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对照研究

2014-09-13范昌桂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全麻硬膜外根治术

范昌桂

目前,中国的胃癌发生率较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根除。由于胃中分布着大量的神经和血管,术后引发的疼痛患者往往难以忍受[1]。为了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手术,减轻对术后疼痛程度,本次研究分别采取全麻和复合麻醉的方式对胃癌患者实施麻醉止痛,观察并对比术后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选取实施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8例,均因诊断为胃癌而实施手术。随机将患者分成2组,平均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的方式,观察组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为(39.1±3.3)岁。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为(37.4±2.4)岁。2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手术操作前给予0.05 mg/kg咪唑哒仑,1.5 mg/kg异丙酚,2~3 μg/kg芬太尼,0.1 mg/kg维库溴胺,气管插管后,持续泵入异丙酚及瑞芬太尼,保持麻醉状态直至手术结束[2]。

观察组:实施复合麻醉,即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首先进行术前各项体征指标的监测,如血压、心率等。注射平衡液,注射量为500 ml。其次开始硬膜外穿刺手术,在T7~8硬膜外穿刺置管,应用0.3%~0.5%罗哌卡因,直至麻醉平面达到T4~10后方可进行全麻,全麻方法同对照组[3]。

1.3 评价指标

术后定时间段让2组患者对疼痛程度进行反馈。咳嗽、静息状态、深呼吸、运动状态时各时间段患者的疼痛感受作为评价对比指标。VAS疼痛表进行打分统计VAS疼痛评分标准(0~10分)分为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可以忍受;7~10分:患者有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疼痛程度比较

2组患者,术后6 h:对照组患者89%咳嗽有疼痛,观察组患者81%;对照组患者静息状态下80%有疼痛,观察组74%;对照组患者79%深呼吸有疼痛,观察组患者90%;对照组患者90%运动状态下有疼痛,观察组患者85%。术后12 h:对照组患者57%咳嗽有疼痛,观察组患者49%;对照组患者48%静息状态下疼痛,观察组患者41%;对照组患者54%深呼吸有疼痛,观察组患者43%;对照组患者67%运动状态下有疼痛,观察组患者53%(表1)。

表1 术后6 h、12 h后2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2.2 2组患者术后VAS比较

经过对比,实施复合麻醉(观察组)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实施全麻方式(对照组)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VAS疼痛打分情况(例,%)

3 讨论

胃癌是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疼痛称为癌痛。世界卫生组织 (WHO)把控制癌痛作为攻克癌症综合规划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提出到2000年达到癌症患者无痛的目标。癌症疼痛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癌瘤侵犯神经;癌瘤侵犯管腔脏器如胆道、胰腺管狭窄或阻塞、子宫癌压迫输尿管也可引起难忍的疼痛。癌瘤侵犯脉管系统;癌瘤压迫、堵塞或浸润动脉、静脉、淋巴管时可以引起疼痛。癌瘤侵犯骨骼:骨膜内存在与痛觉有关的感觉神经末梢,骨髓中也有感觉神经纤维;癌瘤本身分泌致痛物质:癌瘤坏死崩解释放前列腺素、肽类等致痛物质。癌症治疗后疼痛主要涉及以下四点:手术后疼痛 (损伤神经、瘢痕形成、微小神经瘤);放射治疗后疼痛 (疮疹、皮炎、放射性肺炎等);化疗后疼痛 (为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所引起的疼痛,如多发性神经炎、各种皮炎等);心理因素(自卑感,如乳房切除或子宫全切除、丧失工作能力、经济负担重等因素,对治疗失去信心,对死亡的不安心情,都是增加疼痛的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合并症疼痛,如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4-5]。为了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手术,减轻对术后疼痛的心理负担,同时也让手术疗效更显著,因此麻醉方法特别关键。在临床应用上,用于胃癌根治术的麻醉方法多为全身麻醉和复合麻醉。

全身麻醉主要是抑制大脑皮层边缘系统或是下丘脑对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但是单一的全身麻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但是无法完全阻断麻醉和手术中伤害以及减少刺激的传入及术中的应激反应,甚至可以使患者产生不良的心血管反应。

本研究采用VAS疼痛表进行疼痛评价。经过对比,实施复合麻醉(观察组)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实施全麻方式(对照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小时和12小时疼痛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麻醉止痛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有文献报道[6],硬膜外麻醉对内脏及腹壁的伤害性感受能力有较强的阻断作用,可以有效控制麻醉药物对人体脏器产生的副作用[7]。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复合麻醉方法,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手术所引起的传入神经刺激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神经冲动及儿茶酚胺的分泌,减轻术后疼痛程度,较麻醉前有不同程度的血压降低[8];与单纯的全麻相比,它可以抑制迷走神经的兴奋,减慢心率,抵消部分强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在联合全麻后,用药量明显减少,术后清醒快,且术后的止痛效果较好,加快患者的恢复情况,安全性能好[9]。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更好地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小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麻醉手段,值得临床应用[10]。

[1] 陈 粤,杨向辉,吴霭青.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言,2012,2(16):123-124.

[2] 蒋宗明,丛 昊,仲俊峰,等.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9):1056-1058.

[3] 高凯霞,赵变歌.疼痛干预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285-286.

[4] 丁久韦,蒲江北.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7):1399-1400.

[5] 张永纯.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8,31(2):32-34.

[6] 吴一泉,金周晟,刘 启,等.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较〔J〕.中国麻醉学杂志,2012,32(1):74-77.

[7] 占海波,杨秀兰,刘兴敏.3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浆内皮素和NO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7):3156-3158.

[8] 陈 粤,杨向辉,吴霭青,等.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2012,2(16):123-124.

[9] 高凯霞,赵变歌.疼痛干预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285-286.

[10] 吴一泉,金周晟,刘启敏,等.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1):74-77.

猜你喜欢

全麻硬膜外根治术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