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区角活动 打造高效课堂

2014-09-11简淑梅

甘肃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区角活动观察幼儿教育

简淑梅

〔关键词〕 幼儿教育;区角活动;材料;观察;评价;

反思;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7—0069—01

区角活动是把幼儿的学习融入到游戏中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不但打破了以传承知识为核心的传统学习观,还为幼儿获得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符合寓学于乐的教育要求。那么,如何组织、观察和指导区角活动,让区角活动变成打造“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方式,值得幼儿教育者探究。

一、区角材料的有效投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桥梁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表现,材料的有效投放可以促进幼儿在语言、社会交往、动手操作等各方面能力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材料的投放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投放的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的社会见识浅,投放的材料应以日常生活教育以及生活礼仪为主;中班的幼儿有了一定的社会性,故可投放一些模拟社会实践的材料,如,理发店的吹风机、梳子、镜子、剪刀、烫发卷等,通过让幼儿自由摸索,逐渐学会理发、烫发等的技巧;大班的幼儿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较复杂的社会性,所以应投放各种形状的积木、拼图,餐厅用的餐具、菜单、茶杯、水壶等,通过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开发其创造性思维。

2.投放材料要照顾到个体差异。教师应该通过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对于大班的“折线”这一活动,教师在美工角应有意投入两类范例材料供幼儿选择:一类是立体范例材料,一类是平面范例材料,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

3.投放的材料要有层次性。同一班级中的幼儿虽然年龄相同,但是理解、操作表达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在为幼儿准备区角活动材料时就要以适应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为基础,材料应有难易差异。如,在计算区中我们为幼儿投放了苹果树(数的形成)、刺猬背枣(数的组成)、小猫钓鱼(加减法)以及数学智力迷宫(综合练习)等多种材料。这样我们既可以按照幼儿的意愿,也可以视幼儿的实际能力鼓励幼儿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操作,使每个幼儿的需要都得到满足,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也能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要多投低结构的材料。高结构的材料规范、精细,目标明确,幼儿在操作中能达到和检验自己的操作结果。但在区角活动中注重的不是操作程序、结果,而是让幼儿通过对材料千变万化的摆弄,尝试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而低结构的材料正好符合此要求。所以,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中要注意高低材料相结合。如,在区角投放的材料,既要有买来的现成材料,还应有自制的活动材料;既要有成品,还应有半成品。

二、适宜且有效的观察与指导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

观察是教师实现目标,追随幼儿需要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教师可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经过观察后可分析决定指导对象的方式,如,针对活动的不同环节、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及幼儿的不同行为表现,可采取充分尊重、信任幼儿的原则,尽可能让幼儿独立主动开展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可作为游戏的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用建议、协商的口吻,给予幼儿启发、点拨,依靠幼儿的积极活动帮助幼儿学习等。当然,在这其中,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等,对大部分没有幼儿参与的游戏结果,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留给幼儿探索的空间,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三、积极的评价与反思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环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四部分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发展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可见,幼儿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的。因此,教师总是采用纵向的评价会使幼儿在每次活动后都有一种成就感,能激发幼儿对区角活动的兴趣。

反思是指教师对每次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评价,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只有进行了反思,教师才能对本次的区角活动教学查缺补漏,才能在下次教学时防止犯同样的错误,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编辑:王金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区角活动观察幼儿教育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幼儿数学区角活动中的主动探究学习
农村幼儿园开展本土化区角活动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