探索三阴乳腺癌的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

[1] 施晓辉,王大鹏,哈日巴拉,等.老年乳腺癌36例治疗体会〔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6):660-661.

[2] 张英军,吴君心,侯如蓉.乳腺癌的分子分型〔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1):98-100.

[3] 万崇华,陈明清,张灿珍,等.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 EORTC QLQ-C30 中文版评介〔J〕.实用肿瘤杂志,2005,20(4):353-355.

[4] 张慧明,宣立学,高纪东,等.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的比较〔J〕.中华外科杂志,2009,47(7):506-510.

[5] 蔡建强,邵永孚,高纪东,等.65 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J〕.实用癌症杂志,2000,15(2):179-181.

[6] 高炳玉,刘 玉,夏立平,等.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比较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13,40(8):786-788.

[7] 邢晓英,魏素菊.三阴乳腺癌的特征及治疗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11,26(1):95-98.

[8] 赵晓辉,郝春芳,王 忱,等.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2009,3(6):7-11.

[9] 贾晓华,孙保存,张丹芳,等.127例三阴乳腺癌临床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12,51(47):27-29.

[10] 李丽娟,黎 庶.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X线及病理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11):2015-2018.

猜你喜欢

生存率癌症阴性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