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底贲门癌术后的应用研究

2014-09-13成德生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贲门癌胃底营养液

成德生

胃底贲门癌由于自身位置较为特殊,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临床手术治疗后患者因长时间的禁食影响了术后恢复效果,也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研究显示术后给予营养支持可降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本次研究对86例患者分别开展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4年1月开展手术治疗的胃底贲门癌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该病的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将样本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3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为(58.6±5.2)岁;其中病变部位于腹腔内者28例,胸腔内者1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为(59.1±4.9)岁;其中病变部位于腹腔内者27例,胸腔内者16例。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方法 本组患者主要选取肠外营养支持方式,液体选择氨基酸、脂肪乳剂与葡萄糖等,静脉滴注,持续时间为6~8天,待患者逐渐恢复自行进食能力后降低液体剂量。

1.2.2 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 ①术中置管方法:本组患者有效吻合食管壁后由麻醉师将胃管准确送达至术野内,并由开展手术的临床医师将胃管逐渐拉出吻合口,超出距离为45 cm左右。随后采用丝线将胃管与十二指肠营养管加以固定,护理人员将两管共同自鼻腔内拉出并去除捆扎线,手术医师再把营养管另一端送达空肠或十二指肠内,胃管置于吻合口以下6 cm处,置管措施全部结束后行管壁缝合。②营养液配置方法[2]:采用我院自制的营养液,在每升液体中包含钙片3 g、肉类60 g、青菜50 g、蛋类50 g、黄豆粉50 g、奶粉50 g、糖类50 g、米类60 g、硫酸锌19.2 mg,并适当增加盐与油。③液体输注方法:手术结束后首日经营养管开展温盐水100 ml输注,然后给予1 000 ml的营养液,输注过程中着重观察输注速度,确保50 ml/h左右,同时联合应用能全力250 ml。术后第2天的给予营养液与能全力,方法与剂量与首日相同。自第3天起增加剂量1 000 ml,输注速度也可以有所加快,保证在150 ml/h以下,同时应用能全力的剂量增加250 ml。持续应用6~8天,待患者可逐渐经口进食后可降低液体输注的剂量。

1.3 观察指标

于术前与术后第9天对所有样本进行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血尿素氮与肌酐等指标水平的检测,综合评估术后并发症与肝肾功能情况,同时检测K+、Na+、Cl-、Ca2+等电解质水平。详细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排气排便时间与治疗总费用等情况,并进行比较与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各项临床检验结果比较

2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尿素氮、肌酐及各项电解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为(44±7)g/L,碱性磷酸酶为(111±52)U/L,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比较

注:*为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与排空障碍,总发生率为51.2%,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仅有切口感染与肺部感染,总发生率为7.0%,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与治疗总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2±3.3)d,排气时间为(48.7±21.4)h,排便时间为(72.9±6.8)h,治疗费用为(9391.2±1021.7)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治疗总费用比较

3 讨论

胃底贲门癌是胃癌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该病患者的病灶主要位于胃贲门部位,即胃脏与食管相交处下2 cm处。患者的早期症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种表现:当病灶部位集中于下部食道时贲门将会变得更加狭窄,会引发诸多食管癌类似的表现;该类患者多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吞咽食物过程中会出现阻塞或异样感,特别在吞食硬物或冷热食品时表现更加显著[3]。症状长期存在,但具有忽隐忽现的特点,加之严重程度较低会掩盖病情特征,因此早期确诊存在很大的难度。中晚期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贫血、低血浆蛋白、多器官功能受限、消化道梗阻、吞咽困难、腰腹部疼痛等,一旦确切出现典型特征后大部分已进入进展期,临床治疗效果较差,患者也难以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4]。当前临床治疗该病多选择外科手术治疗,但该疾病的组织解剖学十分特殊,进一步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手术治疗后患者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一方面降低了预后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引发其他疾病的危险程度。

临床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保证肠黏膜功能与结构的完整程度,进而增加肠黏膜自身的屏障作用。但当前仍在具体开展时间方面存在较多的争议。以往研究表示在消化道手术结束后患者存在排气表现后最适宜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确保干预的实际作用。但最近几年逐渐有学者提出消化道相关手术后仅会对结肠与胃部产生麻痹效果,如若患者的小肠功能稳定,在手术结束后便可以自行恢复吸收功能[5],当手术结束6 h后即可接受该种干预方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43例患者均可耐受该液体的输注,未见明显的呕吐或腹胀反应。经过营养输注后,本组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或排空障碍情况,显著好于肠外营养支持的对照组患者,提示该种方式下不但可保证患者的日常能量需求,还能进一步提高胃肠功能的改善。本组患者经干预后排气时间为(48.7±21.4)h,排便时间为(72.9±6.8)h,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显著缩短。原因主要是在营养液的作用下,丰富的纤维膳食成分有利于粪便的稀释,并且对患者胃肠道产生了刺激作用,使其神经功能产生激活效果,提高了胃内激素与肠道内激素的合成,最终增加了胃肠部位的蠕动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排便排气。

本研究86例患者经过外科手术后,长时间禁食与创伤进一步增加了机体消耗,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加重了免疫受限与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使得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的患者术后的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术后感染并发症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说明肠内营养支持良好地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了营养成分的进一步吸收。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肠内营养支持可加速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所需住院时间,同时所需营养液具有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的优点,在缩短住院治疗时间的同时还降低了整体治疗费用。

综上所述,针对胃底贲门癌患者手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且安全可行的营养供给方法。

[1] Czupryniak L,Pawowski M,Szymafmki D,et al.Plasma glucose after stomach or jejunum glucose infusion in Roux-en-Y gastric bypass patients-a possible implication for early satiety mechanism〔J〕.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2011,119(3):186-189.

[2] 刘荣婷,游永浩,邓世红,等.复尔凯鼻肠管在胃底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中的营养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8C):2210.

[3] 孟凡亭.经腹手术治疗胃底贲门癌62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0(5):321-323.

[4] 张婧娴,刘玉娥,唐文恒,等.晚期胃底贲门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9(5):385-387.

[5] 龙谷仔,李观华,贺长春,等.术前肠内营养对胃底贲门癌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1,31(12):22-23.

猜你喜欢

贲门癌胃底营养液
几种常用植物营养液及特点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分析
3D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临床应用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改良三明治法同步与序贯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贲门癌侵及食管下段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的治疗研究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加温器减轻外周静脉输注高渗营养液所致局部刺激症状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