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资源短缺与政策负面导向

2014-09-11文雨

甘肃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导向重点优质

文雨

近年来,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但从教育的供求关系来看,其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优质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这些矛盾的存在,既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原因,也有政策导向的问题。目前国家致力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试图缓解由发展不平衡和政策负面导向带来的这些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所限,教育投入不足,我们形成了政府主导下抓重点、搞示范的思维定势,这种将资源相对集中使用,重点办好部分学校的做法,在短期内确实起到了提高部分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及对其他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但从长远观察,重点或示范校的建立和不断强化,对教育的均衡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使教育内部校际之间的公平竞争 失去了公正的平台。特别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所重点或示范学校的诞生,在某种程度上是以一批薄弱学校的产生为代价的。因为当各种“营养”都流向重点或示范学校的时候,其他学校患上“贫血”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进而出现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当下农村学校的空壳化,城市学校的大班额、择校热,除了学校自身办学存在的差异和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之外,也和我们的这种政策导向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如果我们一方面抓“重点”,搞“示范”,一方面又想促均衡,求公平,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很难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效,因为它会在新的起点上产生新的不均衡。

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在全国实施的“985”和“211”工程。客观地讲,这些工程的实施,在特定时期内对提升我国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特别是向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目标的迈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一个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度里,这种由政府主导的分类划圈、分等定级的做法,对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却带来了长远的负面导向作用,它将学校分成不同等次的结果,使学校之间因是否获得政策红利而产生巨大落差。所以说,“985”、“211”高校的产生,实际上是对未进入其中的众多院校的一种矮化和边缘化。现实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由于整个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非理性追逐,使得很多学生非“985”、“211”不上,因而也就造成了优质生源向这些学校的高度集中;而在教师个人发展和待遇上,“985”和“211”院校具有的政策赋予的明显优势,对其他学校的人才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从而造成许多学校优秀教师的不断流失;不少用人单位明确提出非“985”、“211”学校的毕业生不予考虑,更使其他院校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大打折扣。由此可见,“985”和“211”的存在,造成了众多学校优质生源招不到、优秀教师留不住、毕业学生遭歧视、办学越来越困难的艰难境况,从而导致了从生源、培养到就业的全面落败。两所实力相近的学校,如果一个有幸进了“211”或“985”,一个不幸而置身圈外,若干年后两校之间的差距便会逐渐显现,后者以前拥有的办学优势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丧失。这种由政府主导的利益格局的相对固化和政府给优质资源贴标签的结果,使得高等学校之间在办学方面的竞争失去了公平公正的平台,一些学校原有的优势专业、办学特色也因此而失去了应有的竞争力,严重挫伤了为数众多的高校的办学积极性,影响了这些学校办学水平与质量效益的有效提升和社会公众的认可程度,也使得大众化之后的高等教育升学压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

当前国家正致力于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实施简政放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就是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权力的过多干预,在落实好政府的保障和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切实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让学校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得社会美誉度和市场认可度,并因此而得到相应的办学资源,而不是由政府来主导和划分学校等级,引导资源的不合理流向。也就是说,政府部门不应再热衷于立重点、搞示范、划类别,不能再用行政手段人为地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用各种头衔来区别高低贵贱,确定部分学校与优质资源的简单对应,以免误导社会和公众的取舍判断,导致教育发展的整体失衡。所以,我们要创设不受行政干预的公平、公正竞争的良好环境,让每所学校都能成为平等的办学主体,都能拥有上升的空间和出彩的机会,都能通过自身的办学质量、水平和特色,在社会和市场中确立自己应有的位置。

“只有横向比较,没有纵向排名”,这是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似乎对我们有所启发。也许,只有我们抑制住了过多行政干预、人为评等分类的冲动,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让各级各类学校都在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下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呈现平等而多元的办学局面,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均衡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导向重点优质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偏向”不是好导向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重点推荐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