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加量口服不良反应的加强护理

2014-09-08刘淑红

食管疾病 2014年4期
关键词:精神科精神分裂症量表

刘淑红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加量口服不良反应的加强护理

StrengtheningNursingonOralAntipsychoticDrugOverdoseforAdverseReactions

刘淑红

目的观察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加量口服导致患者不良反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都在治疗剂量基础上加大药物剂量进行治疗,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针对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做好预见性护理,加强用药护理,了解其身体状况及内心活动,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等加强护理。治疗前后给予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其护理效果。治疗后1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阳性阴性症状量 (PANSS)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降低幅度同对照组相比明显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口服抗精神分裂症药加量导致的不良反应采取加强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尽快恢复。

精神科;抗精神分裂症药;不良反应;护理

精神分裂症病情均复杂多变且复发率高,其治疗方案目前主要依靠药物治疗[1]。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抗精神分裂症药控制临床效果佳,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临床中为了更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失眠、易怒等,可能需要增加药物使用剂量。但是,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众多,如锥体外系反应是最常见的副作用,导致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差,病情易反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健康,使其生活质量下降[2-3]。为了更好地提高临床效果,作者针对精神科患者口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加量导致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快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状态,获得了较好的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均完全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①其他器质性脑部疾病;②内科系统的严重疾病;③曾经有对精神疾病类药物的过敏反应现象。100例患者中女62例,男38例,年龄15~36岁,平均(20.6±1.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无临床不配合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2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给予肌注氟哌啶醇,之后第2天增加齐拉西酮胶囊口服,20 mg,隔2 d即可根据患者情况加大剂量,保证小于120 mg/d;后期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四肢乏力、腰酸背痛、行走障碍、视物模糊等。

1.3疗效观察10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均给予PANSS评分 ,治疗后TESS评分评价其临床效果。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版统计学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进行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实验后两组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评分有所下降,但观察组降低幅度同对照组相比明显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后观察组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1.3±1.2)显著低于对照组(1.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护理方法,遵医嘱应用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做好预见性护理,加强用药护理,了解其身体状况及内心活动,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等加强护理。在患者住院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需要注意的事件,对家属进行精神分裂症的教育知识宣教工作,在服药期间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况和身体反应。观察组护理措施如下:①做好预见性护理,做好交接班,每天打印增加药量的患者名单,放在交接班本上,以便提醒各班重点观察不良反应。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精神科患者由于症状及疾病的影响,大多数不会主动诉说不适, 需要护士的细心观察。③用药监督,特别注意有些患者会出现藏药及误服现象,一定要加强监护。④心理护理:定期评估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护士要清楚患者的心理动态,由于精神患者的思维异常,需要经常性同患者在情感上进行交流,使其保持情绪良好,保证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下进行治疗,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促进病人康复。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注:①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ANSS评分比较P<0.05。

在临床中必须要加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动手能力。按时发放药物,密切关注服药后的反应,减少不良事情的发生。医护人员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急救措施要熟记于心,提前将工作做好,而且与患者做好沟通,一切为了患者服务。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降低幅度同对照组相比明显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分析,对精神科患者口服抗精神分裂症药加量导致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提高了患者家属的临床满意度,医护人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1]苏朝昆,王跃升,龚毅.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给药方案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45-2946.

[2]赵爽.精神科患者口服抗精神病药加量导致不良反应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4,21(15): 56-57.

[3]钱峰,陈兵,洪涛,等.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4): 254-255.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4-87.

2014-10-02

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河南洛阳 471000

刘淑红(1973-),女,河南偃师人,主管护师,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

R473.5

B

1672-688X(2014)04-0312-02

猜你喜欢

精神科精神分裂症量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