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胃炎导致胃癌的多因素分析

2014-09-13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皮化生胃窦螺旋杆菌

郑 林

幽门螺杆菌(H.pylori,HPI)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原发性胃淋巴瘤有密切关联。据统计,世界大约50%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从而导致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主要在婴儿期感染,如果细菌没有根除,感染持续发展为慢性胃炎。最近,研究表明将某些病理特征组合,用以评估慢性胃炎患胃癌的风险,已经成为一个有前途的检测手段。因此,本院对一年之内的慢性胃炎导致的胃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经上消化道内镜(胃镜)检查的连续患者纳入研究范围,不分性别,民族和年龄,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或胃出血,过去3个月内接受抗幽门螺旋杆菌抗生素或15天质子泵抑制剂治疗[2-3]。111例患者,其中85例女性(76.6%)和26例 男性(23.4%),年龄16~76岁,平均(38.6±13.1)岁,两性之间的平均年龄无显著差异。活动期间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AHPI)患者77例(69.4%),而余34例(30.6%)中3例诊断结果均为阴性(幽门螺旋杆菌阴性)。女性患者中68.2%确诊幽门螺旋杆菌(HPI),而男性患者63.3%确诊幽门螺旋杆菌(HPI),两性间无显着差异。

所有患者均有完整治疗记录,包括行胃镜检查,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幽门螺旋杆菌微生物学培养和尿素酶试验[4]。

1.2 方法

1.2.1 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 胃窦活检样本置于含有1.5 ml尿素琼脂培养基的微量离心管中。 样品液置于35 ℃、2 h,周期性地观察琼脂的颜色变化。当培养基中所含的酚红指示剂从浅橙色变到粉红色或紫红色,则测试结果为阳性;当没有颜色变化或2 h后发生的变化,则测试结果为阴性。

1.2.2 病理组织学检查 胃体胃窦部活检组织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最厚5 μm,然后固定于载玻片,并用苏木精-曙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依次用×10、×40、×100倍观察所有标本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1.2.3 胃炎分类 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胃炎被分为4类:①无胃炎,组织学上正常的胃窦和胃体黏膜;②胃窦为主的胃炎,胃窦大面积炎症;③全胃炎,炎症部位较大包含胃窦、胃体,胃底;④自身免疫性胃炎,胃体、胃底弥漫性萎缩,而胃窦黏膜基本正常。

1.2.4 胃癌风险指数分级 GCRI分级,0和1分是胃癌低风险相关预测值,2和3是患癌高风险相关预测值。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组间差异用卡方检验和非配对t检验。胃炎表型和GCRI之间的关系用Spearman相关检验。当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

2 结果

2.1 胃炎的分类

AHPI感染患者中45%患有胃炎,其中全胃炎患者占23%,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占22%,无AHPI感染患者中32%患有胃炎,其中全胃炎患者占15%,自身免疫性胃炎占17%,见表1。

2.2 胃癌风险指数

AHPI感染患者中有20.6%的患者胃癌风险指数(GCRI)>2分,18.1%的患者胃癌风险指数等于2分和3分患者只占2.5%。而79.1%的患者GCRI为0或1分。无AHPI感染患者中,5.8%的患者GCRI得分为2分,无3分者,而94%的患者GCRI为0或1分。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22.951)。AHPI患者GCRI平均得分为(1.83±0.8)分,而无AHPI患者GCRI平均得分为(1.38±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胃炎与胃癌患病指数的关系

表3显示肠化生和胃溃疡存在下GAHpI与GCRI之间的关系。AHPI阳性组(77例)中共有35例患者为全胃胃炎。其中15例患者的GCRI得分达到2分或3分(42.9%),另有4例患者伴有肠上皮化生(11.4%)。AHPI阳性组中以胃窦为主的胃炎患者,1例患者的(2.3%)GCRI得分达到2分,AHPI阴性组,所有患者GCRI得分均<3。其中2例全胃胃炎患者的GCRI得分为2(1例出现肠上皮化生)。AHPI阴性组中以胃窦为主的胃炎患者GCRI得分为0,见表3。

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胃炎表型和GCRI的相关系数为0.715(高相关性,P=0.01)。

表1 幽门螺杆菌(AHPI)相关胃炎的病理表型(例,%)

表2 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风险的关系(例,%)

