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与现今教育比较之二事

2014-09-11莫超

甘肃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体魄钱穆民国

莫超

最近属意拜读了国学大师钱穆的《文化与教育》,此书为钱先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为抗战时期)关于中国文化与教育诸问题的专论及演讲词之汇编。该著就当时中国文化现代转化之途径、中国教育之弊端及改革方法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实属高屋建瓴,振聋发聩!

近年多见讥讽中国几十年来的教育不如民国期间的教育之论,鄙人浅陋,对民国期间的国民教育情况知之甚少,故难以厘定是非。但从钱穆先生《文化与教育》中叙说的情况,与近几十年来我们的教育状况作一比较,大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于此随举二事:一曰民国时期“中学校似专为投考大学之预备而设”,二曰民国时期“学生在各科学科上所花之精力,几乎强半为修习英语之时间”。回首近三十多年的中学教育乃至大学教育,相承之迹甚明。

先说其一。钱穆先生在《改革中等教育议》(写于1941年)中指出:“目前中等教育第一大病,在仅以中等教育为升入大学教育之中段预备教育。”钱先生说:“各阶段之教育,本各有独特之任务,中学校非专为投考大学之预备而设。中等学校知识学业之传授,并不当占最高之地位。大要言之,应以锻炼体魄、陶冶意志、培养情操、开发智能为主,而传授知识与技能次之。今日国内有一至可悲之现象,厥为知识分子体魄与精力之不够达标。一二十岁上下之中学毕业生已渐具书生气,精神意识已嫌早熟。至大学毕业,年未壮立,而少年英锐之气已消磨殆尽非老成,即颓唐。”

自文革结束,恢复高考以后,中学的高考升学率、重本率是极其重要的评价标准。中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升入大学教育。因此,教学内容基本与高考科目挂钩,与高考科目一致者称“主课”,其余为“副课”,所学专业过窄,学生的体魄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培养、智能开发常被忽视。升入大学者只是中学生之一部分(近十多年比例逐渐在增多),存在知识储备不厚,学术视野不宽的弊病,而更为悲催的是,体魄不够达标者数量不少,近视眼者更多。升学压力过大,精神颓唐,对于没能考上大学的学生来说,其结果更是可想而知!没想到民国之中学教育也是如此这般,可见这还不是解放以后的发明。

再说其二。钱穆先生在《从整个国家教育之革新来谈中等教育》(写于1942年)中就英语教学的诟病予以申斥:“中学教育之中心责任,乃不啻为投考大学之英文补习学校。学生在各科学科上所花之精力,几乎强半为修习英语之时间。然若此学生将来并无升入大学之机会,则其研习英语之功夫亦强半等于白费。……二十年来,各大学中学之晨夕孜孜披一卷二高声朗诵者,百分之百皆诵英文,绝无一人焉读本国文学者。……英国学校决不以教授德文为主课,德国学校决不以教授英文为主课,英德学校皆各以教授其本国文字文学为主课,何以中国学校独必以教授英文为主课乎?”

钱先生在1942年既说“二十年来”,则此种情形民国之初就开始了。近三十多年来,我们从中学始开设英语课程过渡到小学甚至到幼儿园就开设英语课,其所花课时之多,远比民国期间为胜。考上大学后为通过英语“四级”、“六级”、“专业八级”等花费的学习时间更多,常有未能通过相关级考而不能毕业或拿不上学位者。平心而论,实行了多年的以应试为目的的英语教学,效果究竟如何?毕业生能听、能说、能写英语者比例占多大?“投入”大而“产出”小,可能是人所尽知的事实。

好在教育部门已经开始调整这一状况了,比如,弱化“四、六级”考试,未来高考实行多考制等等,这都是令我们欣慰的举措。但是要真正改变这一延续了近一个世纪的现象,需要面对“英语改革”不能承载之重!常语“任重道远”,“任重”是必须担负的,但“道远”当是必须尽力克服的。否则我们的下一代还会“行行重行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魄钱穆民国
十二生肖·牛
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
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论钱穆的地方自治思想
好体魄 跑出来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