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开腹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4-09-13杨金云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远端开腹胃癌

杨 林 杨金云

临床上,胃癌是一种常见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以往均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但因患者本身机体存在一定差异性,同时受到年龄等各因素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较慢,术后生活质量较差[1]。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腹腔镜手术因其具有创伤小和刺激小等优点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比较和分析了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以便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治疗胃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6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术前无远处转移,术后均存在淋巴结转移情况,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42~76岁,平均为(62.0±1.0)岁;肿瘤分期:Ⅰ期13例、Ⅱ期14例、Ⅲ期6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1例;年龄43~78岁,平均为(62.5±1.0)岁;肿瘤分期:Ⅰ期15例、Ⅱ期13例、Ⅲ期5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和临床肿瘤分期等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采用全麻,并处于平卧位[2]。从患者腹部正中切开,切口为15~20 cm。切口绕脐,并按照一定顺序对患者进行腹膜腔转移和种植情况探查。以此来决定手术切除范围,同时根据患者手术需要将大网膜分离,并阻断胃周动静脉血液循环,然后清除淋巴结,并进行远端围手术吻合和消化道重建。术后常规引流和使用抗生素。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前需给患者留置胃管和导尿管,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患者处于头高脚低位,CO2气腹压力控制在1.6 kPa,同时在患者脐下1 cm处放置10 mm Trocar,并放入30°镜作为观察孔。在患者双侧肋缘下锁骨中线外侧2 cm处分别放置5 mm Trocar,同时在患者左侧锁骨中线脐水平下3 cm处放置5 mm Trocar,然后在其对称位置处放置12 mm Trocar[3]。之后探查和清扫淋巴结,方法与对照组一致。最后依次缝合患者腹壁上各切口,并建立起气腹,冲洗腹腔,常规放置引流管,并逐层缝合好各个穿刺孔[4]。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4天CD4/CD8水平和IgG表达情况。同时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自主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发热人数、术后并发症等。术前和术后第4天分别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液各5 ml,在肝素抗凝后放置于-4 ℃环境下保存[5]。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而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采用ELISA双克隆抗体夹心法检测[6]。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各项指标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自主下床活动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19.52±6.24) ml、(65.21±9.36) min、(0.65±0.12) d、(3.21±0.69) d、(0.59±0.15) d、(12.52±2.36) d,与对照组(351.21±12.02) ml、(98.65±10.21) min、(1.75±0.36) d、(6.32±0.75) d、(2.01±0.27) d、(18.26±3.07) d比较,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2.2 免疫功能指标

术后第4天,观察组患者CD4/CD8水平和IgG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t=3.211、t=3.659,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注:a为与对照组术前比较,P>0.05;b为与对照组术后比较,P<0.05。

2.3 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发热人数为2例;并发症:术后感染1例、小肠梗阻1例。对照组:术后发热人数为6例;并发症:术后感染3例、小肠梗阻2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热率和并发症率分别为6.06%、6.06%,明显低于对照组18.18%、18.18%(χ2=3.75、7.88,P均<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地快速发展与进步,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7]。与传统开腹术比较,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及对患者刺激小等优点。此次采用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由于手术本身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对患者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因此,本次研究中,采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患者,主要分析术后免疫学指标及相关情况,以比较两者的优劣势。

本次研究中,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留置尿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发热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与开腹手术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术后患者发热和并发症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经相关临床实践研究发现,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由于其需要建立长时间气腹,因此可能会对患者生理功能产生一定影响[8]。然而腹腔镜手术本身会对患者造成手术刺激和免疫等生理功能影响。为此,本次研究则考虑到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以比较2组手术方式的优点。为了更好地评价手术前后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本次主要是从患者免疫应答角度进行考虑。在人体再次免疫应答产物中,IgG在人体血清和细胞外液中含量较高,且是抗感染的主要力量,并在体液免疫中起着十分关键性的作用。经此次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经手术后,与术前比较,其IgG变化较小。由此而说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影响较小。此外,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细胞免疫在人体免疫应答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此次研究发现,在手术后,因创伤而导致患者所发生可逆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变化主要体现为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损害,这主要体现在患者T淋巴细胞的变化。在人体中,免疫活性T淋巴细胞主要分为CD4与CD8亚群[9]。在正常情况下,这两个亚群会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在人体受到创伤等应激状态时,其之间的平衡会受到破坏,进而导致CD4/CD8比例也因此发生变化。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手术方法治疗胃癌患者,均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经治疗后,术后2组患者CD4/CD8与术前比较均出现下降。因此而说明患者在受到手术创伤后,CD4与CD8出现失衡,其中抑制性成分出现上升,辅助性成分表达会降低。在手术后第4天,观察组患者炎症反应明显弱于对照组。由此而说明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患者,其对患者所带来的创伤较小。

综上所述,相比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不管是从生理功能还是免疫功能均存在一定的优势。同时术后患者恢复快,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患者所发生的炎症反应较轻,因此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1] 许 威,刘宏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比研究的现状〔J〕.医学综述,2013,19(6):1023-1025.

[2] 刘志军,田庆刚.腹腔镜在胃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1):34-38.

[3] 邹 卫.老年胃癌患者手术风险因素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4):391-392.

[4] 罗武凌.开腹与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9):2222-2224.

[5] 马继春,毛 婧,朱伟鹏,等.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国人远端胃癌的Meta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10):1243-1251.

[6] 金太欣,肖新波.老年患者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疗效比较〔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18(9):648-651.

[7] 余佩武.腹腔镜胃癌手术的进展与展望〔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2):105-109.

[8] 彭俊生,宋 虎,杨祖立,等.早期胃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和传统开腹远端胃切除术的系统评价〔J〕.癌症,2010,29(4):381-387.

[9] 于建平,韩晓鹏,刘宏斌,等.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在治疗胃癌并幽门梗阻中的疗效对比〔J〕.中国内镜杂志,2014,20(1):21-25.

猜你喜欢

远端开腹胃癌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软组织缺损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