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

2014-09-13高全生魏松锋李治国李宝忠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结节性复发率结节

高全生 魏松锋 李治国 李宝忠

甲状腺肿是甲状腺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常常是患者就诊的首要原因。甲状腺肿可见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等多种甲状腺疾病,其中,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生率较高[1]。对发生病变的甲状腺进行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常用的甲状腺肿手术治疗方法有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和甲状腺全切除术[2]。甲状腺全切除术可以降低甲状腺发生进一步癌变的可能性,同时降低甲状腺肿结节的复发率,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甲状腺肿治疗手段[3]。本文拟考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和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治疗的患者75例,其中,36例女性,39例男性,年龄24~53岁,平均年龄(36.3±3.4)岁。患者入院后,经彩超和CT确诊为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全切除组和次全切除组。全切除组的37例患者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次全切除组的38例患者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性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甲状腺全切除手术: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充分暴露甲状腺,将上极的血管分离,结扎上动脉。其后依次对患者的下动脉、下静脉和中静脉进行结扎。结扎过程中,注意保护喉返神经。从患者气管间隙入手,分离出甲状腺内外侧,充分暴露出甲状腺的背侧和气管食管沟,抬起甲状腺的上极,切除两边侧叶。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与甲状腺全切除手术的差异点主要在次全切除组中,保留甲状腺背侧腺体组织和包膜组织。

1.3 判断标准

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并对患者开展随访,时长6个月,记录患者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术后并发症包括:①喉返神经损伤: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会出现声音改变,如患者出现连续6个月以上的声音改变,则说明患者未能恢复其声带功能,为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②甲状腺功能低下:手术后6个月,经血液检查,未见甲状腺激素分泌即为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停用甲状腺素或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2周,复查时,促甲状腺激素比正常值高,同时,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或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比正常值低均为甲状腺功能低下。③术后复发:患者进行CT和超声检查后,发现仍有甲状腺肿物存在。④甲状旁腺损伤:手术前,患者的生化检查指标中血钙处于正常范围,术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5天复查时,患者血钙比正常值低,且出现手足麻木,同时伴有抽搐等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的比较

全切除组手术时间为(80.23±25.26)min,明显长于次全切除组的(64.63±15.5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P=0.02);全切除组的住院时间(7.5±2.5)天,与次全切除组的(6.8±2.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t=1.03,P=0.15)。

2.2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全切组手术后,出现短暂喉返神经损伤2例,术后3月恢复正常,甲状旁腺损伤2例,甲状腺功能低下7例,术后回访6月未见复发。次全切除组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3例,甲状旁腺损伤3例,甲状腺功能低下8例,术后3月恢复良好。术后6月回访,甲状腺功能低下未完全恢复5例,甲状腺肿复发8例。次全切除组患者复发率21.05%,显著高于全切除组患者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例,%)

3 讨论

诱导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放射免疫、饮食、碘含量和遗传等[4]。有研究指出甲状腺组织增生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因素之一[4-6]。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存在有弥散性病变,采取保守治疗方案时,残留的微小病灶会成为患者复发的诱导因素。此外,导致该病复发的另一关键因素为长期治病诱因的存在[7-9]。当出现以下几类情况时,可以采用甲状腺切除手术:①甲状腺功能亢进;②出现单发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如甲状腺肿等,且病变甲状腺直径不超过8 cm。对于直径超过4 cm的患者,手术操作难度加大。此外,患者手术时不宜采取低位小切口方法;③甲状腺内结节过多,此类症状之前被临床认定为手术切除术的禁忌证,如结节仅聚集在腺叶内单侧而体积较小,则可开展切除手术;④低度恶性肿瘤,如乳头状癌和微小甲状腺癌等,无明显变化时,可开展切除手术。本文患者主要为甲状腺肿,且符合手术切除治疗条件。

甲状腺肿切除术主要包括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和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腺全切除术可以显著降低副损伤,如喉返神经损伤等[10-12]。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喉返神经损伤为甲状腺全切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如手术得到精确控制,则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3],因此,手术过程可采取保护措施,如充分暴露和保护甲状腺周围的喉返神经,仔细寻找并保护上甲状旁腺等[14]。此外,为了避免损伤喉上神经,本院在开展甲状腺全切术时,分别结扎甲状腺上动脉的分支,并切断靠近甲状腺上级的前包膜。经与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比较,全切除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次全切除组;两者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

术后随访方面,如手术后1周内,检查甲状腺全切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比正常值低,则可进行替代治疗,患者服用甲状腺素片和优甲乐。服用药物后,甲状腺全切组患者的T3和T4水平均可在2周内恢复至正常水平。手术后1个月内,患者每周需复查甲状腺功能,同时使用替代药物维持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水平。手术后1年内,患者应依据自身身体状况,每个月定时到医院进行复检。本研究发现,手术后,2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次全切除组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全切除组。

综上所述,在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甲状腺全切除手术的疗效显著,患者术后结节复发率明显降低,同时也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甲状腺全切除术可以作为双侧结节性甲状腺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1] 韩静静,吴艺捷.甲状腺良性结节抑制性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1249-1251.

[2] 陈辉兵,陈逸韶.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效果观察〔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3,28(6):445-446.

[3] 杨国荣.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86-87.

[4] 尤鸣达.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院院报,2011,17(10):1353-1354.

[5] 虞正鑫,胡 伟,陈春国,等.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全切除术36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218-219.

[6] 邵 选,潘永海,吴成亮,等.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7):757-758.

[7] 孔卓明.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多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0):75-76.

[8] 常 亮,傅侃达,马明德,等.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6):196-197.

[9] 王大卫,王 刚,武林枫,等.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甲状旁腺的辨识和保护〔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11):1431-1434.

[10] 王会元,王晓辉,李 非,等.甲状腺全切除术的适应症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20(4):427-431.

[11] 刘 莹,徐 易,程 文,等.高频超声对甲状腺肿块良恶性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1,30(3):339-341.

[12] 丁永来,王运霞,叶婷婷,等.超声诊断甲状腺囊性病变的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27-28.

[13] 刘运江,王学良,刘北辰,等.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7):453-454.

[14] 李 琦,沈建国.细针穿刺细胞学与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30(3):159-161.

猜你喜欢

结节性复发率结节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从气、虚、痰、瘀辨治肺结节术后咳嗽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