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识教育的意义

2014-09-11卓慧珺

甘肃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自尊赏识教育自信心

卓慧珺

〔关键词〕 赏识教育;自信心;自尊;独立性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7—0097—01

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小时候,孩子的眼睛总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变得暗淡无光,把人世间最大的欢乐求知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而在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学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父母的心态最好,家中总是充满了欢乐,因为父母总是用最得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步。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多大的作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都应掌握更多的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快乐而茁壮地成长。

一、通过赏识教育可以克服孩子自卑和怯懦,增强其自信心

据调查,有40%的学生对自己做出“很蠢”、“很差”等消极评价。这表明自卑心在小学生中存在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如果不注意调控,这些儿童将变得孤僻,没有主见,缺乏自信。因为在儿童时期,孩子自我意识的产生主要是通过教师和成人对他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儿童的自信是教师和成人树立的,尤其是当孩子取得成功或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和强化,使孩子感到“我行!”这种感觉十分重要,这就是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心就必然愿意再接受这些挑战。

21世纪需要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而承认差异,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无疑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减少自卑心理。

二、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自尊,学会自爱,减少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对做了错事或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成人往往会大声指责说:“你从小不学好,长大了是进监狱的料”“天底下还有比你更笨的孩子吗?”正是这些否定性的语言,让孩子丧失信心,不再努力。有的因被伤害自尊心,致使其反叛,攻击性行为增多。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往往是在受到指责和冷遇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只是有些父母比较明智。他们第一相信孩子是好的,第二相信孩子是聪明的,第三永远鼓励孩子,从不挖苦孩子。在这样明智宽容的父母面前,孩子一般不会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减少攻击行为,并且会恰当地总结教训,一跃而起。在赏识教育过程中,让其感到父母对他的尊重,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指出不足,既给孩子留了面子,又让其自己去发现不足及问题,懂得自爱,让孩子知道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进而与人友好相处,减少攻击性行为。

三、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挖掘潜力,人尽其才

每个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不尽相同,以至几乎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有的人在这方面有突出天才,有的人在那方面有惊人成就。如,有的孩子对美的感悟力极强,有的孩子对乒乓球情有独钟,有的孩子在数理知识方面表现非凡,有的孩子好奇心强,凡事都想探个明白……这就要求我们做家长的、做老师的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对他们的要求不能整齐划一,不要看着人家的孩子学钢琴,就叫自己的孩子也去学;看见某人画画得了奖,就逼着孩子参加美术学习班……

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还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志向、兴趣等个性特点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人尽其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通过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赏识教育是尊重差异、不怕失败的教育,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练,在一千零一次的失败中鼓励孩子顽强地站起来,一次又一次地去自己尝试,这无形中就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性。而有的家长和老师总觉得孩子小,经不起摔打,不让孩子参加艰苦的活动,或是横加阻拦,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干不了”,事事包办代替,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缺乏独立性和应变能力。所以,家长和老师应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就像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一样,即使说错了摔倒了,也要鼓励他继续下去,独立地去完成每一件事情。

编辑:郭裕嘉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尊赏识教育自信心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