表3 胃炎与胃癌风险指数的关系/例

注:0和1为低风险;2和3为高风险,GCRI为胃癌风险指数;GU为胃溃疡;Met为肠上皮化生。

3 讨论

3.1 慢性胃炎与胃癌发生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中,超过2/3的患者(69.4%)受到幽门螺旋杆菌的影响。其中45%出现全胃炎(23%)和(或)慢性自身免疫性为主的胃炎(22%)。在日本,Uemura等研究了1246例CGAHPI患者,得到类似的结果。本研究中有35例CGAHPI患者,带有全胃炎或(和)自身免疫性胃炎的表型。15例患者(43%)GCRI达到2分或3分,其中4名(11.4%)出现肠上皮化生,即萎缩性全胃炎和萎缩性自身免疫性胃炎[5]。因此,可以认为,24%的GCRI得分偏高的CGAHPI患者,病情容易发展为全胃炎或自身免疫性胃炎,从而诱发胃癌。另一方面,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癌患者中,只有5.8%(2/34)表现为全胃炎或自身免疫性胃炎且具有高GCRI得分;3%的患者(1/34)出现化生萎缩性全胃炎。数据分析表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患者患胃癌的风险最大,但当应用GCRI评分和考虑到肠上皮化生的存在,这种患癌风险逐渐降低。在本研究中,CGAHPI阳性患者中只有2例(2.6%)GCRI获得了3分,7例(9%)有肠上皮化生。

3.2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发生的关系

一些研究已经表明,幽门螺杆菌与患癌风险存在很大的关系。斯托尔特观察了2 000名患者,发现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活动程度和肠上皮化生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6]。他们还注意到,严重的胃体胃炎和肠化生患者,罹患胃癌和胃溃疡的比率相当高,认为胃体胃炎可能是罹患胃癌的风险因素。此后,斯托尔等人应用GCRI研究了415例胃炎患者。这些患者后来发展成胃癌,并证实GCRI评分对于检测胃癌有93%的敏感性和85%特异性。此外,许等人通过多因素分析研究了1225例消化不良和AHPI患者,并确定肠上皮化生是预测胃癌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本研究中, 9例被确诊肠上皮化生(8%),其中7例(77.7%)在AHPI阳性组。因此,将CGAHPI和GCRI组合起来进行适当的组织病理学表型研究,可以对CGAHPI患者进行更精确的胃癌风险评估。此外,其他相关风险因素包括病人的年龄,AHPI,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患者的地理位置因素[7]。在这项研究中,患者平均年龄为38.6±13.1岁。Leodolter等人提到的年龄,GCRI,与胃炎胃癌之间存在相关性。AHPI阳性患者, GCRI平均得分显著高于AHPI阴性患者(1.83±0.8分与1.38±0.6分),肠上皮化生发生率也高于AHPI阴性患者(P<0.05),且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窦性胃炎是胃癌的低风险因素[8]。因此,肠上皮化生和高GCRI分数被认为是患胃癌的高风险因素[9]。鉴于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愈慢性胃炎可以降低罹患胃癌的风险,甚至停止或延缓与癌变相关的病理变化从,而减少患癌症的风险[10]。

总之,年龄,幽门螺旋杆菌,十二指肠溃疡,地理因素是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主要因素。

[1] 焦 艳.肿瘤标志物对胃癌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6):614-616.

[2] 杨 力,王 平.幽门螺杆菌抗体和血清胃蛋白酶原与慢性胃炎及胃癌的关系〔J〕.河北医药,2005,26 (10):773-774.

[3] 陈良言.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与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5):51-52.

[4] 吴志文.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胃癌的相关性〔J〕.华人消化杂志,1998,6(7):352-353.

[5] 姒健敏,吴加国,曹 倩,等.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的建立及致萎缩因素探讨〔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2):75-78.

[6] Meining A,Stolte M.Close correlation of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corpus gastritis i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J〕.Z Gastroenterol,2002,40(8):557-560.

[7] 李 卫,周 铃,孙 浩,等.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5):513-515.

[8] 袁庆丰,陈宗舜.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血浆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变化及意义〔J〕.安徽医学,1997,18(4):3-4.

[9] Wong BC,Lam SK,Wong WM,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to prevent gastric cancer in a high-risk region of Chin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04,291(2):187-194.

[10] 张发明,祝金泉.幽门螺杆菌基因表型与胃癌的关系〔J〕.实用癌症杂志,2003,18(4):429-430,433.

猜你喜欢

皮化生胃窦螺旋杆菌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价值分析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